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的旅客、朝聖者,在天寒地凍中被雨水打中,伴隨一陣陣歡呼聲,這才發覺不斷落在身上的是皚皚的白雪。大夥兒興奮之餘,街邊小販告訴眾人,這是達蘭薩拉2024年的第一場雪……
年年頒獎,幾家歡樂幾家愁,錯過了獎項不需要否定自己,但想要得獎自我肯定,也是人之常情。
菲律賓人每年都會盛大慶祝耶誕節,方式包括參加晨間禮拜、交換禮物以及耶誕夜團圓飯等。長久以來,菲律賓音樂人也譜寫出許多本土耶誕歌曲,廣泛傳唱。
12強複賽、冠軍戰前夕,現場媒體不管是台媒、日媒都是大陣仗迎接,但從總教練到球員,從來沒有一場比賽因為緊張而不願意站在媒體面前,甚至隊長陳傑憲還用流利日文每天接受多家媒體訪問……就是這樣的自信心,帶領台灣走上巔峰。
漢寶德認為建築不僅是為學院菁英所有,更提倡讓一般大眾也喜歡的「大乘建築觀」,雅俗共賞,讓大家感對建築師創造的情感有共鳴……
從〈春光關不住〉到〈春光閘袂離〉走了超過半世紀,它不是單純為台語文而台語文,而是要更多人記得曾經有一位勇敢的作家,不因自己的力量微小而放棄抵抗暴政,日子再苦,也要一個字一個字的寫下去……
漫威宇宙的超級英雄紅遍全球,其實台灣80年代就有「神龍飛俠」準備打倒怪盜團,台日合製特攝片,陪觀眾拯救全世界。
前輩畫家郭雪湖所畫的《南街殷賑》,不只留住1920年代大稻埕風景與被遺忘的好滋味,還藏有真正的「高度」秘密。
台上熱鬧風光,熱情卻無法解決台下的問題,瘋戲樂工作室創辦人王希文陪我們一起檢視台灣的音樂劇發展困境
因為同時喜歡音樂和戲劇,羅北安和梁志民成為台灣音樂劇先行者,回顧一路足跡,既愛又苦
有不安、無奈,卻有更多勇敢和堅持,楊忠衡開啟台灣音樂劇三部曲,曾慧誠從歌仔戲裡看見地道的音樂劇
商業化就不是藝術?顧得了藝術就不會有商機?「AM創意」和「天作之合」並不這麼想
台語之於表演,不只是工具,更是情感。往內尋找自己,台語是母語、是童年,讓人記得「我是誰」
張貴興的《野豬渡河》是部精彩之作,文字、細節精研細磨,情節曲折繁複,敘事自由進出各種類型,意象飽滿舖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