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人每年都會盛大慶祝耶誕節,方式包括參加晨間禮拜、交換禮物以及耶誕夜團圓飯等。長久以來,菲律賓音樂人也譜寫出許多本土耶誕歌曲,廣泛傳唱。
打破世人對新加坡美食的刻板印象,當地年輕人發揮創意,結合傳統元素與創新滋味,正在為在地的美食拼圖增添新的活力。
近年「台日友好」成為熱門關鍵字,作家栖來光指出,每個時代、不同環境的台灣人都會有不同的想法,她希望藉由書寫、採訪,能讓日本人對台灣能有更多理解。
歷經10年歷練,獨立書店的經營者或者更能面對現實,在理想不變、或多變的堅持下,各自找到魚與熊掌兼得的生存之道。
漫威宇宙的超級英雄紅遍全球,其實台灣80年代就有「神龍飛俠」準備打倒怪盜團,台日合製特攝片,陪觀眾拯救全世界。
前輩畫家郭雪湖所畫的《南街殷賑》,不只留住1920年代大稻埕風景與被遺忘的好滋味,還藏有真正的「高度」秘密。
每一天都可以是台灣文化日,台灣文化已經可以走向世界、被世界看見。
元老級綜藝節目《超級夜總會》走出攝影棚,開著一台工程車跑遍全台灣鄉鎮125個地方,靠著澎恰恰、許效舜、苗可麗的妙語如珠,惹笑台下千萬觀眾,持續佈施歡笑、送愛地方……
德昌既是羚羊也是花豹,像羚羊時刻觀察風吹草動,又像花豹為了完美不擇手段。他的電影如同他的複雜個性,冷靜、理性卻富人文精神。
電影導演楊德昌曾反覆對身邊人說:「如果電影沒有拍好,50年後的人都可以罵你。」陳以文明白,縱使會讓電影製片焦急,或是旁人摸不著頭緒,他不會隨便將作品交出去,甚至楊德昌執導舞台劇的開端,推測也可能是為了要「紓壓」。
相較於大眾熟知的電影導演身分,其實楊德昌小時候熱愛漫畫,還曾畫連載漫畫供同學傳閱,長大後致力籌畫動畫網路、連遺作都是動畫長片《追風》,這「動漫迷」的一面,在「一一重構:楊德昌」回顧展中又可見其細節。
比利時最受歡迎的「這貓」40歲了,時時牽動著人心,今年更有22尊大型「這貓」貓銅像在布魯塞爾公園(Parc de Bruxelles)展出,「這貓卡通博物館」將於2026年開幕……
工業區的廠房與公墓交錯,煙囪聳立,墳頭上的草野蠻生長。兩種發達的象徵,為城市風景帶來超現實的魔幻感。
陳建蓁希望突破同溫層、接觸一般大眾,帶大家用比較輕鬆愉快的方式走進環境,讓身體去實際體驗。希望大家對環境產生一定的敏感度,然後獲得深刻的感受經驗,也許對自己所在的區域也能因此產生一些連結。
在國民教育裡安排體育課的重點,是在建立運動的習慣與保持身體基礎的健康動能,從不是為了要把孩子們當作職業運動員來栽培——若我們用看待體育課的相同角度來看待藝術課程或社團活動,會不會有更多不同的理解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