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幕後英雄1 / 藝術行政能手杜佳舫成功秘訣 要有拆地雷的覺悟

2025/2/12 10:24(2/12 11:3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藝術行政工作者杜佳舫(圖)表示,要做好藝術行政的工作別無他法,一定要有「拆地雷」的覺悟,讓藝術家從後台到前台這條路順暢,送藝術家到觀眾面前發光。(杜佳舫提供)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傳真  114年2月12日
藝術行政工作者杜佳舫(圖)表示,要做好藝術行政的工作別無他法,一定要有「拆地雷」的覺悟,讓藝術家從後台到前台這條路順暢,送藝術家到觀眾面前發光。(杜佳舫提供)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傳真 114年2月12日

一部好的作品需要眾人通力合作,除了鎂光燈前表演者的努力,幕後人員的付出更是功不可沒,也應該得到肯定,中央社推出「幕後英雄」專欄,每週三固定推出這些英雄的故事。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12日電)中頻的聲音不疾不徐,像為慌亂的演出後台安上救生索,藝術行政工作者杜佳舫像馳騁沙場的主將,氣定神閒調兵遣將,她說,要做好藝術行政的工作別無他法,一定要有「拆地雷」的覺悟。

從後台走到前台的距離步履可數,但要將藝術家平安穩當送上舞台演出,過程比想像中複雜。杜佳舫說,好的藝術行政就是要確保這一小段路「順暢」,「上台之後表現好不好,那是音樂家、藝術家的事,但是這一小段路有炸彈,更多的是地雷,我們就是要負責拆彈,化解危機,送藝術家到觀眾面前發光。」

圈內人都叫她「莎拉」的杜佳舫,自台藝大戲劇系畢業後赴美,攻讀鋼琴教育碩士學位,返國後擔任NSO國家交響樂團演出製作經理,8年後離職開始接案人生至今。目前手上有國際阿卡貝拉藝術節專案統籌、台中國家歌劇院年度歌劇製作,以及小提琴家胡乃元領軍Taiwan Connection室內樂團巡演統籌等專案,工作不斷。

杜佳舫直言,她從美國返台後就在NSO工作,學到最重要的就是「喬」,大到音樂家檔期、小到訂消夜場地,才能讓音樂家維持在最舒服的狀態,「甚麼都要喬,喬有順序、有眉角,要怎麼喬才會讓事情更順暢,這些為達目的使盡渾身解數的應對進退待人處事,學校都不會教。但只要會了,肯定受用無窮。」

藝術行政要會的事遠比想像更多,光是發高鐵票就很有學問。杜佳舫常帶樂團全國巡迴,每天都有不同趟次,一次要發幾十張,發之前一定要開座位會議,「雖然北高只有一個半小時,但是誰坐靠窗,誰一定不能坐B中間位,大塊頭的不要排坐一起,這些看似隱形無痕,但上車後音樂家就會知道你的用心。」

一次杜佳舫帶Taiwan Connection室內樂團到北中南巡迴,同事發錯了趟次,杜佳舫在開檢討會議時就提出,「發錯沒有別的解決途徑,就跟團員再全部收回來重發,但這就是低級錯誤,會給音樂家很不謹慎的印象,這都要盡力避免。」

杜佳舫說,台灣表演藝術的接待是國際有名的,「無論是三館承辦或是獨立團隊,國外音樂家回去之後都會口耳相傳,這是我們很自豪的地方。」杜佳舫也建議年輕人選擇走這條路不能「玻璃心」,「音樂家、藝術家就都很玻璃心了,做行政的還跟著一起,那要怎麼活,事情過了就讓它過去,記取教訓繼續走下去。」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現今許多學音樂的人會擔心沒出路,杜佳舫建議,首先英文先好,現在寫信有AI,但跟音樂家見面敢溝通很重要,有能力多學第3種語言更好;其次是「多聽、多看、多感受」,隨時讓自己吸收各種知識常識;文書處理很重要,拍片剪片技能也很重要,這些條件都具備,路就會更寬。

杜佳舫持續接受挑戰,去年首次嘗試擔任公視古典音樂節目「古典魔力客」製作人,反應熱烈。她提到,「我們有一位學過鋼琴的剪接師,剪出來的影像感就流暢合理許多。我認為學音樂的其實是在一件事情專注多年,花費心力,培養音感與美感,如果從專注出發去發現自己的優點,相信任何經歷過的,都不會白費。」(編輯:張雅淨)114021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幕後英雄2 / 困難但好玩的一件事 洋蔥設計3度前進葛萊美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