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出一本書創造分身 陳昭淵乘著詩意的翅膀旅行

創作沒有界限,從詩、散文、音樂到裝置藝術,只要理念清楚,透過一本書,就可以到達更遙遠的地方……
2021/6/20
文:邱祖胤/照片提供:陳昭淵

學生時代念視覺藝術,出社會之後當過廚師、美術設計,陳昭淵一直把自己當成一個全方位的創作者,隨時都在尋找新點子。陳昭淵從2011年自力出版第一本書開始,10年間不斷嘗試各種出版實驗,就是要找出一本書的各種可能性。

「出版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詩意、很有創造性的事情,它將一個意志再創造,透過媒材,把思想轉化為符號。對我而言,出版更像是創造我的分身,代替 我這個人到更遠的地方去,讓我同時間跟世界各地的人交朋友。」陳昭淵說。

陳昭淵1985年生,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現為台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畢業,他沒有去當老師,但求學階段受到教雕塑的李美蓉教授影響,決心一輩子都要搞創作。

大學時受到李美蓉教授的影響,陳昭淵的創作媒材不受限,連書都可以是藝術品。(照片提供:陳昭淵)

無名小站關站 回歸紙本留下紀錄

「大學四年學到最多的是關於藝術創造的思考,當時李美蓉老師給我的觀念就是,你不管用什麼媒材,都可以創造,重要的是你背後的想法是什麼?也許這次的想法適合做成書,下次的想法適合用聲音呈現,都不阻礙你創作的進行,而且彼此可以相互流通。」

不過第一次嘗試出書,卻有些意外,2011年無名小站宣布即將關站,令許多習慣把日常圖文創作放在網路上的人措手不及,包括陳昭淵在內。

「我從國中開始就有習慣在無名小站寫東西,忽然就傳出要關站的消息,就有一種天崩地裂的感覺,搶救的過程很辛苦,覺得把作品都放在網路上很沒有安全感,還是得在實體世界留下一些紀錄才行。」

陳昭淵的第一本書「對折再對折」,就開始「玩」各種想法,書不只是盛裝作品的載具。(照片提供:陳昭淵)

對折再對折 第一本書的大膽冒險

這個第一步,有年輕人的衝勁,也有創意人的巧思,但畢竟對出版不熟,憑著一股「我就是要做」的念頭,就開始行動了。

書名「對折再對折」,書的每一頁,都要對折再對折,有一種手工書的趣味。陳昭淵的舅舅從事印刷行業,是他想當然爾的顧問,「其實我對印刷一點概念都沒有,也不懂得用排版軟體,每一頁都是用繪圖軟體Photoshop一頁一頁去製作,自己做得很過癮。」

但書出來後,卻讓他傻眼,「裡面的字大概只有Word文件裡的6級字,非常小。」陳昭淵說,他竟然沒有看打樣,也沒去看印刷,要是有這兩關,應該可以及早發現字級大小的問題。

不過,這看似跌跌撞撞的第一步,卻有親朋好友的支持,他自己用Google表單開啟線上預購,以及找獨立書店寄賣,起印200本,很快銷售一空,給他帶來莫大的鼓舞。

「對折再對折」,書裡的每一頁,如同書名,都是對折再對折。(照片提供:陳昭淵)

受詩人夏宇影響 追求詩集形式的藝術性

陳昭淵對詩的著迷,對文字的依戀,以及對書的天馬行空的想像,源自詩人夏宇的啟發,「念高中時 ,聽陳珊妮的專輯,那時很想寫歌,接觸很多獨立音樂創作人的作品,我記得陳珊妮在她的一張專輯裡,請夏宇念她自己的詩,後來我就循著這個名字去找她的作品,才發現她的詩集有許多形式上的表現。」

陳昭淵說:「夏宇絕對是影響我最深的一個人,她啟發我寫作的想像,另一方面她的詩集形式,每次都能創造許多驚喜,那種展演式的發表,讓我很著迷,這也是我每次在出版時都會思考的事情。」

興趣廣泛的陳昭淵,因為對詩及音樂的喜愛,後來也經常與一些獨立創作歌手合作,為他們的作品填歌詞。

陳昭淵高中時期受詩人夏宇的影響,對詩集形式創意產生許多想法。圖為他自行出版的文集「白目」。(照片提供:陳昭淵)

裝幀形式特別 一般出版社難接受

2013年,陳昭淵推出自己的第二本詩集「3D透視」,那是一本必須戴3D眼鏡才能閱讀的詩集,同一個頁面有兩個顏色的詩疊在一起,眼鏡的顏色濾鏡可以把不同顏色的詩分別過濾出來。

除了繼續在網路上銷售,也希望能尋求不同的機會,便去牯嶺街的「書香創意市集」找另一位獨立出版人陳夏民,因為那時剛看完他的「飛踢,醜哭,白鼻毛」,覺得裡面開出版社的故事非常熱血,就帶著自己的新書去找他,想聽聽他的建議。

「那天其實想問他,可否讓他的出版社出我的書,但他竟然說,我的書已經做得很完整了,建議我持續以個人出版形式發表,以後一定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陳昭淵笑說,那時一方面被打槍,一方面也被鼓勵到,不過陳昭淵也表示,其實自己很清楚一開始就沒有把書交給出版社的原因,因為自己的出版形式比較複雜,而且奇怪,一般出版社可能無法接受,或同意讓它出版。

