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英雄7 / 姚經玉為藝術片打開一扇窗 策劃影展拉近影迷距離
一部好的作品需要眾人通力合作,除了鎂光燈前表演者的努力,幕後人員的付出更是功不可沒,也應該得到肯定,中央社推出「幕後英雄」專欄,每週三固定推出這些英雄的故事。
(中央社記者王心妤台北6日電)電影圈的人看見海鵬影業總監姚經玉總是姚哥、姚哥喊著,他除了常將世界影展的電影引進台灣,為藝術片影迷打開一扇窗,也擁有策展人身分,為影迷打開更多元的觀影大門。
姚經玉大學就讀建築系,也曾當過室內設計師,甚至因為天分高,想轉行進入電影圈時,設計事務所的長官們甚至開出5年之約,約好5年內,若他想回頭,事務所永遠為他留個位子。
不過他們都小看了姚經玉對電影的愛,他一頭鑽進電影圈裡,也飛到海外市場展,從茫茫大海中挑出喜歡的電影並帶回台灣發行,像是不丹導演、台灣女婿巴沃邱寧多傑(Pawo Choyning Dorji)的首部長片「不丹是教室」和第2部電影「不丹沒有槍」,都是由姚經玉引進台灣。
姚經玉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表示,他對民族電影本就很有興趣,而「不丹是教室」有著現代少見的質樸、清新感,讓他決定談下台灣發行權,由於不丹沒有戲院,台灣成為「不丹是教室」的第一個放映地,「導演對於第一部片,第一個放映的地方是老婆的家鄉也很開心。」
為了讓台灣觀眾更有親切感,姚經玉跟著監製賴梵耘重新琢磨片中字幕,除了對白,貫穿全片的歌曲歌詞也重新翻譯,希望更貼近台灣用法,讓台灣觀眾感受更親切。
姚經玉笑著說,到了「不丹沒有槍」時,他一直希望能加強台灣跟巴沃邱寧多傑的連結,由於電影跟選舉有關,他甚至建議放入一些台灣的投票畫面。
今年將角逐金馬獎最佳攝影、最佳造型設計的「香巴拉」其實是尼泊爾片,由於電影語言是藏語,符合金馬獎華語片的報名規定。姚經玉也挑戰讓「香巴拉」報名,果然獲得好評,也讓觀眾看見喜馬拉雅山上多爾波地區的獨特高山風景。
姚經玉20餘年來將許多影展藝術片引進台灣,更將對民族電影的熱愛投注於策展中,像是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主辦的「世界民族電影節」,姚經玉已經策展4年。
近年世界村的概念普及,姚經玉說,不同地區的文化或生活差異也逐漸縮小,「就像西藏或是蒙古被形容是最後一塊淨土,這邊或許生活比較辛苦,不過人心很純淨。我希望做這些電影,讓大家看到這些珍貴。」
姚經玉同時是資深製片、監製,他也參與桃園電影節的策展,今年將已故「秀場天王」豬哥亮選為焦點影人獲得好評。姚經玉說:「很多人其實認為電影是藝術,當然是藝術,但它也是個文化。而豬哥亮就是庶民文化重要代表,曾走過的娛樂軌跡,都說明豬哥亮是個文化,希望能在影展呈現這個面向。」
姚經玉不只是國際藝術片與台灣影迷的橋梁,他也用自己對電影的熱愛,鋪墊出一年又一年的影展,讓影迷能用更簡單的方式,接觸更多元的電影。(編輯:張雅淨)113110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