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人每年都會盛大慶祝耶誕節,方式包括參加晨間禮拜、交換禮物以及耶誕夜團圓飯等。長久以來,菲律賓音樂人也譜寫出許多本土耶誕歌曲,廣泛傳唱。
打破世人對新加坡美食的刻板印象,當地年輕人發揮創意,結合傳統元素與創新滋味,正在為在地的美食拼圖增添新的活力。
近年「台日友好」成為熱門關鍵字,作家栖來光指出,每個時代、不同環境的台灣人都會有不同的想法,她希望藉由書寫、採訪,能讓日本人對台灣能有更多理解。
歷經10年歷練,獨立書店的經營者或者更能面對現實,在理想不變、或多變的堅持下,各自找到魚與熊掌兼得的生存之道。
漫威宇宙的超級英雄紅遍全球,其實台灣80年代就有「神龍飛俠」準備打倒怪盜團,台日合製特攝片,陪觀眾拯救全世界。
前輩畫家郭雪湖所畫的《南街殷賑》,不只留住1920年代大稻埕風景與被遺忘的好滋味,還藏有真正的「高度」秘密。
每一天都可以是台灣文化日,台灣文化已經可以走向世界、被世界看見。
元老級綜藝節目《超級夜總會》走出攝影棚,開著一台工程車跑遍全台灣鄉鎮125個地方,靠著澎恰恰、許效舜、苗可麗的妙語如珠,惹笑台下千萬觀眾,持續佈施歡笑、送愛地方……
她在壓抑保守的年代,打破性別天花板,成為台灣第一位人體模特兒,甚至公開舉辦人體攝影展;現在則以舞蹈為媒介,協助身心障礙者開發自我。她始終身體力行,默默以行動突破人的內心最不可破的牢籠。
《甘露水》的歷史定位遠不止是台灣首座裸女雕塑,美術史學者蕭瓊瑞說:「我大膽地講,台灣人因為有這件作品,在文明高度上遠遠超過當時的日本。」
藝術跟色情傻傻分不清楚,展演場館自我設限,拒展、禁展的理由令人哭笑不得,且看當年這些主事者的內心戲小劇場,以及比臉書規定還嚴苛的自由心證。
這次台灣只能以「中華台北」名義出賽,令人無奈。但現場台灣同胞帶了大大小小的國旗,當司儀介紹到Chinese Taipei時,應援團更高喊Taiwan!
原來每一桌的酒酣耳熱都有事,有搶食物的小孩,有因三級警戒而喝悶酒的鬱卒人客……或許,每一隻娃娃都是老闆的怨念分靈。
我不將這兩部散文作品視為「療癒書寫」,而是帶有強大的修復功能:不著力於對疾病的對抗,而是強調病者的內在經驗,贖回被擱置的陰性時間、人生時刻,以及親密關係。甚至是真正的,與病共存。
這是文化+雙週報團隊的第二本書,《做戲的人》,相信關注台灣影視環境的讀者已經感受到台劇起飛的威力,繼追日劇、韓劇、華劇之後,追台劇也形成潮流,我們長期關注台劇幕前幕後動態,深入報導影視職人的奮鬥歷程及專業精神,呈現台劇、台流形成的真實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