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每站都有好風景 林明源搭上不停歇的中職列車

不膩嗎?他說:「棒球總共有九局,最好玩就是: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情。」
2019/3/23
文:鄭景雯/攝影:王飛華

1990年3月17日,台灣棒球史上最有意義的一天。這天是中華職棒元年的第一場球賽,當天下午2時由兄弟象迎戰統一獅,台北市立棒球場湧進1萬4350人,球迷個個興奮又期待,當天有民眾早上6時40分到場排隊,創下職棒比賽第一位到場買票的紀錄。

林明源珍藏職棒元年第一場比賽票券(鄭景雯攝)

然而令觀眾期待的還不止是開幕賽,中華職棒聯盟邀「世界全壘打王」王貞治擔任開球打擊和球評,這不僅是票房賣點,更吸引媒體目光。光是日本媒體就來了50多人,台灣電視台、日本NHK電視台都同時直播這場賽事。

開球前夕,台、日媒體早就在投手丘周圍卡位,日報、電視台攝影急著搶站到王貞治正前方的內野區捕捉全壘打王揮棒的畫面。沒能卡到最佳位置的記者,只好往兩側排排站開,最後50、60名記者根本是把王貞治團團包圍,即便是側面也好,大夥都想要拍到一張有王貞治正面揮棒的照片。

王貞治的後腦勺

但是林明源不在裡面。明明是中華職棒聯盟、《職業棒球》雜誌的官方攝影,享有可以直接站在王貞治面前的特權,最後卻選擇站在本壘後的看台區,拍下一張眾多記者拿著相機搶拍、主角王貞治卻是後腦勺揮棒的姿態。

1990年3月中華職棒在台北市立棒球場開打,王貞治為職棒元年首戰開球揮棒,捕手為中華職棒聯盟會長唐盼盼。(中央社記者方沛清攝 1990年3月17日)

事隔30年,林明源的頭髮從黑轉白,臉上的皺紋也多了好幾條,翻開照片再次憶起那天的情景,印象依然深刻,「我是故意站在王貞治後面,王貞治揮棒不需要看正面啊,大家看動作就知道,但我要拍的是記錄性的照片。」

確實,多年後林明源這照片,一眼就能說明當時開幕賽的情景,而林明源與職棒的關係,也像是他習慣站的「看台區」位置一樣,總是用旁觀者的角度記錄、觀看台灣的職棒發展。

攝影記者追著球賽跑 沖片沖到職業傷害

資深象迷對林明源的名字應該不陌生,他曾經是「兄弟象棒球村」村長,一個人把兄弟龍潭棒球場經營得有聲有色,卻鮮少人知道他是攝影記者出身。

1958年在台南出生的林明源,從小看三級棒球長大,世新三專廣電科畢業退伍後,毛遂自薦到《體育世界》雜誌當攝影,就此與運動攝影無法分離。

林明源最早從《體育世界》雜誌攝影開始做起(鄭景雯攝)

1987年林明源轉進《民生報》體育線,原本他的專長是田徑賽事,然而每次派工卻常被分配到拍棒球,無形間紀錄了許多重大棒球賽事,當時的明星球員李居明、杜福明、黃平洋、涂鴻欽等,幾乎無人不認識林明源。

前職棒球員羅世幸(左至右)、王俊郎、葛雷諾、李居明、黃平洋、陽介仁、謝長亨出席2017職棒傳奇球星公益賽記者會,呼籲球迷一起到球場重溫職棒元年的狂熱時代。(中央社記者徐肇昌攝 2017年12月15日)

在沒有數位相機的年代,攝影記者拍完照還要進暗房沖片,若是出國採訪,還得帶一大箱的暗房器具出門。有一次林明源到日本出差,打開房門一看竟然是榻榻米的和室房,連廁所都沒有,最後他只好躲在放棉被的壁櫥裡沖片,洗完照片全身腰痠背痛。

林明源擔任攝影記者(鄭景雯翻攝自林明源收藏)

和時間賽跑是日報記者最大的壓力,經常是晚上九點半截稿,截稿前夕林明源還在球場。通常他只有十多分鐘能飆車回公司,再花十多分鐘沖片,水洗的相片都還沒晾乾,就得把熱騰騰的照片送上編輯台排版。

記者工作最大的職傷往往來自於截稿壓力,「時間很趕,為了搶快,在暗房都是用手去摸化學藥劑,」林明源把雙手撐大伸到我面前,細看他的大拇指、食指、中指前緣明顯脫皮,他雖然沒被截稿壓力搞出胃痛,卻把指紋都快給磨平。

