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意外的戲班》從傳統出發大膽跨界 郭建甫為布袋戲尋找未來式

「不貳偶劇」看似一人劇團,卻在郭建甫的靈活調度下,開創與不同劇團合作及跨界的道路,「堅持下去,專一不二」,為布袋戲演出找到不同的可能性。
2025/4/21
文:邱祖胤/攝影:徐肇昌

成軍13年的「不貳偶劇」是一個相當特別的布袋戲班,團長郭建甫從大三那年創立劇團以來,就不斷大膽嘗試跨界演出,陸續改編日本及中國傳統文本,並與不同劇種結合,激盪創意,可說活力十足。

郭建甫的腦筋動得快,而且幾乎停不下來,但這些創意都是有所本,而且底蘊深厚,無論是國中時期到小西園拜師,還是後來為了精進戲偶服飾、道具技藝而向國寶大師陳錫煌習藝,郭建甫「沉浸式」的學習及自我要求,從未間斷。

郭建甫說,他一開始有興趣的是學做偶衣、盔帽、道具,以及和布袋戲相關的一些小物件,而且還能自己收藏,那就像有些男生瘋「模型玩具」一樣的心情,只是他瘋的是布袋戲。

郭建甫從小愛動手,對製作布袋戲偶衣、盔帽、道具非常有興趣,就像個瘋「模型玩具」的大男孩一樣。(攝影:徐肇昌)

模型玩具男孩的布袋戲夢

到了高中時期,得知陳錫煌在台原偶戲館駐點期間,現場為民眾示範製作盔帽、道具,郭建甫便親自到偶戲館拜訪,同時表達學藝的意願,陳錫煌卻告訴他,如果你想學偶衣製作,去向刺繡師傅學習就可以了,如果真心要學「布袋戲」相關的道具,首先還是要把布袋戲學好,這樣製作的物件才可能符合台上實際使用的需要。

郭建甫說,師傅的意思是,如果只是要收藏、擺放好看,其實大可不必來布袋戲班學習,既然要學,當然還是要從布袋戲的基本功下手,布袋戲偶畢竟不是芭比娃娃,它除了是「尪仔」,更能實際上場演出,除了在台上要好看,更要能讓操偶師傅演出時感到「順手」。

郭建甫就是在這樣「磨合」的過程中,從一個只想玩「模型玩具」的大男孩心情,成為和布袋戲的命運緊密結合的布袋戲人,而且勇敢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大膽衝撞。

「不貳偶劇」創團十多年,郭建甫始終「堅持下去,專一不二」的理念,讓路愈走愈遠。(攝影:徐肇昌)

微調會更好 自願當白老鼠

就讀大學期間,郭建甫除了晚上上課、半夜做設計,白天也常跑其他劇團接案,這些劇場人給他最多的回饋多半是,如果能「微調」會更好,但這對堅持傳統演出無疑是挑戰。

「我們不是要全改,而是小幅度調整,如果是創新的戲,也希望是能讓現代人接受的戲。」過程中遇到許多阻力,對於「微調」的想法,老一輩布袋戲人不以為然,但郭建甫認為一定要有人走出這一步,「那就由我來當白老鼠好了!」

「不貳偶劇」的名號,在郭建甫的用心經營下,逐漸為人所知,一開始打造精緻戲偶、道具的初衷,先在2017年獲選為總統蔡英文出訪巴拉圭時的總統贈禮,劇團5年有成,算是贏得不小的肯定。

演出方面,2019年和日本布袋戲演師金川量共同創作演出創新布袋戲《道成》,取材日本戲曲《大日本國法華經驗記》的故事,描述僧人安珍在苦行途中認識少女清姬,在修行與情慾間掙扎的心路歷程,全戲以日語演出,特別的型式讓該劇入圍台新藝術獎。

郭建甫2019年和日本布袋戲演師金川量共同創作演出創新布袋戲《道成》,入圍台新藝術獎。(照片提供:不貳偶劇)

道成、崖山恨 台、日、荷跨界

2021年劇團推出新戲《崖山恨》,與漢學博士兼偶戲導演羅斌合作,以布袋戲、面具、光影演繹700多年前宋朝的故事,從兒童視角反思戰火的無情與殘酷。動人的演出入圍2022傳藝金曲獎「最佳偶戲主演獎」。

2022、23年則陸續與陳昶旭導演合作《戲頭》、《心垣》等創新布袋戲,《戲頭》入圍傳藝金曲獎編劇、主演以及導演獎。

有趣的是,「不貳偶劇」看似一人劇團,卻在郭建甫的靈活調度下,開創與不同劇團合作及跨界的道路,為布袋戲演出找到不同的可能性。

也許從外人看來,郭建甫太「過動」,而且似乎不太專心,但其實郭建甫的信念從來未曾變過,一直都是遵循著團名「不貳」的精神,「堅持下去,專一不二」,沒想到這條路一走就是10多年,若從國中時期算起,也有20年了。

郭建甫說,演戲就像修行,而戲就跟人生一樣,不可能一成不變,隨時都會面臨各種不同的困難,如何從中找到「不貳」的堅持,然後去做各種應對及改變,是每一個布袋戲人、劇場人要面臨的挑戰。

「不貳偶劇」看似一人劇團,卻在郭建甫的靈活調度下,開創與不同劇團合作及跨界的道路,為布袋戲演出找到不同的可能性。(攝影:徐肇昌)

郭建甫小檔案

‧1991年生,中國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
‧2012年創辦不貳偶劇,高中時拜陳錫煌為師。
‧2017年其所設計組裝的布袋戲偶,獲選為總統蔡英文出訪巴拉圭時的總統贈禮。
‧2019年大稻埕國際藝術節,與日本藝術家合作《道成》,以現代劇場方式呈現新時代的偶戲。作品獲台新藝術獎提名。

主題照:郭建甫對布袋戲進行「調整」,大膽創新,為布袋戲尋找未來式。(攝影:徐肇昌)
172.30.14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