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共和新村保存再發展計畫 研擬準則5月將送審

(中央社記者黃郁菁屏東縣8日電)屏東東港共和新村登錄為聚落建築群,屏東文資所委託廠商辦理保存再發展計畫,研擬未來發展準則,在保留文資同時,避免土地運用過度限制,今天辦理說明會,5月將送審。
東港共和新村見證二戰歷史與戰後眷村文化脈絡,於2023年1月5日登錄為聚落建築群,後續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委託廠商辦理「東港共和新村聚落建築保存及再發展計畫」,以利後續活化方向。今天文資所偕同廠商在東港鎮公所辦理第6次說明會。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主任陳胤霖會中表示,東港共和新村特殊性在於其多數土地為國防部所有,內部整合相對簡單,只要取得國防部同意即可推動再發展。制定準則目的,主要為保留文化資產與歷史脈絡同時,避免土地使用被過度限制,清楚界定聚落建築群處理範圍與規範,讓地方單位與居民都能接受與配合。
共和里長林國勝表示,保發計畫經多次修改已放寬許多,期待準則確立,讓後續發展有依據。共和新村現在有羽球館與泳池,他曾提議規劃為體育中心。有民眾認為可效法屏東知名景點勝利星村,對此,林國勝認為,共和新村房屋形態國內眷村少見,妥善開發將勝於勝利星村。
根據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資訊,官舍群與東港航空基地有密切歷史脈絡,見證日治末期日軍因應二戰局勢,在東港地區部署情形。二戰後國軍接收日遺設施,官舍取名共和新村並安置國軍家眷,成為東港鎮內國軍眷村。
文資局指出,共和新村為典型日治武官官舍群,具整體區域性規劃,體現日人當代都市計畫理念實踐。官舍區分甲、乙、丙、丁4級,共7種平面形式建築,反映日本武官階級差異,影響所分配官舍等級,不同形式官舍也有其多樣性特色。
說明會中報告指出,1996年眷改條例公布,共和新村預計原地改建,2007至2015年間地方發起眷村保存,2018年曾登錄41棟宿舍為「歷史建築」,幾經波折後遭駁回,縣府啟動「暫定古蹟」程序,2023年審議通過登錄聚落建築群。
報告提及,準則目前研擬方向聚落範圍分為東基地、西基地;東基地為高等官舍區,屋況較佳、建築群落配置、道路規劃保留完整,整體保留價值高,為保存與再發展核心區;西基地為判任官舍(等級低),屋況普遍不佳,曾遭轟炸、建築群落零散,採單點或區塊保存,保留土地使用彈性。
目前聚落屋舍不少屋頂破損、且有大量附生植物,地方民眾也希望,儘快進行基本維護管理,避免持續惡化。(編輯:郭諭儒)114040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