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楊啟巽與封面設計的直球對決 一切素簡、白底至上、還有白柴

獲獎無數的設計師楊啟巽,極簡美學令人印象深刻,他認為封面設計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社會責任,做到極緻,有可能提升台灣整體的美學,直球對決,沒有妥協。
2023/7/17
文:邱祖胤/攝影:吳家昇

位在台北六張犁鬧中取靜大樓的工作室裡,設計師指著今年初完稿的散文大家陳列的作品《殘骸書》,寫的是作家重回半世紀前的牢籠,重新思索那段白色恐怖記憶的代價與書寫的意義。設計師在象牙白素雅的紙上呈現一株微弱的藤蔓,悄然生長,以順處逆。

「這是陳列老師提出的想法,他希望呈現一種植物從土地冒出來的感覺,我就在想,這個生長過程應該會遇到滿大的阻礙,所以加了那些方方正正的磚牆意象。」

設計師是楊啟巽,頭髮微灰,氣質紳士,白色短袖汗衫襯出他略帶滄桑卻始終陽光的臉龐,一如他擅長在素淨的底色烘托內斂的微言大義,冷靜卻熱情。

楊啟巽說,書封設計可以任由設計者天馬行空發揮想像,但最重要的是,完成的作品必須是你自己喜歡的樣子。(攝影:吳家昇)

從封面設計出發 盡社會責任

「我常覺得,如果我設計的書可以讓讀者願意把書拿起來翻閱,我的工作就完成50%了!」楊啟巽臉上總是掛著謙虛的笑容,但他認為封面設計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項責任,做到底,它是有可能提升台灣整體的美學水準。

「我總是希望能向日本向齊,日本他們小至宣傳單,大到電影海報,設計都有一定的水準,台灣是否也能這樣?這必須靠許多身邊的事物,把美感建立起來,作為一個平面設計者,或書的封面設計者,就必須盡到這樣的社會責任。」

楊啟巽5年級後段班,基隆二信高級中學美術工藝科畢業。從事平面設計工作30年,經手設計製作的平面出版品約上千冊。他可以構思王定國的一系列小說作品,極簡中充滿個性;也可以揮灑白先勇《孽子》舞台劇全紀錄的雙封面,一紅一紫,讓董陽孜的書法在偌大的舞大金光閃耀。

關於《公東的教堂》,他讓建築的質地與光影交錯,低調呈現東海岸的傳奇;在金宇澄的《繁花》裡,他以寫意的手部線條搭配堆疊纏繞的字型,小玩拼貼技法。

楊啟巽出道前曾懷畫著插畫家的夢想,在軍中曾大量練習,留下許多精彩作品。(攝影:吳家昇)

一開始想當插畫家 入行從事手工業

詩人、資深出版人初安民形容楊啟巽的封面設計「他設計的外衣,靜謐溫煦如春日陽光」,又說:「有時候,他像一位藝術家,但又不會把外衣濡染成與身體無涉的裝飾品,他創造的是湧上內裡沒有阻滯的甬道,可以大路直行,也可曲徑通幽,襯托岀大漠或者微雨的意境,喜歡他,喜歡他設計的外衣在風中佇立飄飛的身影。」

楊啟巽得獎無數,曾以《公東的教堂:海岸山脈的一頁教育傳奇》獲得第38屆金鼎獎圖書設計獎;《作家的書房》獲得台灣視覺設計獎印刷設計類鉑金獎、第39屆金鼎獎圖書設計獎,並多次獲得金蝶獎榮譽獎以及入選博客來OKAPI書籍好設計。

楊啟巽翻開厚厚一本手繪插畫作品集,大半是當兵時擔任訓練士的空檔期間畫的,他說一開始他想當插畫家,「但如果你一開始沒有名氣,要別人接受你的作品是有困難的,所以退伍後還是去找平面設計的工作。」

楊啟巽為每一本書構思封面,總是在簡潔之外道出書中的弦外之音。(攝影:吳家昇)

看到成品自己也喜歡 就是爽快

1997年入行,先後在允晨、漢光、時報等出版社服務,6年職場歷練後,楊啟巽開始獨立接案。但這6年時間歷經與編輯的磨合,密集腦力激盪,楊啟巽開始懂得為人縫製合身的衣裳。幾位敬業的編輯更為他帶來刺激,如郝明義、黃健和等資深的出版人,日後也成為他經常合作的夥伴。

楊啟巽說,每次接到案子進行設計時,都是由編輯提供的大綱與封面文案,然後針對書籍內容大致消化之後,開始想像一本書的樣子,想到什麼就把該畫面生出。

「書本設計是個滿有趣的工作,依據書的調性任由你天馬行空發揮想像來詮釋,但最重要的是,完成的作品必須是你自己喜歡的。」

楊啟巽說,最開心的是收到印好的成品,看到自己想像的畫面完美的呈現,「真是件極爽的事啊!這也是設計紙本書的樂趣之一」。

楊啟巽認為,透過書封設計把美感建立起來,讓民眾可以接觸到美學,是作為一個平面設計者的社會責任。(攝影:吳家昇)

