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書評》少年吔,你到底在想什麼?!諮商心理師讀《歡迎來到性諮商室》

青少年本人也不見得瞭解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如果沒有給予探索的空間讓他們建立足以面對成人世界的能力,卻一味要求他們長成大家期待中的樣子,不難想像對於正準備長大的小大人、大小孩而言,會帶來什麼樣的衝擊……
2022/7/16
文:郝柏瑋(台灣開放式對話網絡創辦人、荷光成人性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

「你,到底在想什麼?!」

這是一個所有家長、老師與助人者都不斷絞盡腦汁想搞懂的,關於青少年的問題。

有時候,身為大人,很想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去理解這個時期的孩子究竟內心在經驗著什麼。然而無論怎麼邀請、嘗試各種方式溝通,卻總不得其門而入。有些孩子不說話就是不說話,以沉默應對一切;有些孩子總是用「不知道」、「還好吧」、「沒什麼」、「好無聊」來打發,甚至吹噓、言語挑釁、反質問、攻擊,常讓想與青少年連結的大人吃閉門羹。隨之而來的挫敗、無力、失控感與生氣,也使得想幫助孩子的家長、老師們決定撤回付出的耐心、關愛、善意與求好心切,轉為要求、規定、控制與責罰。

然而,仔細去觀察這個歷程,或許會發現,我們自己某個程度也是這樣度過青春的吧?

在那些以為自己只要堅定追逐理想與夢、不計任何後果代價,衝就對了的片刻;那些我就知道我跟大人要的不一樣,想完成卻還沒有充足能力可以證明自己的瞬間;去愛、去哭、去恨、去笑、去後悔,然後跌跌撞撞之下,拍拍屁股、擦擦眼淚脫下青少年的外衣,穿上看似成熟的衣裳,成為一個我們曾經都不想成為的大人。

但是,我們真的那麼容易就褪下外衣、忘記那個少年了嗎?

(Photo by Warren Wong on Unsplash)

曾任日本文化廳廳長的榮格分析師河合隼雄感慨地說:「青春期對我來說,是只能掉眼淚,無法言說的事物。」他的眾多著作,主題橫跨各年齡層,卻最不擅長「青春」,一直到了晚年,在出版社編輯大力邀約下,他才絞盡腦汁把自己唯獨欠缺的「青春」——那段在日本戰爭與戰敗後灰色世界中長大的心理時光——以及跟年輕人交會的經驗,重新拿出來品嚐一番。

這份面對青春的艱難,其來有自。晚近的腦神經科學研究,漸漸揭示了青少年身體、內分泌與大腦成熟之間的交互影響與變化。性賀爾蒙開啟了腦部在兒童發育期之後的「第二次適應期」,大腦的可塑性與持續成長,讓青少年可以不斷地開拓與學習新的能力,以應付成年之後的各種挑戰。外顯的特徵就是情緒化、衝動、好出鋒頭、好奇、沒有定性、關注同儕回饋、無法集中注意力。再加上身體意象的轉變,青少年要適應身體每天的變化,以及「男生要像男生、女生要像女生」的社會性別期待——這都還沒說到性慾萌芽、情竇初開、課業成就、生涯探索、家庭壓力呢!

先不談大人是否理解青少年,即便青少年本人,也不見得瞭解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內外在交雜的情緒經驗,著實難以言喻、難以表達。如果又遇到無法正確理解青春期的系統,只是單方面不斷灌輸觀念,沒有給予青少年探索的空間讓他們建立足以面對成人世界的能力,一味要求他們長成大家期待中的樣子,那麼我們不難想像,對於正準備長大的小大人、大小孩而言,會帶來什麼樣的衝擊、影響,甚至抑制、傷害。

相對地,作為接應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師,與少年們一同面對轉大人的關鍵時刻,這份工作的艱難,不亞於青少年長大、成熟的掙扎與壓力。也難怪河合先生會感嘆「與青年相處,有時候讓我痛切地感覺到自己的無力與極限。」

心理諮商工作是這樣的:你接觸個案的同時,也會觸碰到自己內在那相似且共鳴的地帶,返身回頭碰觸到自己的青春。也因此,我想河合先生從來都沒有忘記,也不可能忘記他自己的青春,即便無法變成文字或話語,這段歲月仍持續地伴隨他助人生涯的左右。

(Photo by Redd on Unsplash)

