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眾神護台灣 董事長樂團用心護母語

「我們如何在世界舞台上,利用我們最熟悉的文化,和人家一較長短,如何與眾不同。」
2018/4/13
文:江佩凌/攝影:裴禛

「雙腳站佇這,這是咱的名;眾神護台灣,用心愛台灣。」2017年8月30日,台北,在有史以來台灣主辦最高層級的運動賽事世大運閉幕典禮中,「董事長樂團」率領著八家將、陣頭在舞台上用台語高唱台灣之名,那一刻的表演魅力感染全場,讓世界看見台灣文化。

對一支極為堅持以母語創作、被認為是最能代表台灣特色的搖滾樂團之一的團體,等了20年的這一刻終於到來。

出道20年 隨時代改變

董事長樂團出道20年,今年發行的第12張創作專輯「祭」堪稱生涯代表作,音樂上融合九天鼓陣藝術和各種傳統音樂元素,包裝結合現代和古典,專輯文案更大膽使用台語文言文,由外到內精美細緻的程度宛如藝術品。

主唱吉董說,做完「眾神護台灣」後,隔了很久沒再做相同類型的歌曲,走遍全世界才發覺,很多國家都希望他們唱這首歌,後來希望把層次再提高,便催生了「祭」。他強調,以前比較有玩音樂的心態,但「祭」製作上十分嚴謹,也可說是董事長樂團屆齡20歲的成熟變化。

為「祭」擔任視覺設計的葛萊美獎大師蕭青陽,如此形容眼中的「董事長」:「這組人看起來像神也像鬼。」

董事長樂團成員「大鈞」林大鈞(左)與「阿吉」吳永吉。(攝影:裴禛)

「祭」籌備2年多,僅製作1000張,價錢訂在十分吉利的數字888,大鈞自信地說:「我們沒有為了要拿金曲獎,我們是為葛萊美獎設計的,即使最後沒被看上,可是我們努力過。」一旁的主唱吉董打趣笑說,萬一入圍就真的值錢了。對他們而言,希望這是一張即使多年後再拿出來看,都覺得很有誠意的作品。

不過貝斯手大鈞冷不防拋出一句讓人震驚的話:「這應該是我們最後一張實體專輯。」還沒來得及問原因,他接著問:「你知道『江南style(Gangnam Style)』那張專輯的第二首歌是什麼嗎?」答案是──沒有這首歌,因為那是一張單曲,「韓國只出單曲已經很多年了」。

從年輕男孩到成熟大叔,董事長樂團成員們面對逐年變化的音樂市場,深知包含宣傳、製作和發行的作法都要跟著時代改變。

投入資金 老戲院變身錄音室

採訪這天,吉董帶著我們參觀已改裝成錄音室的「玉成戲院」,這裡在2001年因為納莉颱風大淹水而損失慘重,業者便決定不再營業,直到2016年才悄然變身,董事長樂團透過爭取政府補助計畫,再投入自身資金讓戲院重獲新生。

由老戲院變身的董事長樂團錄音室。(攝影:裴禛)

這處堪稱全台最大空間的錄音室,大致保留了戲院內部格局,原本挑高的一樓觀影空間則擺滿專業樂器設備,平日也提供樂團及表演單位租用錄音。二樓是樂團創作和工作空間,映入眼簾是擺滿大小獎座的展示牆,其中,2006年金曲獎最佳樂團獎座像是VIP貴客,獨立放在辦公室一進門的玻璃展示櫃,獎座在櫥窗燈照耀下,更顯金黃光亮。

牆上除了依序貼上歷年專輯海報,還懸掛著著各種樂器,吉董隨手拿起在國外買的斑鳩琴彈起旋律,他說,每當到國外表演一定會逛樂器行,不能少的行程還有看職棒和走訪live house展演空間。另一亮點是,有一整個櫥櫃擺滿黑膠唱片,放眼望去,完全就是音樂人的世界。

新台語歌中生代 愈在地愈國際

在新台語歌流派之中,董事長樂團屬於中生代,1990年代的林強、陳明章等人是他們的前輩,創作上多少受到前輩音樂的啟蒙與影響。

事實上,董事長樂團成員在組團前,各自玩的團都不是創作台語歌,吉董笑說「唱台語歌,一定交不到女朋友」。直到後來成員們一起使用母語創作,才發現不僅創作產量快速增加,由於語感更為較流暢,品質和實力瞬間大增。

他們致力將台灣文化與精神融入音樂作品,同時致力征戰各大國際音樂節舞台,至今已走過逾50座城市,吉董以台語形容:「唱歌唱台語,講話講英語。」成功用「愈在地愈國際」獲得廣大迴響,也讓外國人了解台灣音樂及文化之美。大鈞憶及,有回在俄羅斯海參崴演唱「眾神護台灣」時,台下無論是小孩、大人或老人,都在模仿他們的動作和舞步,「台上台下一起起乩」,音樂無國界魅力讓台上的他們深受感動。

大鈞說,看向全世界音樂時,重要的是如何在世界舞台上,利用我們最熟悉的文化,和人家一較長短,與眾不同。(攝影:裴禛)

「去英國唱英式搖滾,怎麼唱得贏他們?演出帶一點民族性,和當地文化不一樣,才讓人感到興趣。」大鈞直言,他們以台灣味十足的表演走過那麼多城市,幾乎是「無往不利」。

去年董事長樂團參與法國坎城MIDEM國際唱片展演出,隔天官網首頁就是董事長樂團表演的照片,大鈞突然有感而發用台語講:「這事情回台灣講給大家聽,很多人卻感受不到,認為那樣子有多了不起。」