陳昭淵第二本自行出版的詩集「3D透視」,必須戴3D眼鏡才有辦法閱讀。(照片提供:陳昭淵)

除非對每個版環節都有興趣 否則不必全程參與

短短10年間,陳昭淵陸續推出7本詩集、4本小誌,以及聲音藝術、裝置藝術,創作的腳步一直都未曾停滯,對於也想嘗試自力出版的朋友,他則建議:「除非你對 每一個環節都很有興趣,否則不必自己一個人從頭執行到底,因為每個領域都有擅長的專業人士,跟他們合作可以省去很多麻煩,也可以很快吸收一些知識。」

「反過來說,如果對每一個環節都很有興趣,自己做的話,等於同時這些能力都會透過每一次出版而升級。」

陳昭淵強調:「不管最後決定如何,一定要把必須的經費準備好,不要預想之後可以用賣書的費用來補印刷相關的成本,這樣銷售會變成你的壓力,如此一來,你製作這本書、樂在其中的感覺,就沒有那麼純粹。」

陳昭淵說,因為他自己會做設計,不然這部分光是設計師費用可能就要抓兩萬五、三萬,甚至更高,「印刷費用方面,書的成本我自己大概控制在一本100元上下,假設印500本,大概就要花5萬到6萬。如果沒有足夠的預算,也有其他作法,比如印量減少,裝幀形式再簡單一點。」

陳昭淵表示,不是花愈多錢,書就會愈有趣,「我看到有些創作者利用雲端列印的方式,讓讀者去列印他們的作品,根本連印刷費都省下來了,卻能跟讀者進行好的交流。想法有時候比做法更重要。」

「3D透視」的內頁呈現,各自有不同的內容及顏色,戴上3D眼鏡閱讀,又是另一番不同境界。「(照片提供:陳昭淵)

決勝點:你的創意如何發揮

陳昭淵表示,個人出版有它的獨特性,他不像大出版社有許多資源,但它的形式可以不受限,另一方面因為是自行出版,跟讀者的距離是很近的,有很多機會可以跟讀者直接互動,這都是個人出版的優勢。

「我會覺得既然要發表作品,就不要害羞,也不要害怕跟讀者互動,當然互動的方式可以自己決定及拿捏,但你既然出了這個作品,就有義務為這個作品多做點事情。」

此外,陳昭淵也表示,現在是個很棒的時代,所有技術性的門檻都降低了,只要上網做功課,就可能做出成熟的作品,「我指的功課包括如何排版,如何接洽印刷廠,如何上通路,這些訊息在網路上都不難找。」

「最終要在意的,也是獨立出版的決勝點,還是你的創意可以怎麼發揮。」

陳昭淵詩集「深海作業」。(照片提供:陳昭淵)

經營粉專秘訣 讓你的粉絲找得到你

在社群經營方面,陳昭淵也有他獨到的想法:「我的粉絲專頁是在2014年成立,那時因應我的創作主題『氣象』而生,對我來說,粉絲專頁也是我的作品,我以策展的角度去構想,這個粉絲專頁可以發布怎樣的訊息。」

不過陳昭淵也表示,這幾年社群網站的觸及率很明顯降低了,但他發覺很多粉絲也許沒有點讚,卻還是有在看你的訊息,他認為經營粉絲頁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我要讓我的粉絲找得到我,也是因為這樣,我又成立我自己的網站,清楚呈現我歷來的作品,同時讓讀者可以訂閱我電子報,每一個月我都會寫一封信給我的會員,告訴他們我的近況及創作上的想法。」

陳昭淵經營社群網站,把粉絲頁當成一件作品看待,同時希望自己的粉絲永遠都能找到他。(照片提供:陳昭淵)

陳昭淵說,他發現許多粉絲不會在粉專上留言,卻反而會在訂購表單及回覆意見欄裡,特別給他意見及鼓勵,這點倒是讓他出乎意料之外,也是讓他持續走下去的動力之一。

陳昭淵認為,不要小看自己作品的力量,它們都是你的分身,「我印500本,就有500個分身在這個世界上,它們代替我去交更多朋友,傾聽讀者的聲音,讓我的想法能觸及更多人,和更多人交流,這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

陳昭淵的個人出版心法

① 想法比作法重要,想清楚內容的呈現與想要的形式,再來決定要怎麼出。

② 不一定每個環節都要親自參與,跟不同領域專業人士合作,可以學習的更多。

③ 事前先上網做功課,包括如何排版,如何接洽印刷廠,如何上通路,把技術問題先搞懂。

④ 預算一定要事先預估,並準備好,不要讓銷售壓力影響你盡情創作、樂在其中的感覺。

⑤ 既然要發表作品,就不要害羞,也不要害怕跟讀者互動,當然互動的方式可以自己決定及拿捏,但你既然出了這個作品,就有義務為這個作品多做點事情。

主題照:對陳昭淵而言,一本書就是一個分身,可以代替他跟更多人溝通。(攝影:汪德範/照片提供:陳昭淵)
172.30.14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