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蕭泰然《來自福爾摩沙的天使》問世25周年

蕭泰然從來不去想自己的音樂會不會為他帶來財富,他就是向上帝借時間,把對台灣的愛都寫進音樂裡,每次聽見這首《來自福爾摩沙的天使》,就像回到了台灣母親的懷抱,知道蕭泰然如何用音樂對抗遺忘,記錄對台灣之愛。
2024/5/6
文:趙靜瑜/圖片提供:Tyzen Hsiao Foundation

從國立臺灣交響樂團2018年遠征美國重要指標級迪士尼音樂廳,到2024年NSO國家交響樂團前進歐洲在德國易北愛樂廳及法國香榭麗舍劇院,兩大交響樂團不約而同帶去了已故台灣國寶作曲家蕭泰然《來自福爾摩沙的天使》。這首樂曲雖然只有短短4分多鐘,卻能湧動催化樂迷淚腺,洗滌心靈,樂曲由最基本的Do,Mi,So發展,樂迷聽見的是純真優雅之美,也聽見了台灣。

《來自福爾摩沙的天使》由蕭泰然在1999年完成,至今問世25年,2000年在莫斯科首演。樂曲描寫台灣人民善良、純樸、含蓄又熱情的性格,樂曲收尾充滿留白餘韻,低盪不已。

彷彿微風撫過山丘的旋律

這首樂曲是蕭泰然為紀念他的學生陳文婉而創作。蕭泰然生前赴俄羅斯演出,都是陳文婉不計一切,大力牽線與協助,才能夠順利完成。

根據蕭泰然好友也是多年合作的錄音師莊傳賢紀錄,這首樂曲以橫笛柔和的吹奏出主旋律,彷彿微風輕撫著小山丘柔和的線條,單簧管與低音巴松管的合音引導清脆的三角鐵聲音,豎琴也以簡單的撥音加入和聲。這種以木管樂器組合構成的曲式開場,在當今社會正充斥著許多令心靈迷惘、頹廢的音樂中,的確會讓人有洗滌心靈的效果。

蕭泰然《來自福爾摩沙的天使》親筆手稿。(圖片提供:Tyzen Hsiao Foundation)

隨著旋律的進行,弦樂組的加入讓整個曲子進入了另一種開闊的意境,尤其法國號高雅的音色,呼應出天使優雅的心靈,而豎琴的伴奏始終將進行中的旋律敷上一層薄薄的霧氣,就像是在帶有霧氣的清晨與天使相遇令人難以忘懷。

接著銅管樂器的出現又彷彿晨曦第一道光芒,讓生命的起伏裡充滿著希望,沒有痛苦也沒有需要掙扎的念頭,隨著弦樂與木管緩緩的奏出柔和的旋律,代表了人們追求真、善、美的心聲,在豎琴16分音符的連續音撥弄之下,就如同生命如流水一般,一去不復返,但天使般的心靈,卻是永恆不滅。

一度被列為黑名單 無法返國

蕭泰然1938年出生於高雄,自小受母親啟蒙習樂,從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之後赴日、美求學,專攻作曲,1967年返國後曾任教於台南家專音樂科、師範大學音樂系。

蕭泰然1977年因家庭因素,蕭泰然移民美國,再加上創作「出頭天進行曲」,一度被列為黑名單,無法返國。在美國18年,蕭泰然積極創作,1988年到1990年3年間,完成了《小提琴協奏曲》、《鋼琴協奏曲》以及《大提琴協奏曲》三首代表作,至進仍有精彩評價。

1995年解禁返國,蕭泰然陸續發表作品,生前完成近百部音樂作品,涵蓋交響樂曲、管弦樂曲、合唱曲與歌曲等多重形式;1993年他以歷史為己任,創作了台灣音樂史詩《1947序曲》紀念二二八,深獲好評。

用音樂對抗遺忘 抗癌10多年

蕭泰然先後獲得台美文教基金會人文科學獎、國家文藝獎與行政院文化獎,得獎當之無愧。晚年蕭泰然赴美定居,與家人重新團聚,過去十多年經歷心臟裝支架、大動脈手術及癌症等病痛,屢進屢出醫院,但仍靠著驚人的意志力與信仰,一次次支撐他度過險境。蕭泰然於2015年逝世,享壽78歲,明年是蕭泰然逝世十周年,他的音樂至今仍飄揚在寶島甚至世界,他用書寫音樂記錄了台灣人的精神,記錄了自己對生命的熱情與意義,用音樂對抗了遺忘。

主題照:蕭泰然一生充滿磨難,但他信奉上帝意旨,謙和處世,音樂深蘊台灣味,早已成台灣指標性作曲家。(圖片提供:Tyzen Hsiao Foundation)
172.30.1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