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國染疫黑數多 缺基礎資料難判致病力重症率

2023/1/1 14:53(1/2 00:3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圖為去年12月15日北京一家醫院發熱門診排隊人潮。(路透社)
圖為去年12月15日北京一家醫院發熱門診排隊人潮。(路透社)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上海1日電)中國COVID-19疫情蔓延,但是缺乏貼近情況監測數據資料,評論指出,這使得病毒致病性、染疫重症率無從被判斷,也使民眾容易跟著謠言集體恐慌,於是湧入醫院、加劇醫療擠兌。

中國新聞週刊2022年12月31日刊文指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每日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資訊,官方數據卻和民眾感受落差很大,主要原因在於快篩陽性感染者沒有納入國家確診統計資料。

文內引述醫師意見表示,醫院目前只上報核酸檢測陽性感染者,快篩陽性感染者按現有診療方案不屬於「確診」,因此也無法透過中疾控網路系統上報;在「非必要不做核酸」口號下,醫院只要求就診者做快篩、不做核酸檢測。

各地上報確診人數來源只來自醫院,不同於國外更多確診人數是來自養老院、學校等重點場所定期檢測資料;重點人群的監測應該是醫院確診人數資料外的重要補充。

文章評論,中國疫情缺乏接近全貌數據資料,直接影響人們無法準確地判斷病毒致病性、無症狀感染者和重症比率有多少,數據的缺乏滋長了謠言,謠言誘發恐慌,於是民眾一窩蜂地湧向醫院,加劇醫療擠兌。

文章提到,相較於美國、德國、新加坡等國,中國數據一直未納入每日新增染疫住院人數,其中有多少人需要進入加護病房(ICU)、需要吸氧占比有多大、多少是有基礎疾病老年人、疫苗接種情況如何;這些數據關乎醫療系統是否面臨擠兌問題。

文章強調,疫情數據監測的意義不僅在於監測感染規模,更重要的是為了讓醫院提前做好準備,這些準備包括重症監護床位、呼吸機、抗病毒藥物、接受過ICU培訓的醫護人力等。

國家衛健委在2022年12月25日宣布不再發布每日疫情資訊,相關資料改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刊載於官網。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截至12月31日24時,現有COVID-19確診病例6萬6298例,其中重症病例2718例;累計死亡病例5249例,累計確診病例43萬5472例。(編輯:唐佩君)11201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中國恐逾6億人染疫 20天感染率超過全球3年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