關閉
追蹤文化+

虎迷情緣 青春的告別式

林仲秋不再當球員,象徵最後一個虎將告別中職;一路看到三商虎不見了,到現在還是很難過
2019/3/23
採訪整理:洪健倫/攝影:徐肇昌

涂予尹

1976年生
支持球隊:三商虎
球迷資歷:1990年(職棒元年)-2003年,現仍偶爾進場看球
現職: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助理教授、台灣人權促進會律師

小時候上床時間到了,都會被大人趕著去睡覺,只有中華隊的球賽轉播時,父執輩的家人會爬起來看轉播,那時候小孩才會被允許晚點睡覺,一起看球,因此開始覺得棒球很好玩,也開始注意相關新聞。長輩只有關注國際賽事,反而是我跟弟弟因為家人領進門,成為職棒的球迷。

晚自習的歡呼聲 外野看台的忘情吶喊

國二時,台灣棒壇開始討論棒球職業化。職棒1990年3月開打,那天是週六,我一下課就馬上回家開電視,趕上職棒的開幕賽,是統一對兄弟,杜福明跟張永昌擔任兩隊先發投手。

第一次去現場是職棒2年左右,高中和大學是我看球的高峰。高中時職棒很熱門,兄弟象第一次三連霸,陳義信、味全轉去的林易增、洋投巴比諾都是當時的風雲人物。平常下課,同學都會搶《民生報》、《大成報》去看,晚上在學校唸書時,同學也會聚在一起聽球賽轉播,有些晚上你會聽到整棟樓都在歡呼,那一定是某一隊逆轉了。

同學也會相約去看球,甚至到高三留校自習念書念得煩悶,都會乾脆坐公車去看場球。當時職棒聯盟開放學生兌換外野交換券,也把握住一批球迷,很多同學都是這樣養成看球的習慣。

坐在熱鬧的台北球場,真的可以暫時忘掉課業壓力,現場的氛圍會讓你專心地加油,因為我們都不想讓氣勢輸給另一方。

因為很多同學喜歡兄弟象,我在高中也跟著看了很多場兄弟象的比賽。沒有勝負包袱,有時反而看得更投入,記得場邊常有個王大帥,會自己用長竹竿製作戰旗,大喊「殺」、「三振他」。那時還沒禁止瓦斯汽笛,現場氣笛聲震耳欲聾,也因此就可以讓人完全忘情吶喊,是很舒坦的事情。

涂鴻欽打開年少時代 隨林仲秋告別青春

會支持三商虎,因為職棒成立前,最喜歡的球員就是涂鴻欽。1985、86年,有一場國際賽事的會前熱身賽,中華隊贏了古巴,他是先發投手。剛好他跟我都姓涂,是很少見的姓氏,印象就很深刻。

職棒元年時,元老球隊時報跟味全都很熱門。可能我從小就比較同情弱者,覺得新的球隊比較沒有表現機會,就比較關注統一跟三商。加上三商第一年上半季的戰績不錯,就很自然地繼續關注下去。

回頭想想,我看球分成幾段時期,都跟三商虎與其中球員動向有關。涂鴻欽1996年引退,時報鷹是1998年爆發簽賭案,三商虎1999年退出,所以1999年是我看球的重要轉折點。

我那時在讀碩士班,大學最要好的朋友是鷹迷,跟他看過好幾場時報跟三商的比賽。1999年前後,時報、三商、味全接連退出,同學之間討論職棒的熱度瞬間消沉。大家難過、沒有進場的動力,這樣的情緒多少有一直影響到現在。

三商虎退出職棒後,那段時間最喜歡的球星是林仲秋,也因為他,去看過幾場興農牛的比賽,因為他在興農打了2年,後來進入中信鯨當總教練,我也跟著看了2年。

中華職棒真的給我很多青春的回憶。記得2002年的3月,林仲秋加入中信鯨,是球員兼任總教練。打了5、6場以後,中信鯨幫他辦了一場引退賽。在那之前,我因為1999三商解散,已經很久沒有進球場。

我跟我弟特地買票去新莊球場看球。我記得我們兩個那一場真的哭得唏哩嘩啦,好像是青春的告別式。因為林仲秋不再當球員,象徵著最後一個虎將正式消失在中職。想到過去從國高中開始看棒球,一路看到三商虎不見了,連現在想到,心裡都還是很難過。

