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報導》陌生歷史如何改編?談臺史博的歷史漫畫製作

我們捨棄了教育型台灣通史漫畫套書的策略,雖然這類套書在台灣的銷售市場上非常亮眼
2020/4/25
文:陳涵郁(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刊物編輯)

【前言】
喜歡漫畫的讀者,一定相當喜歡兩檔臺灣歷史博物館的展覽:「民主學笑:政治漫畫在臺灣特展」和「青春愛戀:少女漫畫在臺灣特展」。館方特別邀請了學者專家撰文,完整呈現了這兩檔展覽中精采的內容,整理成特刊《臺漫時代》。臺史博的編輯陳涵郁也特別回顧館方製作漫畫的歷程,探索歷史漫畫與當代的對話,Openbook閱讀誌和中央社文化+雙週報特別與臺史博合作,帶讀者一同思考博物館如何參與漫畫的創作。

2019年一個舒適的初秋午後,我跟著臺史博同仁維瑛、曉玲前往東立出版社,準備訪談創辦人范萬楠先生。即將與刊在漫畫版權頁上的人物見面,內心有點激動。在東立的人員引領下,我們穿梭在堆滿漫畫與紙箱的走廊,進入最底端的會議室,而直到看到掛滿簽名版的牆面時才驚覺,我10年前曾經來過這個地方,為了製作臺史博的第一本漫畫。

歷史漫畫是怎樣的類型?

2009年,尚在籌備的臺灣歷史博物館同時啟動雜誌、漫畫及繪本的出版計劃。那時常設展仍在施工,但文物的蒐集與研究工作已陸續有成果,正是用出版品跟未來觀眾交流的好時機。雖然我私下對漫畫有些研究,但喜愛漫畫跟出版漫畫可是兩回事。我採取的策略是先調查市面上現有的台灣史漫畫,再來是尋找日本歷史漫畫中,在時代背景與台灣歷史能相互參照的作品。

當時印象比較深刻的兩部漫畫,其一是長篇時代大作《龍》,背景設定在1920年代,作者是考據嚴謹聞名的村上紀香,無論是虛構的主角或是故事中登場的真實歷史人物,都是經由他對歷史的消化詮釋後,重新演繹或創造。此外還有《次元艦隊》,是川口開治試著理解「日本在二戰時為何選擇與世界為敵」而誕生的作品。這部漫畫使用歷史漫畫常見的「穿越」手法,但穿越的不只是一個人,而是一整艘最先進的日本海上自衛隊神盾護衛艦及其船員,他們回到1942年中途島海戰爆發前的時刻。當「歷史」一幕幕重演,已經知曉結局的主角們,是否會介入歷史?故事中的每一個決策及交涉,都緊抓著讀者的目光。

上述這些歷史漫畫幾乎都屬於青年漫畫,但也有例外,如2014年開始連載的《黃金神威》(註1),雖是刊登於青年漫畫雜誌,卻不若其它歷史漫畫的沉著嚴肅。它以日本少數民族阿伊努傳統文化與明治開拓主義並存的北海道為舞台,帶出新鮮感與識別度,將美食尋寶、獵奇犯罪、軍隊、戰鬥等題材共冶一爐,不但讓大叔與少年都看得過癮,也擄獲眾多女性讀者。

註1:2014年開始於《週刊YOUNG JUMP》連載,臺灣於2016年1月出版單行本第一集。

在熱血兼搞笑的快節奏劇情推進下,其考據實不容小覷,故事開始於日俄戰爭結束後,預謀獨立的軍隊與心思各異的主角群,同時競逐24名逃獄死刑犯身上關於鉅額黃金的線索。劇情與人物除大量運用明治時期日本社會及重刑案件資料外,核心角色阿席莉帕是一名阿伊努族的少女,在帶領主角們橫跨整個北海道的尋金之旅中,阿伊努人的文化、語言與傳說在狩獵、野炊與旅途的過程中處處可見。作者也能在高度娛樂的情節中,適時探討關於戰爭、生死與認同等議題,例如進入明治時代之後,阿伊努人置身俄羅斯與日本兩大強權下的艱難處境等。

《黃金神威》深受2019年大英博物館日本漫畫展(The Citi exhibition Manga)策展人喜愛,而將主角阿席莉帕選為主視覺(臺史博提供)

由於《黃金神威》的魅力,連帶引發漫畫迷對阿伊努知識的熱情,集英社2019年3月出版了《解讀「黃金神威」中的阿伊努文化(アイヌ文化で読み解く「ゴールデンカムイ」)》,作者是擔任族語監修的阿伊努研究權威學者中川裕。雖然漫畫中的某些設定以學術標準來看仍有未逮之處,但他也讚賞「在想像與真實之間的絕妙平衡,就是這部作品的本色。」畢竟漫畫的目的不是為了介紹阿伊努文化,作者僅是大膽又細膩地將它們編織入故事之中。 (註2​)

