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台日友好」成為熱門關鍵字,作家栖來光指出,每個時代、不同環境的台灣人都會有不同的想法,她希望藉由書寫、採訪,能讓日本人對台灣能有更多理解。
歷經10年歷練,獨立書店的經營者或者更能面對現實,在理想不變、或多變的堅持下,各自找到魚與熊掌兼得的生存之道。
李屏賓說,電影沒有國界,就像大家庭,大家都彼此知道,很羨慕誰拍了什麼片子,但你有好的作品,大家一定會看到,要有亮眼的東西讓人看到……
小澤征爾2024年2月6日過世,英文依舊不算太好,但他用他的肢體語言說服團員,與他一起攀越過一座又一座的音樂山峰,帶著樂迷看見繁花的盛放與凋零,人生的希望與絕望。
要讓拍攝的所有來賓眼神一致的看向鏡頭,我看到主辦方攝影的用心,同時在心中一首歌的旋律響起……
捷克攝影家Josef Koudelka最著名的照片就是本人舉起手錶,向空無一人的大道按下快門,這次來台展出的照片沒有這張,僅以模仿他的手法向大師致敬。
524立院審查國會職權修法,綠營立委在議場內施放藍、白、黑3色氣球並高喊口號,一顆氣球在天花板上飄上飄下,成為焦點……
每個人對「家」有不同定義,在這個社會的某個角落,5把雨傘就是他的「家」。
對一個從小自我要求非常高,甚至到了完美主義程度的女生來說,葉怡君在耶魯看到了自己的「不能」,毅然決然高掛小提琴,轉行當藝術經紀人……
藝術家跟藝術經紀公司合作,靠的是緣分。創辦亞藝藝術超過20年,黃淑琳常說帶人要帶心,要走要留不能強求,離開或留下都只是一個選項,她要做的只是期待對方展翅高飛的一天。
經紀人這個職業有太多面向,劉又慈有時候是律師,有時候是管家,旅館機票這些細節都要先顧到;她也是心理諮詢師,有時還得像閨密,「我還是得知道一點音樂家的私生活,誰誰交男朋友,誰想結婚了,才能順應音樂家的生涯規劃安排他們的事業。」
以前總認為,到廟不就是拜拜,不然還能幹嘛?完全忘記不論求平安、考試、混職場、找真愛,廟宇從來就無役不與,祂是擁抱凡人各種意念的總和,自成無限可能的宇宙。前衛的時裝秀辦在廟埕,其實一點都不奇怪。
疫情期間,一位女孩正拖著簡易助行器,耐心為一隻不良於行的狗兒進行復健……
廖偉棠:讀義春的旅情漫畫,常常覺得看到一隻無比寂寥的流浪犬,在看山看雨時悠然自得。話說《貧困旅行記》記錄過的鎌倉、箱根、湯河原、大月等地,我也遊覽寄宿過,然而非常慚愧的是我下榻的往往是義春過而不入的旅館……
視障者參與演出如何看譜?在表演藝術中有何因共融而跨越的模式?鋼琴家范德騰與視障鋼琴家哲誠合作25 年,從師生關係成為工作及演奏夥伴,且聽他們如何一路走來,共創音樂的美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