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印度和土耳其 兩個國家的去世俗化體驗

2010年9月2日,我在印度北方省一間神廟裡,因為「涉嫌從事恐怖活動」遭逮捕、偵訊、軟禁12個小時
2020/8/1
文、攝影:何宏儒(中央社駐安卡拉特派記者)

我萬萬沒想到這輩子會被以「涉嫌從事恐怖活動」罪名被捕、偵訊和軟禁,那是外派印度當記者第一年時發生的事。

2010年9月2日,我在距離新德里東南方約150公里的北方省一間神廟裡,因為這個罪名遭到警方和印度情報局逮捕、偵訊、軟禁12個小時。

那天是印度教主神之一克利希納神聖誕。當時的我是持有印度新聞署(中央政府中的新聞媒體主管機關)記者證的正牌記者,前往克利希納神主廟採訪一年一度的宗教盛事。

也許你不了解這活動對印度人的意義,我舉個例子。談到印度火車的時候,你腦袋裡可能出現鐵軌上列車車頂坐滿人、各節車廂兩側每一個門也都掛滿人的畫面。如果你在克利希納神聖誕時到北方省摩托拉縣(Mathura)火車站,就可以看到這種跟「3月瘋媽祖」有拼,甚至可能更狂熱的場景。

摩托拉相傳是克利希納神的出生地,當地因此成為印度教聖城,在這裡的克利希納神主廟自然最神威遠播。然而,這座神廟之所以特別敏感,不只是因為這層因素。

神明聖誕慶典於深夜時分如火如荼進行著(包括婚禮在內,印度教幾乎所有重要儀式都在深夜進行)。神廟正殿從廟頂到建築外牆裝置著俗麗的霓虹燈飾,忽明忽暗旋流閃爍,在黑夜中格外耀眼炫目。

順著階梯拾級而上來到正殿前平台上,若非月光皎潔,否則你根本不會發現,在神廟一旁其實還有一棟跟它規模相當的大型建築緊挨著。在微光下,那鬼影一般的建築形體陰森地矗立在暗黑中,與被妝點得花枝招展的神廟形成鮮明對比。

那鬼影就是沙熙伊德嘎清真寺(Shahi Idgah mosque)。如果你白天來到神廟相同位置,可以看到兩棟建築被高牆隔開,圍牆頂部裝設刺網。包括清真寺和神廟裡都有荷槍實彈的準軍事部隊駐紮,全天候戒備。這意味著它真的不只是一間普通神廟。

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在印度的關係形同水火,兩種宗教的禮拜場所竟然座落在同一建築群裡,事情很不單純。這種情況通常是很久很久以前當地原本有印度廟,穆斯林王朝征服次大陸後廟被夷平,在原址蓋了清真寺;英屬印度時期開始,印度教徒又在現地恢復信仰,有的地方蓋了廟,有的只擺著神像。

這就埋下宗教仇恨與衝突的種子,也是為何這樣的地點在印度特別敏感的原因。不過當時的我到印度還不滿一年,「涉世未深」。我後來才知道,要進入這座敏感神廟採訪,除了記者證之外,還必須向主管機關提出特別申請,獲准之後才可以合法進入展開報導工作。

我當天拿著記者證連闖兩個關卡,通過驗證和安檢並獲放行後才開工,在萬頭攢動之中拍了4個小時影片,直到「被捕」後才知個中情由。只是把關的人也太隨便了吧(類似的烏龍在印度並不罕見)!

印度情報局先由駐地情報官員對我進行偵訊到凌晨3點,更高階長官大清早又從新德里趕來繼續辦案。但我真的不是恐怖分子,他們當然什麼也查不出來,最後只好放人。

那位德里來的長官告訴我,除了摩托拉的克利希納神廟之外,同樣敏感的地點在北方省還有瓦拉納西(Varanasi)和阿尤德亞(Ayodhya)兩處。 其中,阿尤德亞的「羅摩神廟-巴布里清真寺(Babri Masjid)所有權案」堪稱印度最具爭議的宗教訴訟,最高法院去年11月將纏訟70年的本案定讞,產權判歸印度教徒。

巴布里清真寺於1992年遭印度教暴徒摧毀時,曾造成近2000人死亡。這些宗教場所敏感到必須派準軍事部隊駐紮,不是沒有原因的。

印度總理莫迪過去與印度教極端宗教勢力的關係,在2014年他首次角逐大位時就被廣泛討論並且引發疑慮。他在「登峰造極」之後果然使得印度教民族主義氣焰高張。莫迪銳意塑造一個印度教國家,與國父聖雄甘地和首任總理尼赫魯希望建立的世俗國家明顯相悖。

