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帶回思念的人,大港開唱音樂季把「酒國歌王」陳一郎復活了,相隔20年,他的歌聲將重返港都開唱。
史詩電影《粗獷派建築師》為美國男星艾卓安布洛迪奪下生涯第2座小金人,也勾起大眾對於1950至1970年代興盛的粗獷主義建築好奇,而在台灣也保留不少粗獷派建築,包含坐落高雄的三信家商波浪大樓和高雄市立文化中心。
湍急而強勁的「激流」意象,可說是貫穿林惺嶽人生際遇的寫照。他以台灣風景作為畫作主題聞名,不過回溯過往,他反而是以犀利文筆先開啟藝壇關注。
從黨外人士齊聚到日、韓觀光客朝聖之地,「阿才的店」2024年12月底與大家道別,結束見證台灣解嚴後30餘年的民主歲月,正式謝幕。
「聲五洲」團長王英峻有一齣戲「叫我第一名」,很能說明他隨時接受挑戰、求新求變的個性,他多次贏得全國布袋戲比賽冠軍,民間演出邀約接不完,卻少有人知道他有一段砍掉重練的奮鬥歷程……
無論來自太平洋另一頭的家鄉台灣、或是來自美國各地的台灣人,只要來到美國職棒春訓聖地鳳凰城時,看到我們熟悉的同胞、驕傲的國手,總是熱血沸騰……
作為嘻哈圈的一員,楊舒雅選擇用最嘻哈的方式說出想講的話,用歌詞推倒父權、或是以「辱男」方式創作,都為台灣嘻哈史推進新的一頁,至於還會有什麼發展,我們都在見證台灣饒舌發展的重要一刻。
這次事件似乎也促成了世代間的溝通。許多過去被認為「不關心政治」的年輕人走上街頭,還將應援手燈等偶像流行文化介紹給年長一輩,8年前要求朴槿惠下台的燭火集會,在8年後變成百花齊放,示威不只有群情激憤,還有平時缺乏的交流。
這一群人長期深耕宜蘭在地,想的不只是蓋房子這件事,而是提出一種永續的生活方式及解決事情的態度……
綠建築指標只是數字,建築師江文淵與甘銘源選擇把永續化作理念、把對自然的珍惜化作實踐,把樹種回來,把竹材找回來。
社區營造是一條漫漫長路,今年在慕尼黑建築博物館,透過三處社區,台灣社造的力量正被國際看見……
當災難來襲,家不只是遮風蔽雨的地方,同是天涯淪落人,台灣有能力為世界付出更多……
通常,你都用甚麼方式跟喜愛的人事物告別,是笑容還是眼淚,是一個大喊或是一場狂歡?
人擠人之中舉起相機拍照,沒對到國民黨主席邀請民眾聯署,反而凝聚在後面工作中的記者。
即使登上兩廳院、在內蒙古荒漠拍攝MV,談起Cosplay,席珍還是把自己定位為「玩家」。
從跳舞時代到眾聲喧嘩的台灣爵士樂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