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台東知本】伊命、饒愛琴為土地奔走 漂流木創作替環境請命

兩人名字放在一起念,就像是「饒愛情一命」,他們的愛情沒問題,卻透過藝術沈靜地為土地請願,希望人類「饒地球一命」
2020/8/1
文、攝影:鄭景雯

愛琴和她的命住在台東知本的半山腰,愛琴是客家人,但命身上流著卑南族的血,所以愛琴跟著命,來到了原住民祖先留下來的土地上。原本土地上只種著釋迦,愛琴和命一點一滴,用二十多年的時光,把他們的屋搭建起來。雖然好朋友們都很懷念愛琴和命從前使用的茅坑,不過現在房子裡已經有抽水馬桶了。

愛琴的全名叫饒愛琴,命則叫做伊命·瑪法琉,兩人名字放在一起念,就像是「饒愛情一命」。但他們倆,愛情這部分沒什麼問題,卻透過藝術的形式,沈靜地為土地請願,希望人類能「饒地球一命」。

愛琴和她的命住在台東知本的半山腰,兩人名字放在一起念,就像是「饒愛情一命」

在他們回來這片土地上之前,愛琴與命都曾在都市中過著現代人的日常。愛琴從事平面設計,陳珊妮的第一張唱片專輯封面出自她手,然而都市繁忙的生活讓她疲累,卸下喧囂塵俗來到台東,卻遇上她下半輩子的「命」,一住就是20多年,生活也創作。

伊命與多數的部落孩子一樣,成年後便往台灣西部闖蕩,當過職業軍人也曾賣過早餐車,27歲時在人生道路徬徨之際,被一場族人在台北演出的樂舞活動給震撼,「那場演出後,長達半年的時間晚上都睡不著,一直在想部落的事情。」

隔年他28歲,伊命決定回到自己的部落,與共同成長的朋友一起重建傳統的巴拉冠(青年會,男子聚會所),重新認識自己的根,更開啟他的漂流木創作。

饒愛琴(右)曾是平面設計師,然而都市繁忙的生活讓她疲累,沒想到卻在台東遇到了下半輩子的「命」伊命(左),並結為夫妻。

然而台東的土地像是有吸力,愛琴和伊命結合成夫婦後,他們放棄了「文明」的誘惑,選擇擁抱自然,並且親手蓋房子、親手創作,每個作品,都與台東土地血脈相連,「金錢物質改變了我們原住民生活的環境」,伊命說話很豪邁也很銳利。

他與愛琴回到部落的這些年,時常發現家鄉的土地不停被破壞,尤其2009年莫拉克颱風過境後,東海岸每一吋海岸都被厚厚的漂流木覆蓋,伊命感到悲慟,身為漂流木創作者的他無法快樂,只感覺土地在哀嚎。

伊命與多數的部落孩子一樣,成年後便往台灣西部闖蕩,28歲決定回到部落,開啟漂流木創作。

2009年之後,東海岸藝文圈也積極地以藝術形式,聯手對抗國家機器與資本對土地和海洋的破壞式開發,從杉原海灘的反美麗灣飯店、都蘭鼻、卡地布捍衛祖靈、反廢核等,許多議題都在這號稱「台灣最後淨土」的東海岸發生著,而伊命和愛琴也都身體力行參與,伊命更是用創作表達。

伊命的漂流木創作,時常圍繞著土地與環境議題

2011年,藝文界人士組成「反反反美麗灣行動聯盟」,發起「違˙離集體藝術行動」,在杉原海灘的美麗灣大違建前發表「百人肉身圍籬」裝置與行動,參與者在沙灘露營、生活、創作為期一個月,伊命、饒愛琴也是當中的活躍角色,身體力行付出行動,比他們的創作還要強悍。

「原住民族生存的環境中,總是不斷碰到『被拿走』這件事,」伊命話還沒說完,先拿出「沒有人是局外人」的紅、黃毛巾披上肩,強調拍照的時候不能漏了它,「我每天都披這個毛巾,要提醒大家,原住民的土地一直在流失。」

伊命(左)拍照時拿出「沒有人是局外人」,要提醒大家,原住民的土地一直在流失

2007年伊命受高美館之邀,到屬法國領土的新喀里多尼亞駐村交流創作時,他有感於當地原住民在文化與經濟的被殖民狀態下,「法國人不斷用怪手開挖他們的土地,傳統文化被掏空,」回台後也反思台灣的族群處境,「這跟我們土地的問題一樣,包括語言、文化,一直被拿走。」

2012年他開始發表「拿走系列」,透過抽象的幾何符號,隱喻人對土地無節制地予取予求,短視近利盜採、濫墾山林,山被掏空,賴以生存的大地千瘡百孔。創作富含觀念與辯證的風格,讓漂流木創作除了服膺於美感構成之外,更成為一種近乎哲學性的表達。「拿走系列」也獲得2012年Pulima藝術獎首獎,其中有3件作品也獲得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後來陸續發表「地球的0.1秒」、「放空」等系列,作品,另一系列「地球的三種狀態」也曾到奧地利林茲藝術節展出。

