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有一種生活風格叫書法

書法藝書家董陽孜才剛受邀到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展出,這是書法史上絕無僅有的紀錄,華文圈盛行千年的書法藝術,被西方藝術殿堂奉為經典,且以高規格對待。
2024/12/2
文:文化+雙週報編輯小組

台灣曾歷經一整個年代,莘莘學子從小學3年級開始學書法,每個禮拜都要交書法作業,國、高中更是要以小楷毛筆寫作文、乃至週記,各種大大小小的書法比賽更提醒著各界「書法」的重要,因為它是「復興中華文化」的重要指標之一。

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九年一貫教育政策稍作調整,教育現場不再強迫學生寫書法,全國上下數以萬計學子在課堂上磨墨寫字、振筆「疾」書(其實是慢慢寫)的驚人畫面,才就此成為絕響。

不過,書法到底在台灣還是留了根,莫說繁體字仍為全體國民使用,對基本書法的美感,也透過每年寫春聯的活動徹底驗收,更別說街頭巷尾的招牌,即便不是名家書法墨寶,化為電腦字之後,無論印刷體的工整典麗,還是民間高手揮灑自若,水準之上不被待見也就算了,寫歪、寫醜了一定會被發現,甚至被嘲笑。

更別提,書法藝書家董陽孜才剛受邀到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展出一系列作品,氣勢之強,格局之大,前所未有。這恐怕是書法史上絕無僅有的紀錄,華文圈盛行千年的書法藝術,被西方藝術殿堂奉為經典,且以高規格對待。

認識董老師的人都知道,你只要跟她聊上兩句,她便跟你傳教:「你可不可以今天就開始寫毛筆字,一天寫幾個字也好?」就是這般真誠的藝術家、傳道者的情懷,使得書法字從台灣走到了國際。也許對董老師而言,台灣曾經擁有美好的書法教育,肥沃的書法藝術土壤,沒想到幾十年下來僅剩聊聊數人獨行,實在寂寞。

但其實董老師也不必寂寞。那個全國上下學子勤學書法的年代終究是回不去了,但那畢竟是一種政策強制使然,許多人甚至因此恨死了寫毛筆字。

懂得書法藝術之美的人,則跟董老師一樣,一直都在,畢竟那是存在你我生活中的元素,甚至如呼吸一般自然。寫軟筆書法的行家,仍在各種大賽中及教學現場閃閃發光;寫硬筆書法的高手更是多如牛毛,且奉行的美學,依然不脫從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等書法藝術家留下的典範,進而從中自創新局。

講一句臭屁一點的話,書法藝術只有台灣人懂得,能不墨守千年框架、且能開創書法新局者,也只有從台灣這片自由土壤生長、生活的藝術家,才有這份能耐。

當年「中華文化復興基地」的氣魄也許不存在了,也不合時宜了,但別忘了,台灣人即使在日本50年統治期間,也依然說著漢文,讀著漢文,寫著漢字書法。吃台灣米、喝台灣水長大的人,總是認份不認命。

真正懂書法的行家,其實在台灣,因為有心人還真多。

僅以本期專題,向有心人致敬。

172.30.1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