為了斑駁效果 在印影機前站半天

入行時是90年代末,台灣解嚴,正是出版大鳴大放的高峰,但一開始接觸的還是手工貼版時期,沒有電腦輔助,「我到漢光任職時才有電腦做版這回事,但那時專業的電腦都是天價,一台都要4、50萬,很難想像。」

楊啟巽指著自己第一本設計的書,作家吳繼文的《世紀末少年愛讀本》,主視覺以藝術家雷驤的插圖為主,標題字則透過影印機多重加工,呈現模糊的不確定感。

楊啟巽笑說,為了做出這種斑駁的效果,他在影印機前耗了一整個下午,把打字行傳回來的印刷字體,透過影印機不斷放大縮小,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手工時期的作業極為繁瑣,發打字之外,還要標上顏色的編號,以及寫上需要的效果,讓製版廠進行作業,後來開始以電腦作業,成品出來了,楊啟巽竟還保留以前的習慣,在書上為特別的顏色標記色票代碼。

楊啟巽訂閱日本出版書訊《達文西》已有20多年,從中觀察日本出版動態及設計趨勢。(攝影:邱祖胤)

編輯是最好的戰友

不過再怎麼費盡心思,有時都不如編輯的一句話,楊啟巽說,對工作最有幫助的就是編輯,「設計跟編輯的關輯就像戰友,他們總是能提供第一手資訊,因為有時候真的沒辦法把整本書看完,編輯算是對這本書最了解的人,不論這本書再怎麼困難,他們回饋給設計者的訊息是最準確的。」

當然最終還是要決策者點頭,楊啟巽最高紀錄曾做到11款封面,他苦笑說,「這也是一種磨練!」

除了和編輯溝通,楊啟巽平常就有充電的習慣,他訂閱日本出版書訊《達文西》已有20幾年時間,從中找尋日本出版及平面設計的趨勢,近年則改到紀伊國屋書店購買,隨時留意日本出版資訊,此外楊啟巽也特別推崇日本裝幀設計名家菊地信義,喜歡他的簡潔風格。

「我也是摸索很久之後,才開始朝簡潔的方向走,要求自己的編排不要太過於花俏,其實不過於花俏才是最困難的,但也許是個性的關係,要我做太活潑的東西我也做不來。」

楊啟巽提到另一位日本設計者祖父江慎,「他做的東西就很花俏,不知道都在想些什麼,如果想要一些刺激,就會去看他的東西。」

為了《公東的教堂》這本書,楊啟巽還跟著編輯團隊到台東出差,實地見證教堂的魅力。(攝影:吳家昇)

為了公東教堂 到台東出差

楊啟巽特別談到一次特別的設計經驗,為了《公東的教堂》這本書,他還跟著編輯團隊到台東出差,實地見證教堂的魅力。

楊啟巽說那是2013年的事,因為這本書的關係,他才知道原來很早以前就有一群來自瑞士的傳教士,半世紀以前就在這裡蓋教堂,長期在這片土地耕耘。

「編輯希望我去看看這個教堂長什麼樣子,果然去一趟實地採訪有差,我後來真的把這個教堂的一些樣貌做在書上,這是個非常特別的經驗。」

楊啟巽說,設計師經常就是窩在室內工作,其實真的想不出點子時,他也會往外走,最常做的事就是帶著愛犬去散步,或是假日跟著太太帶狗去兜風,有時開開車回故鄉基隆,到海邊吹風。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楊啟巽設計的封面,會在書的折口放上他的LOGO,一開始只有一個行走的人,後來「白柴」娜娜加入這個工作室,就多了她的剪影,後來另一隻「白柴」妹妹也來了,又加入她的身影。

今年2月,楊啟巽出版《素直設計》,將他30年來的作品收錄書中,並解說當初的設計理念,洋洋灑灑數百幀封面,從早期的色彩繽紛、圖素滿滿,到後來的一切素簡、白底至上,都是楊啟巽自己所喜歡的模樣。(圖片提供:大辣出版)

靈感短缺 帶白柴去散步

因為太太喜歡狗,但一開始住的地方只有15坪,楊啟巽只好先畫一張超大油畫放在客廳,做為一種提醒,後來搬到現在的工作室,空間變大了,才有兩隻狗的加入。

今年2月,楊啟巽出版《素直設計》,將他30年來的作品收錄書中,並解說當初的設計理念,洋洋灑灑數百幀封面,從早期的色彩繽紛、圖素滿滿,到後來的一切素簡、白底至上,都是楊啟巽自己所喜歡的模樣。

看到這本壯觀又低調的書,就像見到楊啟巽本人一樣,翻閱時彷彿能見他在製圖桌前挑登構思,他的白色愛犬瞇眼一旁忠心守候,偶有一兩根短毛飄然成為靈感,一人一犬相視微笑,如此風景,令人悠然神往。

寡言的楊啟巽,把他的誠意都放在設計這件事上,他要說的話,也都在這些封面中了。

楊啟巽家中掛著已故愛犬娜娜的照片。(攝影:吳家昇)
主題照:楊啟巽為《潮浪群雄》設計封面,事前與插畫家、導演小莊溝通,為封面的構成預留空間。(攝影:吳家昇)
172.30.14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