伊命創作的「地球的0.1秒」系列

而饒愛琴的馬賽克、油畫創作,同樣也表達對土地的關注,作品〈微風吹來〉運用拼接、渲染等技法,製造出色彩繽紛的基底,畫面整體呈現徐徐微風吹來,輕拂而過大地萬事萬物的意象,透過直覺式的抽象與具象繪畫語言,呈現自然生命的奧秘,傳達饒愛琴對自然的關懷。

饒愛琴創作以馬賽克拼貼為主,她的作品也關懷土地,但卻有讓人從中獲得溫暖力量

畢竟跟原住民搶地的不只是財團,還有每年都來訪的颱風,近年最嚴重的2016年尼伯特強颱帶來17級陣風,把台東在地藝術家們的工作室、創作全都給吹垮,饒愛琴說,「尼伯特來得快、去得也快」,卻也把大雨、大水帶進他們的住所、工作室,「原本屋外應該是一片小森林,尼伯特過後,一切像是樹葉被放進果汁機一樣打爛。」

然而生活在東部,似乎就得與颱風「和平共處」,愛琴說,外地人到工作室,看到他們夫妻倆在半開放式的環境,最喜歡問颱風來了怎麼辦?「不能怎麼辦啊!颱風來了就把會倒的東西拆下來放平,等到颱風走了再裝回去,沒幾天下一個颱風又來了,那再繼續把東西拆下來放平。」用樂觀態度應對大自然的災害。

饒愛琴、伊命在山上的住所及工作室,多半為半開放空間,颱風一來,就得把容易吹壞的物件給拆下

2018年饒愛琴受東管處東海岸大地藝術節邀請,創作位在加路蘭遊憩區公車站旁的大型裝置藝術「艷陽下的綻放」,以多彩的馬賽克拼貼,搭配漂流木、鋼筋等,展現東海岸的熱情,被網友封為東海岸最美公車亭。饒愛琴說,在台東很容易被太陽曬傷,但人與動植物都吸引太陽能量慢慢茁壯,有如植物造型的「艷陽下的綻放」,陪伴旅人在烈日曝曬下,呼吸土地的芬芳。

2019年底伊命才剛參加「斜坡上的藝術節」,創作大型木雕「山の重奏」,這件作品最近才剛搬回伊命、愛琴的工作室。雖說是一間「室」,卻沒有用圍牆框架限制的範圍,「妳問我這裡有多大?」伊命站在大樹下,指了右後方是他們的住宿、左後方是咖啡廳餐廳、餐廳上是愛琴的工作室,而眼前的漂流木平房則是他的工作室,再往建築物外圍望去的咖啡樹、火龍果樹、芒果樹,全都是他們的生活場域。

伊命的大型創作「山の重奏」,最近才剛搬回山上,創作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部落的人全都搬到平地居住,唯獨伊命、愛琴搬到山上,饒愛琴說,剛開始回到這,真的就是塊地,他們兩人慢慢攢錢,「有一點錢就蓋牆,有一點錢再蓋屋頂,有一點錢再蓋一個廁所。」就這樣,把房子一點一滴蓋起來。

伊命、愛琴搬到山上後,慢慢攢錢,一點一滴地將房子蓋起

饒愛琴熱情招呼大夥吃剛切好的火龍果、鳳梨和冰咖啡,每一樣全都是他們自種、自摘,新鮮到蒼蠅都來搶食,「大家都以為住在台東山上很悠閒,才不是這樣,每天忙得要死,一下子要種植、採收、曬咖啡豆,事情很多。」再加上夫妻倆今年7月決定將這裡的空間對外開放,只因為伊命一直有個開店的夢想,「我每天都被弄得很煩,最後幫他把空間整理出來。」事情一多總會抱怨,但在愛琴的抱怨裡,卻聽不到半點憂愁,反倒有些踏實。

饒愛琴的畫室在二樓,她跟伊命分屬在兩個不同的創作空間

20多年來伊命都以漂流木創作,作品有對土地的關懷,也有純粹的抒發,「漂流木可以呈現的面相還很多。」伊命說,他的夢想是希望有一天能成立「漂流木學校」,「讓大家都可以來這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的木頭,來這裡學習認識漂流木。」

伊命期望有一天能成立漂流木學校,讓全台灣的人都能感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木頭

在漂流木學校成立之前,他們先敞開工作室大門,歡迎大夥走近饒愛琴和伊命的創作裡。從伊命的作品裡感受大地,從愛琴的馬賽克創作裡獲取能量。

饒愛琴的畫作帶有療癒的能量,也像是台東這塊土地一樣,總能療癒人心

夫妻倆一個談土地的失去,一個談自然的給予,一負一正,但都圍繞在環境帶給人類的生命能量,在他們構築的藝術小屋,邀請大家來啜飲一杯咖啡,吸收山地精華,盡享藝術生活。

172.30.14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