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作家楊逵,不但是文字的實踐者,也是身體力行的革命者,他從坐日本人的牢,再到坐國民黨的牢,始終未放棄以筆桿為槍、以文字為子彈來悍衛台灣這片土地、為底層人民發聲,他甚至很早就開創以台文書寫的先知之路。
今(2024)年10月,前衛出版社發行〈春光閘袂離〉台文有聲讀本,收錄楊逵生前作品,包括知名的〈鵝姊仔出嫁(鵝媽媽出嫁)〉、〈春光閘袂離(春光關不住)〉等小說;〈愛聽人民的聲音(傾聽人民的聲音)〉、〈為這一年哭(為此一年哭)〉等散文8篇;〈三个戇大呆(三個臭皮匠)〉、〈一粒好種子〉等詩6首;以及10封〈綠島家書〉。
這些作品,最初以各種語文呈現,包括台文、華文及日文,這一次在出版社號召下,全數譯為台語文,日台譯者為〈羅生門〉台文版譯者林東榮,華台譯者為賴瀅伊;有聲書念讀包括吳晟、向陽、路寒袖、楊翠、朱約信等10多位作家及專家參與。
這是一項別具意義的文學工程。楊逵的〈春光關不住〉,大眾熟悉另一個名字〈壓不扁的玫瑰〉,1962年刊載於《台灣新生報》,曾被選為國中教材,故事描寫二戰末期,許多台灣人被派上戰場打仗,一位老師留在台灣指揮娃娃兵從事各種工事,卻在工地發現一株壓不扁的玫瑰,主角大受感動,認為在專制統治下的台灣人,就像這株玫瑰。
另一則大家熟悉的作品〈鵝媽媽出嫁〉,則描寫小老百姓為了和公立醫院作生意,被暗示以家中的肥鵝當贈禮送給院長,但家中的孩子捨不得相處日久的鵝,因此遲遲未能獻上「鵝媽媽」,為此醫院惡意拖欠帳款,造成苦主生活難以為繼,不得已只好將鵝送出。
楊逵生於1905年,15歲赴日求學,考入大學夜間部,回台後多次發起農民運動,出入牢獄10多次;台灣「光復」後,1947年因228事件被捕,1948年再因起草《和平宣言》觸怒當局,被處12年徒刑,1961年出獄後持續創作不輟。
根據學者張良澤曾向楊逵提問:「日本帝國那麼嚴酷,您為什麼那麼不怕死呢?」楊逵回說他也是怕死的。只是日本帝國再嚴酷,也要依法辦罪,寫文章攻擊帝國政府,最重坐牢29天。沒想到回到「祖國」懷抱,他寫的〈和平宣言〉不過5、6百字,結果被關15年,「這可能是全世界最貴的稿費」。
楊逵孫女、作家楊翠在〈春光閘袂離〉書序中表示,「楊逵作品的台文出版,是必要的,也是遲到的。遲到,緣於楊逵一生的顛沛困頓。如果不是貧病交迫,如果不是為了謀生而喀血勞動,如果不是不斷進出殖民者與威權政府的監獄,如果不是因為政治犯的帽子而在文壇失去發表舞台,我相信他早就獨力完成許多台文創作,不必透過翻譯家們的辛勞才能被閱讀。」
楊逵的反抗精神源於對這片土地的愛,以及知識份子的基本良心,他的文學作品是沾血為墨寫下的,時時提醒台灣人民,無論外來政權如何不仁,都要起身反抗,莫忘初衷。
從〈春光關不住〉到〈春光閘袂離〉走了超過半個世紀,它不是單純為台語文而台語文,而是要更多人記得,從前從前有一位勇敢的作家,從不因自己的力量微小而放棄抵抗暴政,日子再苦,也要一個字一個字的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