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高舉關稅大棒 紐時:中國出口海嘯正向全球襲來

(中央社台北8日電)美媒報導,中國製造業近年來大舉擴張,引發了美國總統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然而,川普此舉卻使其他國家高度警惕中國出口轉向,對歐盟、韓國等美國盟友的經濟構成威脅。前美國貿易代表戴琪便形容,這股「海嘯正向每個人襲來」。
紐約時報北京分社社長柏凱斯(Keith Bradsher)今天撰發題為「海嘯正向每個人襲來:中國全球出口浪潮才剛剛開始」的報導,提到上述內容。
報導指出,中國幾十年來迅速擴大在全球製造業中的份額。這種成長主要以犧牲美國和其他老牌工業大國的利益為代價,但也犧牲了開發中國家的利益。
如今,中國製造業占其產業的比重,已從2000年的6%增加到32%,並且還在上升。而中國工廠的產出規模,更比美國、德國、日本、韓國和英國的製造業產出總和還要大。
這篇報導提到,中國在製造業方面的投資和進步,正在掀起一波出口浪潮,不僅美國,在全球範圍內都有可能導致工廠關閉和裁員。戴琪(Katherine Tai)因此形容,這股「海嘯正向每個人襲來」。
報導指出,中國人民銀行最近的數據顯示,過去4年來,中國國有銀行向工業借款人額外放貸人民幣13.6兆元(新台幣61.5兆元)。而在房市衰退下,中國各銀行已在政府要求下,將貸款對象從房地產業迅速轉向工業。
而在中國各城市周邊,新工廠正日以繼夜地建設,且有工廠正在進行機器人和自動化升級改造,這使得像是電動車等商品的產量迅速上升。隨著新工廠陸續投產,中國的出口正在迅速成長。2023年成長了13.3%,2024年更成長了17.3%。
這篇報導指出,中國出口如此之多,部分原因是國內的消費不足。自2021年以來的房市崩盤,使中國中產階級的大部分積蓄化為烏有,許多富裕家庭也因此破產。然而,在稅收減少下,中國軍費開支卻在迅速增加。這使政府對透過支出刺激經濟來幫助消費者持謹慎態度。
相反地,中國透過推動出口,抵消房市崩潰的影響,進而在建設、設備和工廠營運方面,創造了數百萬個就業崗位。
在此情況下,川普(Donald Trump)2日宣布對等關稅措施,是對中國努力擴大出口作出了迄今為止最猛烈的回應。但從巴西、印尼、泰國到歐盟,許多國家其實已在不動聲色地提高關稅,各國領導人都在努力權衡是否提高貿易壁壘,以保護本國剩餘的工業部門。
報導提到,目前無法確定川普這項強硬舉措最後會產生什麼結果。依川普第1個任期經驗,關稅偶爾會使中國的出口成長放緩,但並沒有產生阻止作用。其他國家反而高度警惕中國的出口可能會因此轉向其他市場,對美國長期盟友如歐盟、韓國的經濟構成威脅。
在川普第1個任期,中國汽車即在美國市場受阻,中國車廠因此一面擴廠,一面將出口轉向其他地區,最後在澳洲、東南亞、墨西哥、歐盟的銷量快速成長,加上證據顯示中國政府提供補貼,使歐盟2024年10月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高達45%的關稅。
除了汽車,過去5年中國新增的石化煉油產能比歐洲、日本和韓國自二戰以來新增產能的總和還多,且中國今年新建煉油廠的速度可望更快。而這些石化產品最後會被加工成塑料、聚酯、乙烯基和輪胎。
川普第1個任期的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表示,美國最新的關稅措施是「早就該採取的措施」,真正的根本原因是中國幾十年來的產業政策,造成了「驚人的產能過剩和全球失衡」。(編輯:邱國強/周慧盈)1140408
- 2025/04/13 03:56
- 2025/04/08 22:41
- 2025/04/08 20:48
- 川普高舉關稅大棒 紐時:中國出口海嘯正向全球襲來2025/04/08 19:09
- 2025/04/08 18:10
- 2025/04/08 17:4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