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意外的戲班》跑遍全台灣演布袋戲 王英峻砍掉重練「叫我第一名」

「聲五洲」團長王英峻有一齣戲「叫我第一名」,很能說明他隨時接受挑戰、求新求變的個性,他多次贏得全國布袋戲比賽冠軍,民間演出邀約接不完,卻少有人知道他有一段砍掉重練的奮鬥歷程……
2025/3/25
文:邱祖胤/攝影:鄭清元

農曆2、3月,是戲班最忙的日子,土地公生日,觀世音菩薩壽誕,緊接著還有媽祖生,民間宮廟舉辦各種廟會酬神,少不了「請戲」給神明看,「聲五洲掌中劇團」自不例外。

作為中部地區代表性的掌中劇團,「聲五洲」堅持下鄉演出,巡迴各地廟會、慶典、祭儀,宛如百年前跑江湖的布袋戲班重現,深受民眾喜愛。

這一天,農曆2月19,團長王英峻一早6點就從台中出發,開著「變形金剛」舞台貨車,來到新北深坑山區的聖慈山慈誠寺,為觀世音菩薩祝壽,除了演出傳統「扮仙戲」及《五虎戰青龍》,王英峻還有別的任務。

為了即將來到的「第11屆青年戲曲藝術節」,他與劇團前後場成員相約同一地點,既為酬神演出擔當重任,也利用空檔排練新戲《六羽逍遙傳之刀劍淚》,為4月5日在台北大稻埕碼頭5號水門廣場演出做準備。

王英峻帶領團員巡迴全台,演布袋戲酬神,不忘排練新戲,分秒必爭。(攝影:鄭清元)

布袋戲就是要求新求變

王英峻說,他從小跟著父親四處演出,早就習慣這樣的生活節奏,但其實布袋戲一直都在求新求變,「很多人以為布袋戲是一成不變的,都在演一些別人演過的戲碼,其實不是,100年前的布袋戲班根植傳統,卻一直在想新的花樣,這樣戲才會有人看,沒道理一百年前的人求新求變,100年後的人卻一成不變。」

王英峻少年老成,講話頭頭是道,不明白的人還以為他隨便講一段話,都是在說書、講古、講布袋戲裡的對白。

王英峻所說的求新求變,他從少年時代就一直在做,膾炙人口的《六羽逍遙》系列,叫好叫座,開創金光布袋戲的新局,新戲加傳統戲,既迎合觀眾,也投請戲的廟方、爐主的喜好,一年下來可以跑到三百場演出,劇團有5台車,旺季時往往兵分五路,前往全台各地演出,甚至連離島金門、澎湖都有他們的足跡。

王英峻也跑「文化場」,向地方政府提案,在雅俗共賞的兩端取得平衡,如何做到既能守護傳統戲的精神,又能與時俱進演出現代人看得懂的戲?王英峻有祕訣。

那一年我們一起救的女孩

王英峻以之前推出《那一年,我們一起救的女孩》為例表示,故事取材自「郭子儀大破武家寨」,但如果沿用歷史故事的名稱,會讓人家覺得是老掉牙的東西,提不起興致看戲,若改一下戲名,向九把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致敬,既有一種現代感,劇情內容又和劇名完全吻合,觀眾會有新鮮感。

不過就在王英峻創意能量大爆發多年以後,有一天忽然覺得自己江郎才盡了,再也想不出好的點子,也做不出好戲了,覺得自己應該要充電,要砍掉重練,剛好看到文化部文資局甄選國家傳習藝生的消息,於是決定去考考看,以重新做一個學生的心情,同時思考自己與劇團的未來。

「結果要考試前遇到車禍,一隻手臂骨折,只好就用單手演出。」評審也被王英峻的毅力,以及他多年演出經驗所呈現的底蘊所打動,讓他順利過關,得以和國寶大師陳錫煌學習。

王英峻說,結果當藝生的期間剛好遇到疫情,真的是一波三折,「像命運要考驗我一樣」,但他認為難得有機會和國寶大師面對面,一定要把握機會,「我這個人很喜歡聊天,找到機會就一直跟師父聊,師父這個人就是你問什麼他就答什麼,一直補充,絕不藏私,我在他身邊學到很多,尤其是劇本的巧妙運用。」

王英峻表示,過去金光布袋戲給人的印象多半都是刀光劍影、打打殺殺,但他希望能讓觀眾看到更多內心戲,以及人性的一面。(攝影:鄭清元)

挖掘人性追求突破

王英峻表示,過去金光布袋戲給人的印象多半都是刀光劍影、打打殺殺,但他希望能讓觀眾看到更多內心戲,以及人性的一面,這就要從劇本下手,同樣的劇本有千百種演法,如何打破既定的套路,讓劇情引人入勝,在聲光及特效之外,看到人性與感情,這樣的戲大家才會想看,才會想繼續追,這是布袋戲人的挑戰,值得努力去克服。」

在寒風刺骨的深山裡,王英峻像百年前的布袋戲人一樣,挑著戲籠接受任務,再遠的地方也要趕去,雖然時空不同了,他的戲籠是用卡車裝載,裡面的花樣變化多端,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顆溫熱的心,裝著對布袋戲的夢想,讓這條路愈走愈遠,讓布袋戲展現更多可能性。

聲五洲掌中劇團勤跑地方,上山下海將布袋戲藝術傳達到每個角落。(攝影:鄭清元)
主題照:「聲五洲掌中劇團」團長王英峻,同時致力民間演出及布袋戲創新,期盼布袋戲隨時求新求變,把觀眾找回來。(攝影:鄭清元)
172.30.1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