這本《歡迎來到性諮商室:三位少男和他們的心理師》,就是在這樣豐富、層層堆疊的生態系中展開。作者呂嘉惠用文字創造了一個非常貼近青少年實務現場的世界。故事中,可以看到三位少男在發展面對人生的能力之時,與自己性慾的相遇之際,那些好玩、有趣、刺激、害羞、羞恥、罪惡、噁心、恐懼、擔心、焦慮、慌張、輕蔑、膽怯的心情;另外還有為了掩藏這顆澎湃又正在發育的脆弱心靈,表現出的口是心非、啞口無言、毫不在意、漫不經心、裝成熟、裝市儈、裝懂。而性,在還來不及充分理解之前,所引發的行為與後果已經到來,更讓少男手足無措。

面對青春如惡水、承載青少年的系統動力複雜如迷魂陣,三位滿腔熱血的心理師各憑本領,在督導的帶領之下,於團體督導聚會當中支持著彼此,試著在系統中成為一座跨越的橋樑,幫助身邊的大人理解孩子,同時也幫助孩子看懂局面、建立能力,用自己的能力替自己負責。

心理師們各自接觸著自己負責的青少年個案,也重新喚醒自己的年少輕狂、魅力與慾望、懵懂與天真、倔將與臣服。書中最令人觸動的是,提醒我們與青少年工作時莫忘真誠,因為青春孩子銳利的辨別力,如同能分辨真身的火眼金睛,絕對讓虛偽的溫暖沒有遁逃的餘地。助人者只能一再反覆覺察自己,問問自己夠不夠坦誠、夠不夠真實、夠不夠願意。而這樣反身覺察,也推動著書中三位心理師,走向梳理自身的認回自我之途。

看著書中的不同段故事線,也把我拉回了自己的國中時期。青春啊~確實是各種苦澀與甘甜並存,既豐富又矛盾的時光啊!

想起當時第一次感受到身體的變化,從高亢的孩童音轉變成低扁的鴨子嗓,眼看著身體不斷抽高與變化,那是種既開心又不安的心情啊:「哇!我真的長大了?我在別人眼裡究竟是什麼模樣?我還是會被喜歡的嗎?」

伴隨著身體變化,開始感受到體內的性慾,似乎怎麼發洩都發洩不完,卻又令人趨之若鶩、好奇、舒服、刺激,卻又對這樣的慾望感到害怕:「我會不會太沉迷了?我這樣是不是變態?這樣下去真的可以嗎?」反覆地投入性的畫面、性的想法、性的感覺中,再反覆地努力讓自己跳脫開來。當別過頭去努力不想性,偷偷滲入心裡的變成了各種喜歡、好感、甚至戀愛的感覺,在同性、異性之間瀰漫。要能安頓好自己、屏除雜念專心唸書,就必須花好大一番功夫,好不辛苦。

《歡迎來到性諮商室》不是本易讀的書,從各方面來說都是。在外表的防禦與無語之下,青少年潛藏心中的各種念頭與情緒,透過文字一點一滴呈現出來,是第一個精彩又燒腦之處。敘述的過程穿插許多專業術語與概念評估,盡可能透明化性諮商能力,建構心理師內在的思索與運作,為第二燒腦點。

在三位心理師與個案之間、個案與個案自身的困境之間,兩者相互對照的關係動力與平行歷程,為第三燒腦點。系統之中不同權力位階、觀點、身分角色與資源,怎麼運用、掌握得當,讓心理諮商工作可以發揮最大的效益,為第四燒腦點。治療師的內在覺察、自我探索,與用盡全力也要挖掘、看清攪動內在的是什麼,為第五燒腦點。而最令人愛不釋手又不敢輕易嘗試的,就是喚起你對自己青春期的好奇,那是一份療癒的邀請、認回自己的濫觴。

那麼,你呢?

你敢不敢,再度直面自己的青春?

你願不願意,回首細細觀看那段荒謬的歲月?

你能不能,給自己一本書的時間,陪伴自己,讓你的青春再度甦醒、再次長大?

歡迎來到性諮商室:三位少男和他們的心理師

作者:呂嘉惠
出版:心靈工坊
定價:43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呂嘉惠

美國雪城大學諮商教育碩士,諮商心理師,台灣性諮商學會性諮商師認證、荷光性諮商專業訓練中心執行長、芸光兒童與青少年性諮商中心、荷光成人性諮商中心執行長。
從事性諮商25年,創建了適合華人文化的「能力建構取向性諮商」學派,以人格與性人格建構為主要治療核心,研發出適合各發展階段的性諮商技術,來整合個體的性心理發展,務使在性價值觀與文化脈絡不斷轉變下的個體,具備能力掌握自己的性自我,以享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性與親密的人生體驗。
出版著作有《湛藍深海》、《心理師,救救我的色鬼老爸!》、《愛與放手親職性教育生涯規劃11堂課》。

主題照:底圖來源:Unsplash/Ellen Qin

內容提供:

172.30.14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