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戰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陸續對加拿大、墨西哥與中國開徵關稅,重新引燃貿易戰火,各國也相繼祭出反制措施。2025年4月2日川普再對全球超過180個國家祭出對等關稅措施,9日宣布暫緩90天,在此期間僅實施10%對等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陸續對加拿大、墨西哥與中國開徵關稅,重新引燃貿易戰火,各國也相繼祭出反制措施。2025年4月2日川普再對全球超過180個國家祭出對等關稅措施,9日宣布暫緩90天,在此期間僅實施10%對等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的全面性對等關稅措施暫時落幕,但這一步走得並不轟轟烈烈,僅全憑川普和兩位幕僚的一篇社群媒體貼文。
美國股市今天因總統川普延遲施行高關稅90天而大幅上漲,不過被認為股災避險天堂的美國國債本週遭拋售,10年期到30年期公債殖利率走高。美債與美股罕見的同步下滑,國債避險功能遭質疑,美國經濟穩定性也引起關注。
美國總統川普政府祭出連串關稅舉措之際,印度最大軟體出口商塔塔諮詢服務公司執行長示警,該公司在零售、旅遊和汽車產業的客戶更易受到美國關稅的衝擊。
美、中關稅大戰引爆雙方貿易緊張,但墨西哥卻藉著與美國簽訂的「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意外成為外資尋找的「避風港」熱點。
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公告,電腦、智慧型手機及晶片都在豁免對等關稅的項目內。美媒報導,這項措施對在中國生產iPhone及其他產品的蘋果公司(Apple)有很大影響;分析師指出,蘋果、輝達等科技巨頭可暫時鬆一口氣。
美國政府的對等關稅豁免智慧型手機、電腦及晶片等電子產品,不過路透社等媒體指有白宮官員表示,總統川普很快將對半導體展開新一輪國家安全貿易調查,屆時可能對晶片產業施加其他新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計畫引發華爾街股市動盪後,波士頓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柯林斯表示,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絕對」準備好出手,以協助安撫氣氛緊張的金融市場。
美國海關今天向貨運業者發布警示,稱報關系統出現故障,導致本週海運途中的貨物無法順利適用豁免川普新關稅的代碼,受影響的包括已從中國出發及獲暫緩徵稅90天國家的貨物。
關稅政策引發全球股市動盪、美國自身也「股債匯」三傷後,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暫緩90天。外界認川普翻轉二戰後美國自由貿易理念,背後可能出自一份所謂「海湖莊園協議」指導。
因應美國關稅新政,行政院會今天通過新台幣880億元的「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預計透過外銷貸款優惠保證加碼、中小微企業貸款加碼等多項措施,協助受衝擊的工業、農業及其他產業,申請辦法14日公布。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說,新台幣880億元支持方案,政院週四將通過一個特別條例,送到立院通過後再編特別預算,財源來自3000億元歲計賸餘;此外,也希望用雙邊貿易協定(BTA)的精神來與美國談。
因應鬼頭刀面臨美國對等關稅,農業部今天在屏東東港與捕撈業者座談,提出金融支持、國內外行銷擴展、提升產業競力3大支持面向;業者表示,盼補助倉儲、協助取得國際認證。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指出,當全球主要國家基本稅率是10%時,「我們站在世界這邊,沒有站在中國145%那邊」,這代表「走向美國、走向歐洲、脫離中國」是正確路線;他要告訴中國政府,台灣不走回頭路、不走冤枉路,也不會走錯路。
台灣毛豆每年銷往美國約6231公噸,占總出口量19%。為因應美對等關稅,協助台灣毛豆,農業部今天表示,規劃投入新台幣180億元,健全農漁產外銷產業鏈,開拓新興高端市場。
因應美國加徵關稅影響,財政部放寬廠商申請貿易融資利息減碼、輸出保費優惠的資格,也就是取消營收較基期衰退達15%的門檻;此外,除所得稅申報季將延長至6月底,亦將提供多項稅目延、分期繳納免加計利息措施。
行政院今天舉辦高雄產業座談,有產業代表提出希望政府延後或取消今年夏季電價;經濟部長郭智輝回應表示,盼在野黨支持經濟部針對台電提出的新台幣2000億撥補方案。
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高,不僅影響全球股市劇烈震盪,對經濟影響也難以估算。台積電預計4月17日舉行線上法人說明會,對於美國關稅影響看法及未來營運展望將是市場關注焦點,是市場研判產業景氣的風向球。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與業者座談指出,880億元特別條例,由於美方政策仍在變動,原訂週一(14日)公布補助時間與內容將延後1週。
美中關稅戰開打後,中國外交部多次回應並批評,最新的舉措是在微博發布中英雙語影片,稱美國的關稅政策是「搧盟友耳光,割世界韭菜」,並藉機強調中國經濟成長穩定、外資增持,「有中國在,天塌不下來」。
美國將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列入高額對等關稅豁免清單,讓仰賴全球供應鏈的蘋果等科技公司暫鬆一口氣。外媒指出,這顯示川普政府逐漸意識到關稅對因通膨而焦頭爛額的消費者可能帶來的痛苦。
美國總統川普這波關稅戰正以難預測且代價高昂的方式波及全球經濟,尤其與中國間的關稅報復螺旋,恐使6000多億美元雙邊貿易幾近歸零,對中小企業更猶如滅絕性打擊。
美中關稅戰衝擊外貿出口,中國動員零售企業助攻「國貨回流」,京東、盒馬、永輝、華潤萬家、聯華等商家規劃綠色通道、專項採購基金等方式,助外貿產品轉內銷。
美中關稅熱戰,紐約時報分析,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面臨疫情以來最大的考驗,儘管外界擔心長期的貿易戰可能會加劇中國經濟困境,但中國仍升級回應,對美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提高到125%。
在美中關稅熱戰的背景下,中國國家電影局宣布,將適度減少美國影片進口數量。中共官媒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譚天」稱,若美國繼續濫施關稅,電影行業不是最後一個受到衝擊的。
面對中美貿易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呼籲歐盟「共同抵抗」,企圖拉攏歐洲。不過,法媒將此舉形容為「假朋友」;法國經濟學家更指出,若無法進入美國的中國過剩貨物湧入歐洲,恐將因其低廉成本摧毀歐洲產業。
美中貿易戰下中國商品流向引發關注與擔憂。法國財政部長受訪表示,中國低價貨已淹沒歐洲,正在透過分析貨物流動密切監控,須防堵中國產品進一步湧入,甚至將推動歐盟設定「邊境配額」以保護市場。
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本月3日向進口車加徵25%關稅後,日本首相石破茂今天首度視察汽車相關產業,他表示「希望把今天的談話化為素材,以因應之後的對美交涉」。
在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風暴震撼下,歐洲聯盟(EU)開始啟動魅力攻勢,轉向拉攏亞洲等區域盟友,不但舉行一場又一場的高峰會,也展開各方貿易談判。
中美爆發關稅戰,捷克總理費亞拉指出,受美國關稅影響,中國將把出口轉向歐盟,這將損害捷克企業的利益,必須抵制。農業部長維博尼表示,歐洲必須消除市場內的貿易壁壘,以阻止中國商品湧入歐洲。
巴西副總統兼工商服務發展部長奧克明(Geraldo Alckmin)今天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進行視訊會議,就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的關稅措施交換意見。
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今天指出,加拿大和美國將於5月初展開新貿易協議的談判,表示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戰已創擊加拿大勞動市場。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關稅措施不僅讓美國與中國關係劍拔弩張,也令美國與大西洋對岸盟友歐洲聯盟關係變差。但分析家說,歐中不太可能因此迅速成緊密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