註2:中山裕,2019。アイヌ語監修というのは何をやっているのか? 《アイヌ文化で読み解く「ゴールデンカムイ」》,東京都:集英社。頁241-247。

或許可以這麼說,歷史漫畫有如將「原作」(即「歷史」)進行二次創作的作品,創作者得完全掌握「原作」的時代氛圍、世界觀及誕生於其中的角色,才能讓二次創作在合乎原作的設定下,彌補未知的空白、昇華出讓讀者共感的情節。

然而,在台灣推動歷史漫畫,因為讀者對台灣歷史較不熟悉,有如缺乏對「原作」的先備知識,就直接閱讀二次創作。因此,帶有學習目的的歷史漫畫,製作上必須先鋪陳更多「原本的歷史」,也要避免過度的歷史改作。

博物館該出版哪種歷史漫畫?

在刊物研究、到漫畫出版社訪談、瞭解製作流程等準備工作之後,2010年年初,我跟同事合力畫了一張藍圖,用臺史博常設展各單元的時間軸,搭配當時的重大事件、人物及館藏等,整理出具有發展為單本漫畫潛力的企劃。此外,加上「故事的發展要能反映時代轉變下人們的行動與抉擇」這個限制,希望用一個個獨立的故事,逐漸補完不同時期的台灣歷史。

很明顯的,我們捨棄了教育型台灣通史漫畫套書的策略,雖然這類套書在台灣的銷售市場上非常亮眼。譬如1988年由牛頓出版社引進的《漫畫世界的歷史》和《漫畫中國的歷史》(註3), 激發許多7年級生對歷史的喜好;近年更有三采文化引進韓國的「世界歷史探險系列」全彩漫畫(註4), 引發小學生蒐集的熱潮。

註3:原書為集英社出版,此類企劃迄今也出版不懈並極為暢銷,如朝日新聞社改以「重要人物」為各冊主題,2010年推出與知名漫畫家聯名合作共100冊《週刊漫畫日本史》及《週刊新漫畫日本史》。

註4:以國家作為冊別的區分,有固定的主角、配角及反派角色等,每冊故事都以尋寶(煞有其事的虛構寶物)作為探索動機,將地方風土民情巧妙地融入搞笑構圖或奪寶競爭等漫畫情節中。

然而,觀察1990年至2010年國人自製的幾套台灣通史套書,或許是因為以教育為導向,這些作品即使採用漫畫手法加以圖像化,仍是以上對下的全知觀點在講述歷史。而且此類套書的目標讀者多設定在國小學童,我們則希望讀者的年齡可以上調,探討更深刻的議題。

著手製作前的最後關鍵,是盤點館內的資源。當時,臺史博館內日治末期戰時體制下的女性口述史研究(註5)已經完成, 再加上常設展已蒐集了許多二戰常民文物,而二戰主題在日本亦有豐富的影劇創作,應能減輕考證的負擔。因此,第一本漫畫就以「二戰下的台灣人」為主題,與漫畫家BARZ和全力出版社一起推出了《一九四五夏末》。

註5:2008年臺史博委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劉靜貞教授,以3年的時間進行「南臺灣地區經歷日治末期戰爭體制的女性」及「臺灣女人影音資料收集與應用」等兩項計畫,受訪及拍攝臺灣不同族群、生活區域、職業、教育的年長常民女性共48名,剪輯完成的影像紀錄超過120小時。

開始製作第一本漫畫 《一九四五夏末》

身為執行編輯,除擔任出版社、館內研究人員與顧問學者間的溝通橋梁,我也負責篩選文獻、文物、老照片、小說或報刊中的可用素材,以作為作者的創作養分。在創作過程中,作者需要吸收的不只是與劇情相關的資料,他對作品所屬時代的理解,必須足以支撐書中角色做出合理的思考與行動,這並非容易的事。當作者提出大綱與人物設定後,除了進一步提供更精確的補充資料之外,館方也會藉由腳本、分鏡提案審議的時機,協助作者調整與揣摩。

為了奠定時代氛圍的細節,除了外顯的建築、物件、服裝外,《一九四五夏末》在劇情中交織了台灣戰時常民口述史中最常提及的日常記憶(如空襲、配給、黑市交易、改姓名、台人與日人互動等)。另一個營造時代感的訣竅,就是讓角色說出的每句話都符合時代、族群,甚至他們的教育程度。