日報記者轉為聯盟攝影師 眼觀四方預期畫面發生

1990年中職成立前夕,受「職棒之父」洪騰勝的熱情感召,林明源被挖角進中華職棒聯盟,「很多人都是降薪進去的。」當時球員平均月薪僅有約新台幣10萬元,和日本、美國職棒選手薪資相差甚遠,但林明源鼓勵球員,「你們是第一批職棒球員,在台灣棒球史上你們就是第一,這項紀錄永遠不會被取代。」他跟球員說這話時,同時也是在對自己喊話。

職業棒球推動委員會主任委員唐盼盼在兄弟飯店主持記者會,說明推動職業棒球的工作進度。(中央社記者吳國輝攝 1988年1月18日)

進入聯盟後,林明源的任務是拍每個月出刊的《職業棒球》所需的照片,「幾乎每一場球賽都要跟,哪邊有比賽就往哪裡去,」林明源說,當時加入聯盟的成員,每個人都是抱著一股熱忱,「大家都知道創業不易,出差還會幫公司省錢,寧可一起睡地鋪,也不願意多開一間房。」

雜誌記者和日報記者的生態不同,日報照片求的是時效性、紀實性,雜誌要的則是一張能說故事的照片。林明源提到,從日報轉到《職業棒球》後,工作型態改變,「報紙有截稿時間,最多只能拍到第六、七局,日報記者離開後就是我的事。」

媒體這行向來頗具競爭性,同業之間平時相處融洽,私底下難免有較勁意味,在早年還沒有網路新聞、即時新聞的年代,能不能跑出獨家新聞,隔天一早翻開報紙見真章,攝影記者更是用一張照片定生死。

林明源說,以往拍球賽時間長,同業之間雖然會聚在一起聊天互虧,「但我的眼睛隨時都在觀察球場上的動態。」有時他跟同業聊天到一半便不見人影,隔天看到一張李居明伸長著手套、跟民眾一起搶接全壘打球的生動畫面,同業才知道林明源又偷跑去拍照。他笑得有些不好意思,「拍久了就會有靈感,很多畫面早已經存在我腦海,我只是在等待會不會發生。」

一邊訴說過往,林明源一邊從厚重的運動背包中拿出參與過的雜誌、攝影集、職棒元年球員卡、採訪證,我們也跟著林明源的收藏,走過中職創辦初期的歷史,每張照片、證件,背後都蘊藏著一段動人故事。

「這上面看得到的照片,幾乎都是我拍的。」林明源拿出《職業棒球》創刊號,那期的封面以統一獅、兄弟象、三商虎、味全龍四大總教頭鄭昆吉、曾紀恩、林信彰、宋宦勳為主視覺,背景襯著職棒元年四支球隊的球員群像,在還沒有數位相機的年代,這些照片全都出自膠卷底片,畫面頗為珍貴,「職棒三年之前都是用手工對焦、手沖出來的照片。」

到目前為止,林明源手上還有好幾箱尚未數位化的照片,他感嘆,「聯盟現在忽略一件事情,新球迷都不知道職棒前幾年是什麼狀況,職棒初創的前幾年是很珍貴的,」這些照片見證了歷史,都急需被整理保存。

一張照片訴說場內、場外人情事

提到林明源印象最深刻的照片,他直呼:「太多了啦,講不完。」他想起職棒元年開打初期,90年代還沒有那麼多娛樂活動,只要有棒球賽事,一家大小都要擠進去看球賽。有一次在台南市立體育場棒球場(現今的台南棒球場),有球迷買不到票,乾脆開吊車坐在鐵籠裡面,直接吊在半空中,從制高點免費看賽事。

那時南部夏天熱,坐在內野看台區第一排的民眾還習慣把鞋子給脫了,直接坐在看台外側,把赤裸的雙腳懸吊在半空中,當時統一獅的外籍選手王漢(本名:José Núñez)看了這景象覺得有趣,忍不住伸出手摸了民眾的腳踝一把,正好被林明源捕捉到這一刻。

林明源也曾拍過因雨延賽,兄弟隊跟象迷下場打一局友誼賽;還有一回在新竹市中正棒球場,那晚的球賽竟然遇到停電,台灣的球迷加油配備總是齊全,直接拿出準備好的仙女棒齊揮舞,用閃爍的煙火點亮球場。每一張照片,都訴說著每一場球賽的動人故事。

身為董座還下場整理球場  被洪騰勝熱情感動

不過最讓林明源感動的照片,是當時50多歲的洪騰勝,儘管身為聯盟秘書長,仍願意放下身段整理球場的畫面,「職棒是他搞出來的,當初他搞職棒,所有人都不看好,連我也覺得沒搞頭。」但洪騰勝很敢投資,一旦想做事,就會想好佈局。

