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倫敦街頭,尤其是東倫敦像是紅磚巷(Brick Lane)、肖爾迪奇(Shoreditch)、伯蒙德(Bermondsey)等地區,牆上、電線桿時而會出現一些塗鴉,但這些塗鴉不會被清理,而是昇華為塗鴉文化,成為街景的一部分。
塗鴉(graffiti)在1970年代於倫敦開始興起。一名叫做湯普森(Lee Thompson)的青年在報紙上讀到當時的紐約塗鴉文化,因為太無聊,他決定和朋友一起在北倫敦仿效,到處噴漆自己的綽號Kix,與一夥自稱B先生(Mr B)、貓(Cat)和哥倫布(Columbo)的3人幫一起搗亂。
他們破壞汽車、在別人的車庫上留下自己的大名。某天爵士歌手梅利(George Melly)在報紙上寫了一段話說:「我最近發現我家車庫門被人塗鴉噴漆,如果被我抓到這幾個叫Mr B、Kix和Columbo的傢伙,我一定要狠踹他們的屁股。」湯普森回憶道:「我們就此成名。」不過,湯普森的「塗鴉事業」沒有持續下去,他後來以樂團Madness的薩克斯風手聞名,這個樂團正是由他的朋友Mr B,鍵盤手巴森(Mike Barson)創建。
不過,湯普森的故事並沒有終結於此。他當年在廢汽車上的塗鴉作品後來出現在攝影師裴利(Roger Perry)和設計師馬奇班克(Pearce Marchbank)的書《牆上的書寫》(The Writing on the Wall,暫譯)當中。
這本書中的黑白照片紀錄1970年代中期的倫敦塗鴉文化,也是第一本獻給倫敦塗鴉的著作。裴利和馬奇班克形容這是個人對抗大眾的象徵,並在充滿辦公大樓、電腦的社會中,「證明人類依舊存在」。當時的塗鴉還遠不到被稱為「藝術」的程度,作者也大多數不詳。
不過,隨時間逐步發展,塗鴉從黑色噴漆的簡單文句,到色彩鮮豔、充滿社會意涵的大幅創作。在美國街頭藝術攝影師古柏(Martha Cooper)和拍攝火車塗鴉的美國攝影師夏芬(Henry Chalfant)成名後,塗鴉逐漸成為顯學。
東倫敦有豐富的街頭文化,紅磚巷成了塗鴉藝術家的聚集地,對於塗鴉藝術家而言,牆面就是他們的畫布,街道就是他們的藝廊。
在無數塗鴉當中,葛林蕭(Dale Grimshaw)的塗鴉作品相當搶眼。他在一條不起眼的小巷中創作了巴布亞紐幾內亞部落戰士的半身像。戰士臉上畫著色彩鮮豔的油彩,頸部戴著首飾,眼神凝視遠方,宛如相片一般逼真。
另有一幅作品利用3層樓建築作為畫布,畫著一隻黑猩猩對著西洋棋盤苦思。
有些作品具有追思意義。像是波魯市場(Borough Market)就有一面愛心牆,由塗鴉藝術家Jimmy C繪製,紀念2017年6月倫敦橋恐攻事件罹難者。
也有些作品具有社會意涵,反映時事。塗鴉藝術家Bambi在肖爾迪奇一片牆上繪製作品「不要開槍」(Don’t Shoot),紀念2014年發生在美國的布朗(Michael Brown)命案。18歲、沒有犯罪紀錄的非裔美國青年布朗在未攜帶武器的情況下,遭到白人警察威爾森(Darren Wilson)射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