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區選結果頗多意外 年輕力量崛起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23日電)香港區議會選舉落幕,親政府的建制派所獲得的議席仍多於泛民主派。另外,這次選舉有頗多意外結果,較明確的結果是年輕力量崛起。
對於這次選舉,外界選前最關注的有兩方面,一是親政府建制派與泛民主派的當選議席,二是「占中」運動是否有利泛民。
在當選議席上,建制派中較為強大及知名的黨派共獲得190席,泛民共有94席。但這兩個數字不包括兩個陣營的其他小黨派或立場親近的個別當選者。
雖然泛民的整體議席低於建制派,但有媒體統計,建制派各黨派的當選率大都低於上屆。相反,泛民的成績較上屆理想,當選率提升。
至於「占中」運動的影響,基本上,泛民所有黨派都有參加「占中」,外界也因此關注民眾對泛民參與「占中」的態度。
從泛民黨派的當選比率看,似乎「占中」對泛民選情有正面效果。
此外,以「占中」旗號參選的「傘後組織」也有多人參選;大力支持「占中」的新民主同盟更有15人當選。
但訊息頗為相反的是,泛民重量級人物民主黨立法會議員何俊仁和民主民生協進會立法會議員馮檢基同告落敗,且被建制派打敗。
香港立法會共有5席保留給區議員競逐,這5席由大選區產生,被稱為「超級議席」,泛民和建制派都非常重視。
在選舉前,外界把何俊仁和馮檢基的成敗視為民眾是否支持「占中」的風向標,結果他們雙雙敗陣。
其次,在「占中」前後表現最為激烈的多個泛民激進組織包括人民力量、熱血公民及社會民主連線,全線敗北,無人當選。
在「占中」之後,熱血公民等組織不時發起針對大陸旅客的「反中」活動,因此,他們的參選也被視為測試民眾對「反中」的態度。
再就建制派而言,何俊仁和馮檢基落敗,似乎說明民眾不滿「占中」,應有利建制黨派。不過,建制黨派的當選率卻是下跌。
再者,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民建聯)也有重量級人物落敗,他們是立法會議員鍾樹根和葛佩帆。
這次選舉唯一一個較為可以肯定的結果是,年輕候選人多脫穎而出,首次參選即擊敗在地區經營多年的老將,他們包括泛民的新民主同盟,以及一些「占中」參與者。
即使是建制派如民建聯,他們派遣的年輕參選者也是戰果豐碩,令人意外。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對此表示,這或許是市民希望看到新面孔。
事實上,相對於人民力量和熱血公民等,這次當選的「占中」支持者大都知名度不高,即使以組織名義參選,民眾對有關組織也是陌生的。
因此,選民投票支持他們,或許也存在「新面孔」的因素。104112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