土耳其將擁有近1500年歷史的世界遺產聖索菲亞改成清真寺,7月24日開放進行86年來首場聚禮。一名穆斯林22日頭戴禮帽,身披土耳其國旗來到建築前方。(中央社記者何宏儒伊斯坦堡攝)
土耳其將聖索菲亞改成清真寺,7月24日舉行86年來首場伊斯蘭禮拜。建築群前方的廣場前一天就湧入等待禮拜的穆斯林。(中央社記者何宏儒伊斯坦堡攝)

我2018年底到安卡拉工作後,再度躬逢另一個國家「去世俗化」的過程。總統艾爾段2003年執政以來,這個國家正從「土耳其化的伊斯蘭」走向「伊斯蘭化的土耳其」。

世俗化與伊斯蘭化的論戰在土耳其已進行數十年,最近更因艾爾段將擁有近1500年歷史的世界遺產聖索菲亞定位從博物館改成清真寺而再受矚目。

艾爾段領導的伊斯蘭主義政黨正義發展黨(AKP),自2002年以來統治了這個穆斯林國家,它提高宗教能見度,使得伊斯蘭認同在政治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從而挑戰了原本盛行於土耳其社會的世俗主義。

土耳其伊斯蘭化的傾向從宗教事務主管機關宗教事務局(Diyanet)年度預算高於大部分部會就可看出端倪。自從艾爾段執政以來,它的年度預算節節攀升,2019年檯面上的預算約當9億800萬美元。有報導估計,它其實掌握了至少10億8700萬美元的年度預算。

印度和土耳其都在去世俗化,但是土耳其的人口結構使它在這股趨勢中擁有更大的優勢。

印度的印度教徒、穆斯林人口各佔約80%、14%。土耳其則幾乎全為穆斯林。以改變聖索菲亞定位這件事為例,土耳其社會對此共識頗高,不像印度的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對諸多議題立場南轅北轍,動輒爆發血腥衝突。

艾爾段將聖索菲亞改成清真寺,就連世俗派的主要左翼政黨共和人民黨(CHP)也不反對。曾經代表CHP角逐2018年總統大選的因杰(Muharrem Ince)和安卡拉巿長亞瓦許(Mansur Yavas)都表態支持,黨中央則保持中立,擔心被執政聯盟貼上反穆斯林、反清真寺標籤。

土耳其將聖索菲亞改成清真寺,7月24日舉行86年來首場伊斯蘭禮拜。禮拜前,許多穆斯林在建築正前方的廣場上等待。(中央社記者何宏儒伊斯坦堡攝)

AKP執政18年來,土耳其世俗體制已遭嚴重削弱。國父凱末爾定下的世俗主義治國方針被宗教保守勢力破壞殆盡,現在就連凱末爾將聖索菲亞改為博物館的決定也遭到艾爾段推翻,「凱末爾的土耳其」已面目全非。

改變聖索菲亞定位引發國際爭論,最跳腳的莫過於鄰國希臘。不過,透過反制希臘來炒作伊斯蘭和民族主義情感,向來可以在土耳其政壇得分,因此雅典的反應其實正中安卡拉政府下懷,使它在國內坐收更高支持。

改變聖索菲亞定位的決定製造土耳其和基督教世界的緊張,艾爾段已經擺出姿態試圖舒緩關係。他7月28日宣布,正教會信徒8月15日可以在黑海地區的蘇美拉修道院(Sumela Monastery)進行宗教儀式。

時隔86年,聖索菲亞於7月24日再度傳出誦經聲。許多穆斯林專程從海外飛抵伊斯坦堡見證歷史性時刻,我就訪問到一位土耳其裔德國人和一位巴勒斯坦裔美國人。在全球各地接連發生反穆斯林和伊斯蘭恐懼症有關事件的當代,一系列伊斯蘭主義作風已經使艾爾段在穆斯林世界中成為英雄人物。

艾爾段當天戴著口罩出席儀式,正對著一群伊瑪目盤腿而坐。他大部分時候低頭聆聽伊瑪目朗誦古蘭經第18章山洞章,並於主麻聚禮喚拜前親自朗誦第一章開宗明義章及第二章黃牛章。

當他突然接下麥克風開始誦經之際,塞滿聖索菲亞前廣場和花園的信徒看著轉播畫面為他歡呼喝采。他於2週前所做的歷史性決定,已經高度提升他在全球穆斯林心中地位,現在更在象徵意義十足的穹頂下親自朗誦古蘭經、展現他對經文的熟稔,這樣的動作無疑已再將這位66歲總統的個人聲望推向高峰。

(主照:近1500年歷史的世界遺產聖索菲亞定位從博物館改成清真寺。中央社記者何宏儒伊斯坦堡攝)

172.30.14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