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父母陪伴少品質差 孩子心理健康亮紅燈

2017/7/17 09:29(7/17 09:5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17日電)分析台灣兒童精神狀況,專家表示,現代社會多元、高壓,孩子成長可能無所適從,加上家長陪伴時間少、溝通技巧差,都可能讓孩子心理生病。

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教授高淑芬進行台灣第一個全國性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發現,台灣近1/3兒童有精神疾患需要專業評估與協助;且有自殺意念6個月盛行率為3.1%,意即每10萬名孩童就有3100名曾想自殺。

研究也發現,學童來自都市化程度高、但低平均收入家庭,比較容易出現自殺意念和自殺計畫,甚至憂鬱症也比較常見。

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長諶立中受訪時表示,青少年是成長關鍵時期,從兒童轉向大人,面對世界的衝擊,內心可能有很多矛盾,加上荷爾蒙分泌改變,情緒容易不穩定。尤其孩子成長需要穩定環境,但社會變動很大,加上家長忙碌,能給孩子的支持力量減弱。

高淑芬則表示,在大都市生活、但家裡經濟狀況較差的孩子,更容易有憂鬱症、或出現想死念頭,因他們的相對剝奪感更重,家長可能為了賺錢,疏忽陪伴孩子,對比經濟富裕家庭,孩子會過得更辛苦。

一名高中生常出現尋死念頭,細究原因,是媽媽常愛拿2個姊姊的成績跟她比較,「別人做的到,妳怎麼做不到?」、「我花錢給妳學這麼多東西,妳表現怎麼這麼普通?」,家長不自覺的「白目言語」,對孩子造成很大傷害,幸好遇到好醫師,及時把孩子從懸崖邊拉回來。

高淑芬說,很多家長不知道怎麼當爸媽,或搞錯方向,以為對孩子好就是上很多才藝課、買名牌衣服、包包、「孩子要什麼就買什麼」;或是孩子想要好好跟爸媽講話,但大人顧著忙自己的事情;甚至看到孩子只會問「功課寫好了嗎」、「成績怎麼退步了」。

高淑芬表示,孩子要的是爸媽陪在一邊、願意聽孩子講話。她做研究發現,200名孩子曾有自殺想法,但只有22個家長知道,顯見多數家長對孩子沒有足夠關心。

不只疏於關心,家長對精神疾病的認識不足或偏見,也影響孩子健康。諶立中說,學校老師若發現孩子有精神狀況,應轉介到醫院就醫。但目前轉介做得不太好,因轉介需要家長同意,很多家長聽到孩子要看精神科就害怕,擔心讓孩子「留污點」,卻不知道沒有及早評估、治療,恐怕更傷害孩子。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小孩最快樂的事情就是跟爸媽在一起、好好吃飯、好好玩」,高淑芬說,但爸媽處在經濟高壓環境,育兒時間被壓縮,一有空閒可能就滑手機,陪伴孩子品質下降,親子互動不夠,孩子如果有狀況,可能也不想跟家長傾訴。

高淑芬說,小孩是相對弱勢的一群,他們如果生病,需要仰賴大人協助,帶他們看醫生。家長、老師的角色至為重要,應撕掉對精神疾病的標籤、正視心理疾病對孩子影響,才能真的幫助孩子。106071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