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黑面琵鷺全球數量新高 台灣4169隻仍為最大度冬地

2025/4/11 12:21(4/11 15:0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圖為黑面琵鷺在台江國家公園過冬。(內政部提供)
圖為黑面琵鷺在台江國家公園過冬。(內政部提供)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1日電)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今天表示,「2025年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出爐,全球7081隻,首度突破7000大關,台灣4169隻,比去年多34隻,維持最大度冬地,呼籲參與「生態薪水」提供魚塭覓食。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發布資訊指出,經由香港觀鳥會聯繫各國定期於每年1月進行下,今年的普查時間從1月18日到19日執行,台灣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委託中華民國野鳥學會主辦,與全台各鳥會及保育團體合計逾百人攜手完成。

根據統計,林業署說明,2025年全球普查共記錄到7081隻,創下歷史新高;台灣記錄到4169隻,占全球總數的58.9%,仍是最大度冬地,比去年微增34隻。

整體分布數量來說,台灣超過9成的黑面琵鷺度冬集中在西南沿海,這次記錄到黑琵的縣市,數量由多到寡依序為台南市2439隻、嘉義縣701隻、高雄市408隻、濁水溪口(彰化與雲林交界)255隻、雲林縣202隻、屏東縣75隻、宜蘭縣36隻、金門縣23隻、澎湖縣15隻、彰化縣13隻、台北市1隻及台東縣1隻。

分析台灣的黑琵分布情況,林業署說,近3年在台灣的族群增加有趨緩,總的數量變動不多,但各地數量比例有明顯波動,顯示黑琵會依據覓食條件移動,其次每年普查時的環境狀況不同,也導致觀察分布情況改變,當中過往較少記錄到的彰化縣與澎湖縣,近3年有穩定記錄到,顯示黑琵在台灣的度冬區域有持續擴張。

人為助益應有產生幫助,林業署說,從110年起實施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將「陸上魚塭」納入給付,讓魚塭收成後的10月到隔年4月,至少連續1個月維持20公分以下適當水深,每公頃每年最高核發新台幣1萬元,113年台南市友善魚塭面積多達181公頃,發揮提供黑琵覓食環境的效益。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林業署重申,台灣這次雖增加34隻,但總數未超過2023年4288隻的紀錄,近3年來的族群趨勢持平,呼籲更多人響應「生態薪水」。

其他主要度冬地則包括中國1671隻、占全球總數23.6%,日本716隻、占10.1%,香港及深圳328隻、占4.6%,越南112隻、占1.6%,南韓52隻、占0.7%,菲律賓17隻、占0.2%,以及澳門16隻、占0.2%。與去年相比,全球各主要度冬地區的數量增減幅度均不大,整體僅微幅增加93隻,全球族群成長趨勢已明顯趨緩。(編輯:陳政偉)1140411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發布「2025年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結果,共記錄到7081隻,創歷史新高;台灣則記錄到4169隻,較2024年微增43隻。(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提供)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傳真  114年4月11日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發布「2025年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結果,共記錄到7081隻,創歷史新高;台灣則記錄到4169隻,較2024年微增43隻。(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提供)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傳真 114年4月11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