《一九四五夏末》以不同字型分別代表日語、客語及福佬話,呈現二戰時期多元語言的特色。此外也依角色的族群來調整用詞,比如將「我先生」改為「阮頭仔」;「小劉」改成「劉仔」,「阿姐是回來避空襲的嗎?」改成「阿姐是疏開來這裡的嗎?」BARZ在後藤伯伯與萍子的對話中點綴的客語俗諺,提醒讀者萍子(雁萍)的出身,也營造文化差異的趣味。

後藤伯伯與萍子對話中的客語俗諺(臺史博提供)

精神與體力的考驗

「館方負責提供資料與正確性的審定,作者想諮詢時,也可透過出版社的編輯聯繫。」雖然臺史博與漫畫家都是第一次採用這種合作模式,在BARZ繳交了精彩的第一回分鏡後,雙方原本的不安都放下心來。然而對漫畫家而言,比起繪製自創作品,無數次的概念溝通和畫面修正,仍是痛苦且挫折的。

BARZ表示,在處理「放入資訊」和「推進故事」的時候,總是會遇到顧此失彼的情況。再加上永遠找不齊或消化不完的資料、真實感背景繪製上的困難,如何分配時間處理龐大的稿量,成為最需要克服的關卡。《一九四五夏末》因來回討論與層層審定,製作期拉長到了15個月,在在考驗著漫畫家的抗壓性與體力。

《一九四五夏末》中BARZ繪製之日治末期新竹車站及當時的火車(臺史博提供)

為了降低作者的負擔,在腳本定案、開始進行畫面繪製後,館方儘量以不更改畫面、修改台詞為原則進行調整,然而我們還是在接近定稿時刻發現一個漏洞——原本的劇情安排姐姐雁萍轉學至台北帝大醫學部,完成因戰爭在內地中斷的學業。我們事先已從杜聰明之女杜淑純的訪談錄,確認本島女性可以進入帝大就讀,然而,現實的玻璃天花板比想像中無情,傅大為在《亞細亞的新身體:性別、醫療與近代臺灣》中提及,台北帝大無論是醫學部或專門學校,均無收女生的實例,而且是一種刻意的壓抑與阻擋。

所幸,後來我們又在台北帝大醫學專門部黃撐旗的回憶錄中找到一段描述:「撐旗發現班上來了兩位女學生,這是撐旗生平第一次跟女同學一起上課,聽說是中國汪精衛政府送來的留學生。」於是故事中的呂雁萍便改以「插班」就讀,總算讓第一章充滿魄力的急救情節免遭刪除。

《一九四五夏末》第一章,呂雁萍在台北大空襲過後,倒塌的建物前指揮若定的急救畫面(臺史博提供)

以平埔原住民為主角 :《新港少女李樂》

第二本漫畫《新港少女李樂》,負責製作的飛魚創意陳清淵總編採取團體戰策略,將編劇及作畫分開,另聘請資深漫畫家曾建華繪製分鏡草圖。故事設定在19世紀末的台灣,討論漢人主流下的平埔原住民處境。當時臺史博正在策劃「看見平埔:台灣平埔族群歷史與文化特展」,我們也藏有許多19世紀開港通商後來台遊歷的外國人留下的第一手觀察紀錄,包括文字、插圖與照片等素材。

《新港少女李樂》設定了兩條史料最豐富的線——父親李勝冬代表當時清廷番屯制下協助邊區防禦的新港社「熟番」(平埔原住民)武官,並因傳教士至李家所在的沿山地帶傳教,而信奉了基督教。女兒李樂則為府城新樓女學院的學生,愛好打抱不平的個性與一雙天足,呼應著1887年基督教系統的新樓女學校首次招生的規定:「要來就讀的女子就是不得綁腳,凡己綁腳者,必須先將它解開。」

故事最初以「來自英國的彼得牧師,勸說李勝冬別讓女兒李樂綁腳,而是到女學校受教育」作為推展的契機,然而,顧問之一的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員詹素娟首先提出質疑:「熟番家庭不須綁腳,也不會想要綁腳。」

這裡出現的問題首先是動機不合理:李樂一家在當地為顯要,即使想透過綁腳嫁予漢人,大家仍知其為熟番;且清廷讓熟番擁有收取口糧跟番租的權力,或許是為了維持群體的獨特性、抑或是文化仍有隔閡,族人之間的通婚仍占大多數,因此綁腳實為多此一舉。此外是技術問題:福佬人的綁腳,需要母親或女性親戚協助,熟番沒有綁腳習慣,當然不可能有此技術。

主角李樂為台南沿山地區的新港社女孩,個性活潑正直(臺史博提供)

