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新質生產力」是個筐 什麼響亮什麼裝

一如預期,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提出的「新質生產力」成為今年「兩會」的熱議名詞。僅靠新名詞救不了中國經濟,但這可以算是邁向習近平強國夢的工具之一。當外界質疑官方救經濟力度不夠,習近平內心仍有其盤算,自信「風景這邊獨好」。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特稿

2024/3/13 17:43(3/13 18:12 更新)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路透社)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路透社)

中國「兩會」結束,經濟政策沒有令人驚喜的表述。多數中國人去年以來逐漸習慣這樣的狀態:相信政府會振興經濟,左等右等卻只是「擠牙膏式」地鬆綁限制性措施;高喊促進消費,卻難以增加居民收入;開了很多會,效果都很有限;多了一個新名詞「新質生產力」,但那是什麼?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台12年,創造了或強化了不少名詞。有些是想搭現有觀念的便車,然後扭曲成自己的特色,譬如「全過程人民民主」;更多則像是想藉由美好響亮的口號,讓全民以為有個前進的「方向」,先喊再說。

「中國的很多名詞,就是一連串待填的括號。」一名在中國農村田野調查著述甚豐的社會學者,在回覆中央社記者何謂「鄉村振興」時,曾給了這樣的提點。譬如鄉村振興的核心精神是鞏固脫貧,其他都是一個個填上的「括弧內容」。

同理可以應用在「中國式現代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名詞上,這些名詞本身就有模糊及包容的色彩,只要抓住官方在意的核心,後續可以加上一個又一個的解釋,不斷擴充內容。

「新質生產力」也是如此,從當前媒體的報導來看,新質生產力不外乎與科技創新、促進產業高階化、智慧化、綠色化等有關,是現有相關概念的一個「新包裝」。也有經濟學者直白表示,他實在不懂這是什麼。

為了推動習近平提出的這個新詞,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學界會有不少腦力甚至財力花在相關的闡釋上,也就是繼續填好括號的內容。

在「看不懂」的新名詞外,還有「想不通」的整體施政。

在記者接觸到的中國經濟學者中,不乏感到著急憂心者,認為現行政策沒能快速回應民間需求,樹立民企和一般民眾的信心。也有人議論,究竟是下情不夠上達,還是執政者不知道如何著手最好,又或者根源在高層內部對經濟治理路線的看法不同。

上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12日在一場智庫舉辦的沙龍講座中,對相關現象提出了一個觀察的角度。

為什麼市場往往把高層政策調整的力度想像得較大,結果政策公布時,發現其實沒有太大的變化?

他認為,2017年中共19大以後,中央高層明顯加強了對宏大目標的貫徹,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短期的調整沒有發生,因為更看重長遠的目標,也就是「強國」目標,也因此有了更多戰略布局。

他指出,當前政策層面會更講究適度、穩健,不太會採取強刺激的做法,而是把防控風險放在第一位,「在短期和長期的平衡上面,更多權重給了未來」,也就是圍繞「強國」目標在做。

那麼,習近平的「強國夢」裡又有什麼呢?從歷來的公開講話中不難看出,「科技自立」、「共同富裕」、乃至於外交上足以與美國分庭抗禮都算在內。

然而,沒有短期,就不會有長期。眼下中國房地產市場仍處於救治昏迷的情況,青年失業居高不下,產業鏈與供應鏈外移的影響持續,如果短期情況惡化,也會衝擊未來。

更重要的是,沒有幾個人能清楚說明政府的長短期政策是什麼。「你的強國夢是不是我的強國夢?」在缺乏監督制衡的政治環境裡,僅靠領導人的意志拉著大家走,很多中國人其實沒有信心。(編輯:吳柏緯)113031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