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發威 周邊經濟搶攻中國年貨市場
(中央社台北1日電)二次元文化在中國走紅,IP(智財權)周邊商品熱賣,帶動一波「周邊經濟」,據估算市場規模可望超過人民幣5000億元(下同,約新台幣2.2兆元)。
近年來,中國各大城市的街頭時常能看到各種動漫相關的活動,不少動漫聯名店、快閃店更是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許多的商圈出現動漫周邊店,許多人會將自己喜歡的周邊商品帶在身上,以大量周邊裝飾的「痛包」更被視為展示自己對於作品、角色的愛的必備單品。
動漫周邊不但是二次元文化發展的重要符碼,如今也成為帶動消費的動力之一,「周邊經濟」正快速成長。
第一財經報導,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浙商證券的研究所資料顯示,2016年至2023年,中國二次元產業規模從189億元成長至2219億元,其中周邊衍生產業規模從53億元成長至1023億元;預計2023年至2029年,中國二次元產業規模將成長至5900億元。
不少IP在今年鎖定了年貨市場,推出春節期間限定的聯名周邊,「周邊經濟」成為2025年春節消費趨勢之一。在這樣趨勢的背後顯示,越來越多年輕人正在參與到年貨市場中,他們用自己的喜好、流行的文化,重新定義年貨市場。
報導引述一份市場調查指出,在18至34歲的年輕人族群中,有83%的人認為自己扮演了春節消費的決策者,傾向將自己的審美觀念、興趣愛好及社交需求,融入年貨的選購。而這群人早在2024年的春節就成為年貨消費的主力。
遊戲行業分析師張書樂提到,如何抓住年輕人的興趣、情緒消費對各品牌來說都是一大課題,而「周邊經濟」可以成為年貨的新市場,無論是喜慶風格的周邊,還是與IP聯名的傳統年貨,又或者是在實體消費中增加周邊展示,都可以成為周邊經濟帶動實體經濟的一種模式。「周邊經濟」的價值核心就是求新、求變。
他也坦言,要讓周邊經濟帶來真正成長並不容易,目前比較常見的就是開設聯名店,然而現階段不能遍地開花,要根據其消費者的特徵,把門市開在年輕人容易聚集和有更多消費衍生的地點中,才能有效益。
周邊經濟走紅也象徵消費品牌的年輕化與創意、創新正在受考驗,同時也在改變市場的樣貌。(編輯:吳柏緯/周慧盈)114020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