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修性平國際交流策略 參與聯合國倡議列優先
(中央社記者賴于榛台北1日電)為強化展示台灣推動人權與性別平等成果,並汲取最新國際性別議題發展及實務經驗,行政院日前修訂性平國際交流策略,將聯合國倡議策略面向列為首位,外交部也預計在今年的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大會期間,展示台灣過去30年的性平發展與推動成果。
行政院性別平等處民國108年訂定性平國際交流策略5面向,順序為參與亞太經濟合作(APEC)、台歐盟性別平權交流、參與聯合國倡議的會議及活動、新南向政策與性別平等、其他性別平等國際交流活動;實施5年後,在去年底精進、修正策略,改將「參與聯合國倡議會議及活動」列為首位,希望透過全球性婦女議題,帶動其他策略跟議題的推廣。
另外,因5年期的台歐盟性別平權合作暨訓練架構計畫(GECTF)結束,原台歐盟性別平權交流面向則擴大為參與「各領域性別平等國際交流活動」。
行政院性別平等處長吳秀貞受訪時表示,國際交流是推動性平的重點之一,除讓台灣人權與性別平等成果得以被國際知曉,也能汲取、學習國外優點,達成雙向目標。
聯合國自1995年在北京舉行的世界婦女大會,發布北京宣言暨行動綱領後,每年3月都會在紐約舉辦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CSW)大會,成為世界各國每年推動性平的重要參考指標。
吳秀貞說,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但外交部近年都會在場外舉辦台灣性別平等週系列活動,地方政府與NGO也會組隊參加,讓台灣性平成果成為外交軟實力的一部分。
吳秀貞表示,性平處也會針對每年度CSW的主題跟結論,關注各部會是否將相關政策與當年度倡議連動,汲取國際經驗。
今年是北京宣言暨行動綱領發布30週年,吳秀貞表示,今年CSW大會預計檢視綱領執行情形,外交部規劃透過台灣性別平等週,報告台灣過去30年推動性平發展的阻礙與困難,以及實施應用性別主流化的相關成果。
另外,台歐盟性別平權合作暨訓練架構計畫已結束,吳秀貞說,台灣與國際組織合作討論性平議題不限於歐盟,但與歐盟的合作也不會因為計畫結束就停止,像是LGBTI(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雙性人)生活狀況調查就會常態進行,再與歐盟調查做對照;性平議題合作也會從歐盟擴大到更多重要組織,未來將努力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提升參與層級。(編輯:謝佳珍、林克倫)114020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