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馬水龍逝世10週年 專場音樂會加特展訴說一生

2025/3/25 18:37(3/25 21:1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台灣前輩作曲家馬水龍逝世10週年,台灣音樂館串連台北藝術大學等單位合作,以整年多場專場音樂會加特展訴說一生。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陳悅宜(左5)、馬水龍遺孀許子珍(左6)25日出席記者會。(台灣音樂館提供)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傳真  114年3月25日
台灣前輩作曲家馬水龍逝世10週年,台灣音樂館串連台北藝術大學等單位合作,以整年多場專場音樂會加特展訴說一生。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陳悅宜(左5)、馬水龍遺孀許子珍(左6)25日出席記者會。(台灣音樂館提供)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傳真 114年3月25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25日電)台灣前輩作曲家馬水龍創作交融東西,更在台灣藝術教育、文化政策等面向貢獻卓著。今年是馬水龍逝世10週年,台灣音樂館串連北藝大等單位合作,以整年多場專場音樂會加特展訴說一生。

紀念活動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台灣音樂館主辦,並與國家圖書館、國家交響樂團(NSO)、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及北藝大合作,共同呈現馬水龍的精彩成就。

馬水龍1939年出生於基隆,畢業於國立藝專(今台藝大)音樂科,主修理論作曲,1975年獲得德國雷根斯堡天主教會音樂與音樂教育學院學位。他曾任國立藝術學院(今北藝大)音樂學系創系主任、教務長、院長,亦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等職務。2015年因病過世。

傳藝中心主任陳悅宜今天在記者會上表示,台灣音樂館很榮幸有機會舉辦馬水龍逝世10週年的紀念演出,「馬水龍老師的創作多元,樂作曲風結合東西方,深深描繪台灣的家鄉情與土地心;他對繪畫也充滿天分,希望這次可以將馬老師的一生透過演出跟展覽,讓更多人知道。」

陳悅宜表示,她很期待最後壓軸音樂會安排之一,是選出曾拿過馬水龍作曲獎學金的學子創作,與馬水龍的樂曲共演,「這代表了馬老師的精神就在音樂的傳承,跨過了世代與時空。」

北藝大名譽教授朱宗慶表示,他非常感念馬水龍對他的信任與栽培,「我常想,如果沒有馬老師的話,今天的我還是現在的我嗎?今天台灣的打擊樂跟作曲會這麼蓬勃嗎?北藝大校風會這麼開明嗎?」

朱宗慶說,馬水龍對台灣藝文界影響甚鉅,其提出傳統與創新的理念,至今依舊是一條持續前進的道路。

馬水龍夫人許子珍到場表示,感謝傳藝中心與台灣音樂館的支持,以及參與單位的努力,謝謝所有的陪伴。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活動總策劃顏綠芬表示,這次紀念活動將舉行多場專場音樂會,下半年也將在國家圖書館為馬水龍舉辦紀念特展,展出手稿與畫作,再次讓馬水龍的身教言教成為典範。

顏綠芬說,率先開跑的是北藝大「樂韻關渡系列音樂會」,該系列以馬水龍不同編制的作品貫穿主題,自3月至11月共演出9場。(編輯:張雅淨)114032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