2011年的「眾神護台灣」讓董事長樂團除了帶著台灣獨有文化前進國際音樂節,更成為小學語言教材,大鈞對此表示:「我們沒想過那些理想性或任務性的問題,只有覺得,當看向全世界音樂時,我們如何在世界舞台上,利用我們最熟悉的文化,和人家一較長短,如何與眾不同」。

細說台語與台語歌 有憂心有樂觀

聊起使用的母語經驗,吉董回憶,念高中時夾雜國台語自我介紹,卻被同學笑,他苦笑說:「我以為我很受歡迎,因為大家都笑得很開心,後來才知道他們在笑我的台語。」然而,樂觀的他不以為意,後來住在外省同學家學國語,自嘲國語發音還是有點「台灣腔」,對他而言,不排斥學習任何語言,多一個語言就是多一個技能,包含原住民語和客語都是。

「但我發現台語慢慢在式微」,吉董說,近年和很多年輕樂團互動,發現他們雖然創作台語歌,台語溝通卻是「不輪轉」。面對台灣沒有正統的台語教育環境,年輕人往往透過口語方式學習,大鈞表示,他擔任原創音樂評審時,有些評審會說「這歌的韻腳不對」,但以原創音樂作品來看,應該鼓勵多於批評,「滅火器主唱楊大正的台語歌,一聽就知道不標準,可是他願意寫,因為他的環境就是這樣子啊」。

吉董憂慮,台灣沒有正統的台語教育環境而使台語式微,很多年輕樂團雖然創作台語歌,台語溝通卻是「不輪轉」。(攝影:裴禛)

談及台語歌曲的發展環境,大鈞說,無論是從林強到董事長以及下一代,台語歌反映的就是當下對環境所表達的感受。而對吉董而言,寫歌上則是盡量要求自己「能力到哪裡,就做到哪裡」,偏好用最純正、道地的台語創作。

早期董事長樂團台語歌十分口語、直接,引起不少人共鳴,這次在「祭」專輯中,他們大膽嘗試使用台語文言文,吉董說明,這些文字都有註解,一方面希望大家一看就懂,另一方面是保留台語之美,同時希望作品提升到更高層次。其中,多首新歌MV更有英文翻譯字幕,他強調「希望台語不只是在台灣,國外也能看的到」。

以台語創作為主的董事長樂團,也力求變化,2006年的第6張專輯「真的假的!?」改編多首經典老台語歌,挑戰惡搞且趣味性十足的風格,把老歌「男性的復仇」創意改成「新男性復仇」,把「可愛的馬」改成「可愛的車」、「出外的人」改成「出外的黑人」,結果那張專輯當時奪下金曲獎最佳台語專輯,打敗強敵前輩江蕙、陳明章、陳昇等人,讓董事長想都想不到。

吉董是樂團詞曲創作的靈魂人物,手機是他龐大的資料庫,不斷累積各種旋律,靈感一來就記錄下來,標題取得隨興,憑感覺命名。事實上,他和資深歌手文夏是忘年之交,和台語寫詞大師武雄也時常透過訊息創作。一般歌手錄唱武雄都會特別盯,怕歌手把歌詞韻腳唱錯成別的意思,跟吉董則是合作無間,吉董表示,武雄寫的台語詞他幾乎都能懂,「他知道我唱他的詞不會差到太多」。

吉董對於未來的台語創作風氣十分樂觀,並建議台灣樂團要多往海外發展,不要只把重心放在台灣,卻也不用一心一意討好「對岸」,做好自己想做的音樂,努力在理想和現實中達到平衡,就會被看見。

大鈞則抱持不一樣的見解。他擔任原創音樂台語評審,發現每年報名量逐年遞減,篩選後就更感受到品質的差距,「量是一回事,還有質的問題」。他從中找到蛛絲馬跡察覺,會去買台語歌來聽的人越來越少,由於有一群台語歌手餵養伴唱帶市場,台語歌曲沒有大量的銷售出口,創作的人也就越來越少。

一直做音樂就是幸福的事

樂團成員大多已接近50歲,展望下一個20週年,吉董先是開玩笑說:「大家身體健康,不要推著輪椅出場就好。」他接著說,希望團的運作能繼續下去,雖然已無法像早期一樣一年發一張,但把製作期程拉長是希望推出更多好作品。

近期他們為了首次跨界挑戰的台式音樂劇「風中浮沉的花蕊」投入大量心力,將和「躍演劇團」及「九天民俗技藝團」三方合作,由董事長樂團現場配樂,九天震撼齊鼓,找來演員呂雪鳳與蔡昌憲首次合作演繹母子,創造感動人心的故事。

20年來,董事長樂團堅持每週練團兩次,從未間斷過。好奇樂團如何走得如此長久,吉董說,樂團成員在互動上不太計較,玩團更像是一種義氣,「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每名成員都會分工各自扮演重要角色,大鈞偏企劃類,吉董擔任主要詞曲創作,吉他手小豪、白董一個負責編曲,一個幫忙敲通告,記性很好的鼓手Micky會記和弦,「我們都不是那麼厲害的人,所以湊起來才會變厲害」。

吉董說,「一直做音樂就是幸福的事情」,年輕時沒想過可以出那麼多唱片,當時組團的初衷就是有生之年發行一張台語專輯,沒想到一晃眼就是20年。20年後,董事長樂團還沒有就此滿足,更準備好在電影與音樂舞台劇大放異彩,不斷挑戰自我,尋找聲音創作的更多可能。

172.30.14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