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事件似乎也促成了世代間的溝通。許多過去被認為「不關心政治」的年輕人走上街頭,還將應援手燈等偶像流行文化介紹給年長一輩,8年前要求朴槿惠下台的燭火集會,在8年後變成百花齊放,示威不只有群情激憤,還有平時缺乏的交流。
如今「圓點」早已是草間彌生的招牌,但在年幼時期,飽受病痛折磨的她或許也未能想到,這些在她眼中伴隨一生的幻聽幻覺,有朝一日會是現代人所渴望了解的世界,她以藝術造就了一種脫離塵世的烏托邦,也解放了為疾病痛苦的自己。
路上的旅客、朝聖者,在天寒地凍中被雨水打中,伴隨一陣陣歡呼聲,這才發覺不斷落在身上的是皚皚的白雪。大夥兒興奮之餘,街邊小販告訴眾人,這是達蘭薩拉2024年的第一場雪……
年年頒獎,幾家歡樂幾家愁,錯過了獎項不需要否定自己,但想要得獎自我肯定,也是人之常情。
片面的影像很多時候是看圖說故事,決定性瞬間到底決定了什麼……
林郁婷東京奧運遭淘汰,巴黎奧運拿金牌,不同時空,類似畫面,心情卻大不同。
期待機器乖乖,所以餵它吃乖乖,在科技與迷信之間,充滿文化及人性。
「AI內閣」開記者會,場佈階段,人工智慧未及上場,「工作人員」智慧先派上用場。
書法藝書家董陽孜才剛受邀到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展出,這是書法史上絕無僅有的紀錄,華文圈盛行千年的書法藝術,被西方藝術殿堂奉為經典,且以高規格對待。
自年少自學書法至今數十年,早年製作三台聯播的《中國書法》節目及華視《每日一字》節目外,76歲書法家張炳煌長年投入數位書法領域,見證網路興起到嘴裡也高喊元宇宙,世界很快,他眼光更遠,想著當代書法下一步怎麼走,只因「如果到最後只剩我一個人寫字,那不是很沒意思嘛。」
以俯視角度往下看,桃園橫山書法藝術館有如五方篆印矗立於綠地中,這是全台唯一以書法為主題的藝術場館,在連親筆寫字都難得的現在,館方3年來持續實踐書法於當代的可能性,而「藝術」是最大解方。
從〈春光關不住〉到〈春光閘袂離〉走了超過半世紀,它不是單純為台語文而台語文,而是要更多人記得曾經有一位勇敢的作家,不因自己的力量微小而放棄抵抗暴政,日子再苦,也要一個字一個字的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