照理說,有了前一本的經驗,第二本應該會更順利。但《新港少女李樂》的製作期卻長達2年,而製作期的延長也沒有反映在成果上。除了漫畫家因身體因素中途更換繪者,導致畫面水準的落差外, 原以為相對豐富的清末史料,性質上多屬制度史,遠不及《一九四五夏末》有生動的口述史與生活史,對角色的塑造十分不利。200頁的漫畫裡,利用衝突與事件的交替發生,雖帶入大量歷史素材,卻仍無法養成角色的立體感,在快速趕戲的狀態下,讀者也不容易投入情節。

此外,選擇以平埔原住民作為主角,還須面對文化敏感度以及文化詮釋權的問題。當手邊的資料是「外人」(無論是清代台灣漢人或是來台的外國人)描述下的原住民,如何推敲原住民當時的所思所想、避免複製刻板印象等思量,在製作過程中如影隨形。

單一史觀的破除:《歷史小將:英雄之路》

相隔一年,2015年的7月,我們開始製作第三本漫畫《歷史小將:英雄之路》。相較於上一部作品中原住民的土地及文化已遭長期侵蝕的清末,本書設定在族群互動更為多元的17世紀,希望呈現原住民在歷史上的能動性。編劇臨貓採用清康熙末年《台海使槎錄》中的記載,「沙轆番,原有數百人,為最盛,後為劉國軒殺戮殆盡,只餘六人,潛匿海口」,創作出鄭經麾下的劉盛光部隊往北推進至中部台灣,沙轆社的拍瀑拉族人起身抵抗的事件。為此,我們也帶著飛魚創意的創作團隊一起到埔里現地訪查。

重新思考製作漫畫的目的後,臺史博決定優先補充館內較欠缺的兒童學習資源,將目標讀者的年齡調降,並創造了小學生小兔與阿飛,藉由他們捲入過去的歷史事件,見證行動者的不同立場,了解「歷史」並不僅有一種說法。譬如面對「鄭成功究竟是不是英雄」這樣的問題,漢人士兵陳浩、被鄭家軍入侵家園的拍瀑拉族姨里,以及來自現代的小兔與阿飛,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單一史觀的破除,讓這部作品具有培養歷史意識的功能,也真正找回臺史博製作漫畫的初衷。

與入侵的鄭家軍首領劉國軒對峙的沙轆社頭目阿百予治(臺史博提供)

移民之島的歷史核心

《歷史小將:英雄之路》在2016年8月出版,幾天過後,我收到拍瀑拉族顧問張麗盆女士的來信,「我拿起小小書冊重複看了又看,很感動。族內年輕人也稱讚這本漫畫的張力很大,我相信它對近日在台南發生的鄭成功事件有正面影響力。」她提到的事件是2016年7月底台南火車站前鄭成功像遭潑灑紅墨水,以及8月時供奉「國姓爺公」的鹿耳門溪口鎮門宮辦理儀式向原住民道歉的爭議事件。當然,《英雄之路》並未因這兩起事件而引發討論,但在事件當下,參與製作的夥伴們心中都暗暗震盪——它們說明了這本漫畫確實具有當代價值。

如同日本漫畫家森薰所說:「沒必要現在畫的作品,就沒有創作的意義。」(註6)臺史博製作這3本歷史漫畫的共同點,是認為族群議題是論述這座移民之島歷史的核心。《英雄之路》故事最後,「時間怪人」預告下一個冒險將發生在1949年,我將此視為編劇拋給臺史博的挑戰。

註6:她認為目前的日本缺乏對中亞文化的認識,因此創作了以19世紀末中亞草原不同族群婚姻文化與生活為主題的《姊嫁物語》。森薰,2017。《博兒的東瀛紀行》特別對談,收錄於《博兒的東瀛紀行》3。臺北:臺灣角川。

誕生自1949年的歷史之果,以及《英雄之路》及《新港少女李樂》涉及的原住民土地正義議題,都延續至今,在在提醒臺史博必須有更多的謹慎、智慧與不迴避的勇氣。

導購

臺漫時代:臺史博漫畫特展專刊
作者:劉維瑛、李衣雲、蘇微希、翁稷安、陳涵郁、曾曉玲、陳中勳
出版: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定價:300元
內容簡介➤


一九四五夏末(全)
作者:BARZ
出版:全力
定價: 280元
內容簡介➤


新港少女李樂
原作:陳清淵
分鏡:曾建華
編劇:東默農、KITTY喵
漫畫:米比菲、津保昭博
出版:飛魚創意
定價: 100元
內容簡介➤


歷史小將001:英雄之路
原作:陳清淵/衍方
編劇:臨貓
漫畫:四號機
出版:飛魚創意
定價: 100元
內容簡介➤

※本文原刊載自臺灣歷史博物館特刊《臺漫時代:臺史博漫畫特展專刊》,原題名為〈面向大眾的歷史談:臺史博的歷史漫畫製作〉,經臺史博與作者同意轉載。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