但也因為林仲秋,又跟著中信鯨看了2年的比賽,2003年他因為球隊涉及放水嫌疑,被和信要求引咎辭職。我當時心情真的是憤怒,覺得中信鯨怎麼這樣對待三商虎的精神領袖。之後,去現場看職棒的次數真的是兩隻手就數的完。

現在的我,不特別是哪一隊的球迷。我還是很愛職棒,但是從支持特定球隊慢慢變成支持單一球員,也很偶爾有空才會去球場看球。或許因為喜歡的球隊不見了,要再愛上另一支球隊真的很困難。對我而言,假球風波在我心中並沒有太多被騙的情緒,反而是很多好手一下子都不見了,這影響我跟中職的感情更大。

嚮往為棒球效力  曾為林柏佑談薪水

因為喜歡職棒,從小就希望有機會做任何跟棒球有關的事,上大學時還曾想抽空當場邊的吉祥物,只是一直沒有實現。

直到我任教之前擔任從業律師,聽到當時的選秀狀元林柏佑需要有人代理他和球團交涉合約,我就擔任林柏佑的代理人,和Lamigo球團交涉他進中華職棒的第一份薪水,在桃園高鐵站開過好幾次會才談定。

因中職愛上看現場  球員特質轉播看不到

現在雖然不像唸書時那麼熱烈關注職棒,但也沒有因此忘了他,反而是從中職出發,慢慢寄情日本與美國職棒。在美國短暫唸書與工作前後加起來的2年半時間,就看了很多球賽。

回國之後,我每次不管是出國旅遊還是出差,我都會想盡辦法在國外看一場棒球。例如有一年我去紐奧良參加學術會議,因為當地沒有球隊,我就特別選在達拉斯停留一天轉機,就是為了看一場球賽。

又例如三商退出職棒後,我關注職棒的目標反而放到廣島隊與日職,廣島隊近年表現亮眼,門票一票難求,去年在球季開賣時我剛好沒課,就在電腦前一直試了2個小時,還真的被我買到票了,把一家老小全都帶去廣島看球。

或許是中職培養年輕客群的策略奏效,養成我喜歡到現場看球的習慣,喜歡上現場的氛圍。雖然現場的氣氛改了,進場還是很有趣。

在家看轉播雖然舒服,但你在現場可以看到很多鏡頭拍不到的小細節。比方說,我雖然是三商虎的球迷,但我真的很欣賞兄弟象的李居明,以前去看兄弟象的比賽,在很多場次都發現,當看台有東西飄進場內,李居明都會默默撿起來,不枉費大家說他是棒球紳士。或是我在看中信的比賽,發現紀俊麟、鄭昌明都會回應球迷場邊的加油聲,或是把球拋給看台上的球迷。

國外的球賽也是,例如郭泓志在球賽開始前,下午3、4點在球場熱身時,他都會跟場邊的美國小球迷玩傳接球。這些都是在家裡看不到的球員特質,促成我喜歡去現場看球。有時比起在家看轉播,在現場時反而會因為身歷其境而更專注在球場上,也會思考假如我是選手,這時會選擇什麼戰術。

(中央社檔案照片)

美國觀眾去球場聊天  台日球迷很專注

早期台灣球迷非常狂熱也直接,早期台灣的觀眾好像喜歡喝倒采,例如「死啦,死啦」、「便當便當,揮棒落空」這樣的口號。

美國感覺應該很自由開放,但所有球隊的加油方式反而都差不多。美國人看球也很隨性,好像他們是去球場聊天「順便看球」,加上美國地大交通費時,常常在第5局、7局,大家都準備回去了,看棒球很像只是「去球場」這個活動的其中一環。

日本球迷跟台灣一樣投入比賽。但日本球迷就是單純的加油,很多人都會帶資料夾,等到某某選手上場,他們就會翻開印有那位球員名字的那一頁舉起來,加油的方式跟台灣不同。

Q:把中職當作一個人,你有什麼話想對他說?

你辛苦了,請繼續加油。你真的承載著很多人的夢想,不只球員的夢想,還有很多球迷的夢想。

172.30.1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