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理論不會無聊 施盈佑用桌遊、動漫引進門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日電)文學理論常讓學生望之卻步,勤益科技大學副教授施盈佑運用桌遊、動漫等多元方式,帶領學生深入淺出瞭解文本中的人物設定、寫作技巧等,把文學理論變成有趣探索。
施盈佑獲選為教育部第11屆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他擅長將文學經典與學生的生命經驗連結,透過多元且層次豐富的教學活動,在學生的人生旅程中播下一顆文學的種子。
施盈佑提到,科技大學的學生大都來自高職,與文學的距離感比較遠,於是他想到以桌遊切入,例如在教「史記」的「項羽本紀」時,便結合桌遊和心智圖,讓學生抽取項羽、劉邦等人物卡,嘗試從不同的觀點思考。
施盈佑舉例,「項羽本紀」敘述項羽在他自刎於烏江之前,思索這一路的成敗,難以理解「力能扛鼎」的自己,為何會輸給劉邦這樣的小人物,最終歸咎於上天不的公平對待。因此他設計的桌遊中,特別安排了一張「天」的人物卡,讓學生嘗試從「天」的角度來看待楚漢戰爭的成敗。
除了桌遊,施盈佑也用學生熟悉的動漫作品,例如「鬼滅之刃」、「灌籃高手」、「影子籃球員」等,探討其中的人物塑造與故事張力。
施盈佑提到,「灌籃高手」中的兩大角色,櫻木花道外在表現活潑而熱情,內在卻有一種特別的冷靜,而流川楓則正好相反。其實從兩人的名字「櫻」和「楓」就有暗示,屬於文學上的映襯手法。
另外,「灌籃高手」作者井上雄彥曾向媒體提到,一開始創作櫻木花道時,他心中想像的是一個打籃球的痞子,但隨著故事推進,井上雄彥一畫再畫,卻發覺櫻木花道已經不在他的控制之中。
施盈佑以此為例,帶領學生思考動漫小說中的人物,往往會發展出一種獨立的聲音和人格,不見得跟作家預想的一樣,藉此再慢慢帶入前蘇聯學者巴赫金(Mikhail Mikhailovich Bakhtin)的「複調小說」理論。
施盈佑幽默地說,用桌遊、動漫切入,就像是包著糖衣的毒藥,其實他想讓學生瞭解的是文學理論,但也理解學生多半不願面對,所以才想到用這樣的方法,激起學生的興趣,在快樂學習中,培養創意思維與設計能力。(編輯:陳清芳)11402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