林明源說,洪騰勝在職棒初期怕民眾不知道有比賽,還買了一台宣傳車,四處繞著大街小巷做宣傳,還找當時當紅歌手童安格為職棒元年寫主題曲、出專輯,也舉辦球迷會、招考啦啦隊,「在體育圈很少看到這樣的董事長,他用生意人角度在經營職棒,做生意之前要先投資,像他這樣自掏腰包搞運動,願意花錢做事情的人太少了。」

為了籌募少棒基金,演藝人員將舉行棒球對抗義演賽。(中央社記者郭日曉攝 1992年8月10日)

即使現在洪騰勝把兄弟象賣給中信,80幾歲的老先生,每週還是固定到兄弟龍潭棒球場打軟式棒球。洪騰勝下一個目標是要推動企業軟式棒球,在這之前先從大專軟式棒球開始佈局、推動,林明源也受到洪騰勝影響,如今假日也跟著一起打軟棒,「我從不會打球,到現在每週打,也開始教小朋友打棒球。」

兄弟棒球隊、中華職棒的催生者洪騰勝雖然高齡78歲,仍然熱愛打棒球。(中央社記者林宏翰攝 2015年4月4日)

卸下攝影記者身份推廣棒球,成為兄弟棒球村村長

林明源在聯盟待了4年後,又再回到媒體圈,在《中時晚報》工作幾年後,有感於即將邁入中年,眼力也逐漸退化,1997年進入兄弟龍潭棒球場,把原來只有寒暑假才會使用到的龍潭兄弟象練習場地,改以「兄弟象棒球村」的形式對外經營。

除了提供兄弟象球團的訓練外,週六也組成少棒隊、成棒隊,還舉辦少棒賽、青少棒賽、大專賽,「完全沒花到公司一毛錢,還幫公司賺了一點點盈餘。」身為「村長」的林明源說,辦這麼多活動,背後目的是在幫兄弟象吸收球迷,「一年至少有2500人參與。」只可惜後來碰到中職放水案,「觀眾都跑掉,連參加夏令營的人數都掉,那時真的很慘淡⋯⋯。」

傳承棒球文化 建立台灣棒球名人堂

林明源現在已卸下兄弟象棒球村「村長」的職務,成為台灣棒球名人堂協會副秘書長,他說,要從文化、歷史的角度,為台灣棒球寫歷史,「棒球文化需要傳承,」台灣棒球名人堂要從日治時期開始追溯,找回台灣棒球文化的起源。

「世界棒球名人-王貞治先生返台記者會」8日在台北舉行,中華民國棒球協會及台灣棒球名人堂也頒贈當選證書、感謝狀及金雞獨立打法的王貞治銅雕,以感謝王貞治(右)對台灣棒球運動的貢獻。(中央社記者孫仲達攝 2015年11月8日)
台灣棒球名人堂第3屆名人特展揭幕,展出入選棒球名人「棒球紳士」方水泉、「奧運銅牌教頭」吳祥木、「棒球魔術師」徐生明、「學生棒運推手」廖敏雄等的珍貴文物。(中央社記者陳朝福高雄攝 2016年7月16日)

我好奇他怎麼看職棒的未來,林明源直言,除了要給聯盟多一點權限,球團也應該要持續深入校園做推廣,「有名氣的球員,更是要善用他的影響力跟球迷接觸。」他認為台灣把球員教育得太封閉,過往他看到國外球員來台,看到自己國家的球迷到球場支持,還會特別跟球迷寒暄,「球迷才是衣食父母」,認為球員不能只是把打球當工作,而是要當成一項事業在經營。

中華職棒兄弟象隊球員到台北美國學校,教導小老美們玩樂樂棒球。(中央社記者孫仲達攝 2000年9月29日)
兄弟象隊在台北舉辦象迷嘉年華會。(中央社記者孫仲達攝 2000年6月6日)

林明源前前後後拍職棒少說也有十多年,在他的鏡頭底下,紀錄過中職成立前的業餘棒球隊、中職成立、中華隊出國打奧運,幾乎各種大大小小的棒球比賽他都見證過,我問他:「拍那麼久不會膩嗎?」林明源笑說,「棒球總共有九局,最好玩就是: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情。」

【林明源小檔案】

出生:1958年

學歷:世新三專廣電科

經歷:

《體育世界》攝影、《民生報》體育攝影、《中時晚報》攝影。1990年進入中華職棒聯盟,成為第一代《職業棒球》雜誌攝影,紀錄職棒前四年創始初期影像。1998年進入兄弟象棒球村,擔任「村長」。

現職:台灣棒球名人堂協會副秘書長

172.30.14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