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黃鰭鮪配額恐減少 小釣協會盼政府助過難關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0日電)印度洋鮪魚委員會減少各國2024、2025年大目鮪配額,東港的小釣協會今天表示,漁船捕撈量將嚴重受影響,且黃鰭鮪配額明年可能討論減3成,盼漁業署做整體考量,協助降低營運負擔。
為大目鮪的永續,印度洋鮪魚委員會(IOTC)減少各國2024、2025年配額,漁業署表示,台灣配額減至1萬1488公噸,比近5年平均捕獲1.34萬公噸略少1900公噸。
台灣區遠洋鮪延繩釣漁船魚類輸出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林毓志日前說,大目鮪數量減少,與在印度洋捕鰹魚的外國圍網漁船捕獲量大,夾帶捕撈到還沒長大的大目鮪有關,這些船以西班牙、法國居多;公會內部將調整作業船數,由不出海作業漁船的配額讓給出海作業漁船使用來因應。
相對於上述公會漁船噸位數100以上,以噸位數100為主的多是台灣鮪延繩釣協會(通稱東港的小釣協會)的會員,協會的看法不同。
台灣鮪延繩釣協會秘書長何世杰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訪問時說,國際以近5年(2017到2021年)台灣大目鮪平均捕撈量約1.3萬到1.4萬公噸左右為基礎,其實此分配方式對台灣很吃虧,因為這期間有2到3年經歷疫情,漁船無法出海作業,捕撈量較少;台灣實際的年平均捕撈量應以之前(2014到2016年)平均約為1.7萬到1.8萬公噸才是。
他並說,然而IOTC先以2017年到2021年的平均捕撈量(台灣為1.34萬公噸)做為配額量計算基礎,再決議各國以此減少16%,因而造成台灣接下來僅有1萬1488公噸大目鮪的配額,「無疑是被扒兩次皮」。
循此,他說,所以實質上台灣漁船因此保育案決議通過,業界實質上減少的捕撈量應是3000多公噸到4000多公噸,不只1900公噸左右。
何世杰進一步指出,協會有145艘漁船跑印度洋,分兩組作業,其中抓大目鮪、黃鰭鮪這組有50艘,每艘明年起捕撈量預計會減少,但近年油價已高漲、魚價又低,再配合提升漁工人權,增加設備、提高薪資(從每月350美元升為550美元)及保險費也提高下,漁獲量減少,將難以生存。
他強調,將不出海漁船的配額讓給出海漁船使用,也難以解決漁民所將面臨的生存問題;因為每艘漁船都是跟親友借錢、銀行貸款營運的,收入減少、無營收,將付不出薪水給船員,形同無法經營、放棄跑船;漁民面對未來的憂心也不只是大目鮪被減少,今年IOTC原本還要減少黃鰭鮪配額3成,但未通過決議,預計明年將會是國際討論的重點。
他呼籲,漁業署應將以上資訊一併納入考量,也期盼跟漁業界溝通時能同理其生存困難,規劃可行的補助措施,以降低營運負擔,協助漁船度過難關期。(編輯:陳政偉)112052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