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面對中國干預 沉睡的加拿大現在才警覺?

加拿大國會中的「國家安全情報國會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and Intelligence Committee of Parliamentarians,NSICOP)3日公布一份令人震驚的報告,除了提及有外國干預加拿大選舉外,還提到一些國會議員「有意地」協助中國、印度等外國政府,干預加國政治。

中央社駐溫哥華特派員程愛芬

2024/6/5 10:32(6/5 10:56 更新)

加拿大長期遭受外國干預,而來自中國的干預被認為是最深最廣的。中央社記者程愛芬渥太華攝 113年6月5日
加拿大長期遭受外國干預,而來自中國的干預被認為是最深最廣的。中央社記者程愛芬渥太華攝 113年6月5日

報告指出:「外國干預存在於政府的每一個層面、每個政黨、公共部門、媒體、非政府組織和私營領域,這種現象一直存在,沒有停止。」

一些長年致力於人權活動的人士也說:「數十年來的老問題,沒有人重視。」

從香港到加拿大都致力於社會運動的港加聯主席、反外國干預聯盟召集人馮玉蘭對中央社說,從1989年支持六四開始,只要涉及批評中國,就有漫天而來的壓力。「來路不明的恐嚇電話,有的講國語、有的講廣東話,警告我已經來到加拿大,不要多管閒事,否則最終賠上的是自己的命。」

維吾爾維權項目總幹事土赫提(Mehmet Tohti)也因為積極為維吾爾發聲而成為中國政府的「眼中釘」。

他2016年起就和在中國的家人失聯了。2020年7月他出席一場國會人權聽證會前幾小時,收到一條簡訊:「你母親死了」。他對中央社說:「2年多後就在我要出席另一場會議前,又有人告訴我2個姊妹死了,兄弟和其家人都下落不明。這些人似乎掌握了我所有的行蹤,他們就是希望我閉嘴。」

加拿大反外國干預召集人馮玉蘭(左1)長年反共挺人權的立場,令她多次受到威脅恐嚇。她倡議反外國干預 ,常穿梭國會山莊遊說議員。中央社記者程愛芬渥太華攝 113年6月5日
加拿大反外國干預召集人馮玉蘭(左1)長年反共挺人權的立場,令她多次受到威脅恐嚇。她倡議反外國干預 ,常穿梭國會山莊遊說議員。中央社記者程愛芬渥太華攝 113年6月5日

中國海外代理人隱身各行各業

溫哥華居民「阿堯」曾是中國餐飲協會的成員,不願透露真實姓名的他說,中國在海外「代理人」的身分很多,「不僅是個人,還有一些僑團組織,甚至商界、學校、媒體等單位都是,一些高大尚的餐廳也都是中國情報系統的一環。」

加拿大2021年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華裔加拿大人約有170萬,占人口約4.63%,安大略省、卑詩省、亞伯達省是最多華人聚居的地方。

加拿大東西岸兩大城市多倫多和溫哥華現任市長都是華裔,分別為鄒至蕙(Olivia Chow)和沈觀健(Ken Sim)。大多倫多地區的萬錦市(Markham)和大溫哥華地區的列治文市(Richmond),華人比率高達50%。

密集的華人地帶和無法可管的體制,讓加拿大華人社區尷尬地成了外國干預行動的參與者和受害者。

根據加拿大邊境服務局2020年一份報告說:「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最無規律、但也最活躍的情報部門。任何華人,尤其是來自中國大陸的人,從學生到行政總裁,都是潛在的情報資產。」

多倫多支持中國民運會會長關卓中說:「一些人是自願為中國政府做事,一些人則是迫不得已的。」

迫不得已的或許情有可原。

前香港網台著名主持人傑斯(原名尹耀昇)日前公開披露一段錄音,疑似香港國安威脅一個剛抵達加拿大申請難民的香港男子。這名香港國安抱怨該男子沒有遵守諾言與之「合作」,對男子發出隱晦的威脅:「你的生活怎麼樣?給你機會你不珍惜,是不是…我們一定會找到你…你將會承擔後果。」

傑斯表示,很多因2019年反修例運動(反送中運動)而被定罪的人,刑滿出獄後想離開香港,都被國安「打招呼」,威脅他們要交情報。如果不遵守規定,接下來就是恐嚇騷擾。

自願做「間諜」的也大有人在。

這兩年鬧得最沸沸揚揚的案子是著名華裔病毒學家邱香果和丈夫成克定「叛逃」到中國。

兩人原任職於加拿大國家實驗室,2019年被停職,2021年遭解雇,直到今年初兩人被解雇的原因曝光,外界才得知兩人長年與中國軍方合作,向中國提供機密科學訊息。

兩人早已躲至中國,目前任職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甚至還改了英文名字繼續在學術期刊發表論文。

