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非法掠奪歷史 德國開始歸還貝南銅器
德國博物館界和官方終於改變態度,不再堅持貝南銅器是合法取得,法國學者薩沃伊認為,歐洲正在見證「某種文化高牆的倒塌」。
文/林育立 (中央社駐柏林記者)
對歐洲歸還殖民時代掠奪文物的進程來說,今年的7月1日是重要的一天。這一天,德國和奈及利亞的外交和文化部長各自代表兩國政府簽署意向書,德國同意將貝南銅器還給奈及利亞,寫下歐洲國家的先例。
在德國外交部舉行的簽約典禮上,德國外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坦言,「我們總算面對自己的殖民歷史」,她強調這不是做做樣子而已,而是為了正義,因為「這些文物被非法取走,而且留住沒有還的時間太久」。
奈及利亞外交部長達達(Zubairo Dada)則稱讚德國「為和解訂出標準」,盼望其他歐洲國家也能追隨德國的腳步。
非洲貝南帝國遭洗劫 數千銅器藝術流落歐美
貝南帝國(Kingdom of Benin)位於今天的奈及利亞,在16至18世紀曾是西非最有勢力的國家。一般談起非洲被掠奪的藝術品,原屬皇宮裝飾的貝南銅器(Benin Bronzes)也是最常被提到的例子。1897年,英國軍隊遠征貝南,古老的西非帝國慘遭戰火摧殘,銅雕、木雕等珍貴文物全被洗劫一空。
貝南銅器目前約有5,000件流散在歐美各大博物館。德國的20座博物館擁有1,100件,其中最多的是柏林約500件,其他像是斯圖加特(Stuttgar t)以民俗學收藏著稱的「林登博物館」(Linden-Museum)也擁有64件。
德國在奈及利亞提出索回要求後,2021年3月與奈及利亞政府展開談判。如今兩國正式簽約,為「無條件歸還」打下基礎,象徵德國第一次扛下歐洲殖民非洲的歷史責任。
重新詮譯文物歷史 打造「數位貝南」
身為德國的主要港口,漢堡是貝南銅器當年最早抵達德國的城市。以展出各國文化聞名的漢堡「洛特包姆博物館」(Museumam Rothenbaum),近期推出《被掠奪的歷史》特展,展出館藏貝南銅器,並解釋背後的故事。
從這個展覽可發現德國其實已準備就緒,才大膽跨出歸還這一步。展覽除了從藝術價值角度,分析這些文物在非洲藝術史的崇高地位,也詳細介紹當年英國終結貝南王國的歷史,以及這些沾滿血跡的文物拍賣和交易的過程。館方希望這些「非法取得」的文物物歸原主前,讓德國社會弄清楚文物的背景,為接下來的歸還鋪路。
去年12月展覽揭幕時,漢堡市主管文化和媒體的官員布羅斯達(Carsten Brosda)指出,貝南銅器象徵一個驕傲的文化,背後則是殖民征服、掠奪和摧毀的歷史,「我們在歐洲自以為可以用全知的角度來說這些文物的故事,這種態度維持太久了,這次展覽證明故事還沒結束」。
在德國歸還貝南文物的過程中,洛特包姆博物館一直扮演主導角色。早在兩年前,館方即著手規劃名為「數位貝南」(Digital Benin)的網站,收集貝南銅器的照片、口述歷史、文字紀錄和出版品,澄清每件文物的來源和歸屬權,目標是為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貝南銅器建立完整又可信的目錄。
參與這個計畫的還有倫敦的「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荷蘭萊登「世界文化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World Cultures)等收藏貝南銅器的重要博物館,等到今年秋天網站正式上線,貝南銅器的藝術價值和歸還問題可望再度成為輿論焦點。
文化高牆正要倒塌 骨牌效應仍待觀察
在柏林任教的法國學者薩沃伊(Bénédicte Savoy),出書記錄衣索比亞和薩伊等非洲國家向歐洲索討文物的過程,推動歐洲博物館歸還掠奪非洲文物不遺餘力,正是因為她的堅持,法國、德國近年才開始歸還文物。對於德國博物館界和官方終於改變態度,不再堅持貝南銅器是合法取得,她認為歐洲正在見證「某種文化高牆的倒塌」。
不過,嚴格來說,歸還行動才剛開始,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德國政府簽署同意歸還的意向書後,收藏文物的各博物館還得各自去跟奈及利亞談判,而且奈及利亞也沒有要求德國歸還全部的貝南銅器,結果得視談判而定。因此現階段的權宜做法是將文物的所有權轉讓給奈及利亞,讓德國館方先以「借展」的名義展出,同時藉機建立雙方合作的橋梁。
擁有最多貝南銅器的柏林綜合藝術展覽館「洪堡論壇」(Humboldt Forum),今年9月新揭幕的部分常設展將設置貝南專區,由德國和奈及利亞的策展人一起策展,屆時文物被掠奪的故事將怎麼說,備受博物館界的矚目。
至於德國歸還貝南銅器的創舉,是否會鼓舞其他歐美國家效法,未來還有待觀察。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