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尹錫悅戒嚴風波 看韓國人的示威文化
這次事件似乎也促成了世代間的溝通。許多過去被認為「不關心政治」的年輕人走上街頭,還將應援手燈等偶像流行文化介紹給年長一輩,8年前要求朴槿惠下台的燭火集會,在8年後變成百花齊放,示威不只有群情激憤,還有平時缺乏的交流。
過去進戲院看電影,都會有一本「神祕」的小冊子隨片出現,不管是事前宣傳,還是戲院現場造勢,它都像一本武功祕笈或電影身分證一般存在,讓看電影這件事充滿儀式感,彷彿少了這本小書,看電影就少了什麼。
可惜這樣的「本事」隨著時代的變遷,早已消失無蹤,現在要看電影,只要不怕麻煩,別說劇情介紹,就連各種評論都搶先登場,上網讓事情變得輕鬆便利,相對也少了許多紙本時代才有的樂趣。
到底「本事」有多大的「本事」?又有多少密碼攤在其中?文化+雙週報特別深入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典藏修復處文物典藏組,為大家找到這些塵封已久的珍貴收藏,一窺「本事」的堂奧。同時今年最熱門的國片「鬼家人」前傳漫畫,也像是另一種電影「本事」,在電影上映前製造許多話題,讓人誤以為「電影本事」即將捲土重來,採訪小組也訪到了相關人員,細談這次跨界合作的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