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族人間國寶贈親繡布包 客委會盼暖流生生不息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6日電)客委會今天在臉書表示,收到來自排灣族Kinavatjesan傳統刺繡保存者、人間國寶陳利友妹親手繡製而成的布包;客委會主委楊長鎮對此由衷感謝,希望這份善的暖流,能在台灣生生不息。
客家委員會晚間在臉書(Facebook)發文表示,今天收到來自台東縣太麻里鄉藝師、排灣族Kinavatjesan傳統刺繡保存者陳利友妹所寄的包裹,原來是特地將客委會向原住民族致敬的會徽logo,親手繡製成精美的布包。
此文並附上客委會主委楊長鎮、陳利友妹分別手持布包的照片。楊長鎮表示由衷感謝,希望這份善的暖流,能在各族群間、在台灣的土地上流轉,生生不息。
客委會文中感性提到,這個親手繡製成的精美布包,從台東寄到了台北,為微涼的天瞬間增添了許多溫暖。
每年8月1日是全國原住民族日,客委會今年發起一連串「客家向原住民致敬」活動,其中客委會特地重新設計會徽logo,向排灣族Kinavatjesan傳統刺繡保存者、人間國寶陳利友妹取得授權,將其作品延伸設計在客委會會徽中,並在臉書掛滿整個8月,向全國原住民族致敬。
文化部日前公告,將阿美族馬蘭Macacadaay、排灣族Kinavatjesan傳統刺繡,以及排灣族tjemenun傳統織布,登錄原住民族重要傳統藝術,並認定保存者、尊稱為「人間國寶」。
其中排灣族Kinavatjesan傳統刺繡保存者陳利友妹(Lavaus),將圖紋直接繡於苧麻布上,排灣族服飾以繁複、美麗的刺繡針法聞名。刺繡圖紋有人頭紋、太陽紋、百步蛇紋、陶壺紋等,一針一線都是族群記憶與部落文化的傳承。
精熟「十字繡法」的陳利友妹,自幼跟隨母親學習刺繡,創作上集合了各式技法及圖紋,深具東部排灣族特色;現居於台東太麻里大王部落,經營「Lavaus陳媽媽工作室」,不僅投身工藝推廣,也積極參與教學,用美麗刺繡,繼續訴說排灣族的故事。(編輯:陳仁華)110102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