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台日友好」成為熱門關鍵字,作家栖來光指出,每個時代、不同環境的台灣人都會有不同的想法,她希望藉由書寫、採訪,能讓日本人對台灣能有更多理解。
歷經10年歷練,獨立書店的經營者或者更能面對現實,在理想不變、或多變的堅持下,各自找到魚與熊掌兼得的生存之道。
李屏賓說,電影沒有國界,就像大家庭,大家都彼此知道,很羨慕誰拍了什麼片子,但你有好的作品,大家一定會看到,要有亮眼的東西讓人看到……
小澤征爾2024年2月6日過世,英文依舊不算太好,但他用他的肢體語言說服團員,與他一起攀越過一座又一座的音樂山峰,帶著樂迷看見繁花的盛放與凋零,人生的希望與絕望。
要讓拍攝的所有來賓眼神一致的看向鏡頭,我看到主辦方攝影的用心,同時在心中一首歌的旋律響起……
捷克攝影家Josef Koudelka最著名的照片就是本人舉起手錶,向空無一人的大道按下快門,這次來台展出的照片沒有這張,僅以模仿他的手法向大師致敬。
524立院審查國會職權修法,綠營立委在議場內施放藍、白、黑3色氣球並高喊口號,一顆氣球在天花板上飄上飄下,成為焦點……
每個人對「家」有不同定義,在這個社會的某個角落,5把雨傘就是他的「家」。
這一群人長期深耕宜蘭在地,想的不只是蓋房子這件事,而是提出一種永續的生活方式及解決事情的態度……
綠建築指標只是數字,建築師江文淵與甘銘源選擇把永續化作理念、把對自然的珍惜化作實踐,把樹種回來,把竹材找回來。
社區營造是一條漫漫長路,今年在慕尼黑建築博物館,透過三處社區,台灣社造的力量正被國際看見……
當災難來襲,家不只是遮風蔽雨的地方,同是天涯淪落人,台灣有能力為世界付出更多……
通常,你都用甚麼方式跟喜愛的人事物告別,是笑容還是眼淚,是一個大喊或是一場狂歡?
人擠人之中舉起相機拍照,沒對到國民黨主席邀請民眾聯署,反而凝聚在後面工作中的記者。
即使登上兩廳院、在內蒙古荒漠拍攝MV,談起Cosplay,席珍還是把自己定位為「玩家」。
從跳舞時代到眾聲喧嘩的台灣爵士樂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