加拿大安全情報局前局長法登(Richard Fadden)說,無法證明他們是「中國間諜」,但他們「絕對認同中國黨國一家的理念,把中國利益置於加拿大利益之上」。

離譜的是,兩人早在2017年就與中國有密切往來,2018年被發現多次違反實驗室規定,卻仍能自由進出實驗室,甚至還能將病毒抗體擅自運到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

加拿大蘭加裡學院(Langara College)護理系教授邱麗蓮說:「加拿大最頂尖的國家實驗室的行政管理如此鬆散,令人匪夷所思。這不是冰山一角,是整個加拿大體制都對『中國威脅』視若無睹。」

加拿大長期「視若無睹」外國干預問題

這種「視若無睹」的態度讓加拿大成了外國干預的溫床。外國政府堂而皇之透過各種手段影響滲透了2019年和2021年的聯邦選舉,因為他們知道加拿大沒有任何法律可以處理外國干預。

加拿大安全情報局早就發現,駐加拿大的中國外交官參與了干預行為,包括曾經有兩筆共25萬加元(約合新台幣592萬元)的存款,由中國官員或社區領袖轉到一名安大略省議員和一些政黨職員手上。

情報指出,2019年大選前,有11個候選人和13個政黨職員與外國干預行動扯上關係,他們部分似乎樂意配合,部分則對干預毫不知情。

兩名政治人物董晗鵬和趙錦榮是報告中最受矚目的人。兩人都受到北京勢力影響,但董晗鵬當選,趙錦榮落選。

董晗鵬曾經在2019年的自由黨內提名選戰中拉攏中國留學生投票給他,當時還有大巴士載了人去投票所支持他。

當選國會議員後的董晗鵬和中國官員和僑界往來密切,隨後有報導揭露他曾在2021年2月和中國高層外交官談話,並建議中方不要太早釋放以間諜罪逮捕的兩名加拿大人康明凱(Michael Kovrig)和史佩弗(Michael Spavor)。事件曝光後,董晗鵬離開了自由黨,成為獨立議員。

在作為自由黨議員時,董晗鵬一向遵循黨的路線,但有2次涉及維吾爾的的議題他都缺席投票。一次是2021年2月22日,當時議員一致投票,將中國在新疆地區的行動稱為種族滅絕;另一次投票是2023年2月1日,由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領軍支持、幫助一萬名逃離中國迫害的維吾爾人在加拿大定居的議案。

2021年時任國會議員的趙錦榮從不諱言批評中國人權,當年他提出「外國影響力登記法」(Foreign Influence Registry),成為中方攻擊目標。

微信圈和親中媒體將趙錦榮描述為「漢奸走狗」,刻意扭曲他的法案,說若此法通過,所有華人回中國探親或是社團組織與中方交流都受影響、都要登記。

主持外國干預調查聽證的的法官霍格(Marie-Josee Hogue)5月初撰寫的報告中提到趙錦榮的冤屈,她說:「合理可能性(懷疑)因北京勢力的潛在影響,令趙錦榮失去了席位。」

可悲的是,許多涉及外國干預的情報送到總理辦公室、內閣、皇家騎警等單位,最終都不了了之,甚至監察聯邦選舉的小組都說「未達處理的門檻」。

情報局去年有一份報告中直言,法律和政策使然,令外國干預加拿大猖獗,因為「風險低、回報高」。

前加拿大國會議員趙錦榮(左2)曾在外國干預聽證會上表示,自己像個溺水的人,加拿大政府卻袖手旁觀、見死不救。趙錦榮遭虛假訊息攻擊干擾,輸了2021年大選。中央社記者程愛芬渥太華攝 113年6月5日
前加拿大國會議員趙錦榮(左2)曾在外國干預聽證會上表示,自己像個溺水的人,加拿大政府卻袖手旁觀、見死不救。趙錦榮遭虛假訊息攻擊干擾,輸了2021年大選。中央社記者程愛芬渥太華攝 113年6月5日

加拿大「反外國干預法」草案仍在國會辯論中

霍格報告公布後3天,加拿大推出了「反外國干預法」,包括修改現有刑法、安全情報法、證據收集法等,將外國干預列為犯罪行為,還設立外國代理人登記處。

這個法案正在國會辯論中,有法律專家認為整個法案對「外國干預」和「跨國鎮壓」定義不清晰,還有一些細節需要修正。時間緊迫,因為2025年10月加拿大又將迎來另一次聯邦大選,法案能不能在之前通過生效還是未知數。

美國、英國和澳洲都早已有類似的防堵外國干預和國家安全法,加拿大如今才剛推出草案。馮玉蘭和土赫提都說:「遲到總比不到好,它當然不是解決外國干預的萬靈丹,但絕對是重要的防禦工具。」(編輯:馮昭)113060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