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我寫的這一年》守住寫字意義 存下每一天的手寫溫度

《我寫的這一年》不只是2023的生字簿,還能記錄快樂或悲傷的每一天。親筆寫字變成獨特字體,守寫字找回動筆初衷,也留住筆下溫度。
2022/12/18
文:王心妤/圖:趙世勳

「我只是個工程師,曾經也認為打字就好。但只要一天一點,有了動機,進步就會很快。」作為守寫字工作室的創辦人之一,Austin靦腆地介紹自己的字體。從龍飛鳳舞進步到能夠被放在《我寫的這一年》宣傳影片中,一天一點的累積,成為到現在願意放在守寫字工作室網站,讓大家自由取用的字體。

《我寫的這一年》在挖貝募資平台上架後,原本只設定新台幣30萬元的目標,最後收在517萬,約是原訂目標的17倍,這還是提早喊停的成果。守寫字工作室的企劃Lily笑著說:「那時候博客來邀約我們販售,一開始以為數量很足夠,但最後對他們有點不好意思,我們發現產能有點不足。」最後,《我寫的這一年》賣出近3000本,衝進挖貝集資日曆類別第二名。

《我寫的這一年》募資最後收在新台幣517萬,賣出近3000本。(攝影:趙世勳)

玩出新技術 走得太前面反倒迷路

守寫字團隊由Austin擔任研發替代役期間和2名夥伴創立,當時寫程式是為了文字研究,發現中文字體數量不夠,購買適合的字體價格太高昂,三名創辦人乾脆發揮所長,寫了能將手寫字體掃描進字庫,最後用多種輸入法打出字的轉換程式。「結果這一個動作,後來被我們玩出來,寫出來變字體好像很好玩,研究歸研究,另外技術拉出來變成一個團隊。」

守寫字團隊後來帶著這門技術參加最有合作價值專家評選也順利中選。看似有商業價值,但一直沒有找到真實能應用的方式,Austin說:「我們也請專家告訴我們這東西有沒有商業價值,請他們給我們建議,或是沒有的話,我們就放棄,改做成NGO,但一直沒有人給出答案。」

守寫字團隊另一方面也為法律煩惱,隨手寫的字有沒有法律效力,「這東西有沒有著作權?法律專業的人說,這其實在灰色地帶,這不像書法算是創作,能保有著作權,但一個筆記算不算創作,若拿去當成字體,要說創作權屬於誰?目前法律還沒有規範。」Austin笑說:「可能走得太前面了,一路跌跌撞撞,直到這次跟工研院合作,才真正接觸到更多使用者。」

守寫字創辦人Austin(中)創辦工作室初期,曾面臨該不該商業化的掙扎。(攝影:趙世勳)

「你的字」造字計畫 為長輩留下手寫溫度

打開守寫字工作室網站,能看見的是「你的字」計畫,也是《我寫的這一年》前身。「你的字」計畫單純,每個人都能從網站自己下載稿紙,掃描後上傳網站,網站便能自主將手寫字轉化為字體。不過Austin說,當時還有許多人不會使用掃描,最後便答應讓下載的人直接將稿紙寄回,由他一張張的放進事務機理掃描,轉換一份字體收費是2500元,當時還有買方案贈鋼筆的計畫,好奇有賺錢嗎?「其實沒有。」Austin苦笑的說。

「你的字」計畫最特別的是,其中一部分源自於團隊和養老院還有長照團體的合作,「對老人家來說,照顧不只是活著,而是照顧到身體跟心靈。那時他們找到我們,希望讓老人家寫字,寫字過程他們會回憶動到腦,也有寫字的精細協調力,寫完留下的字,還能留給他們的子女。」這些合作也為上百個家庭留下長輩的字跡,「或許留下的字不是非常完整,但完成的2000個字作為日常使用已經非常足夠,成為一個紀念。」

Austin最難忘的是,有次一位老人家辭世,家人使用了那些字體印出座右銘,因為兒孫都在國外,也用了遺留的字體製成T-shirt作為紀念,「那時突然覺得我們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

一天寫一點 保存與使用是核心價值

談起這次《我寫的這一年》,Austin解釋是因過去有朋友在工研院工作,才能牽起這次的合作。

《我寫的這一年》由守寫字工作室提供概念並負責技術支援,另外工研院的IDD Studio則負責前期調查,雙方合作編輯內容。

IDD Studio由Timo和Alia組成,Timo同時擔任總編輯,推動計畫進行。IDD Studio作為工研院旗下單位,會協助新創工作將技術接軌實際應用面,此次則幫助守寫字工作室前期調查,找出寫字轉換為字體的技術發展新可能。

Timo坦言,《我寫的這一年》的日曆雛形很慢才決定,也想過應用在時下最夯的元宇宙中。「確實一開始擔心受眾小,因為守寫字工作室也成立10年了,也擔心會不會有興趣的人都買過『你的字』計畫了。我們就想說一定要讓大家輕易能理解,也不會覺得自己做不到為核心出發。」

以此前提,Timo和Alia再找出「一定要每天做一點」的方向,經過與守寫字團隊的討論,訂下日曆的目標。但有這樣的動機還不夠,「我們考慮到一般人辛苦寫完一年後,希望拿字體來做什麼?最後我們決定在app加入一個功能,可以圖文結合。」

守寫字團隊企劃Lily(左起)、創辦人Austin和IDD Studio的Timo和Alia合作,守寫字負責技術支援,IDD Studio則是前期調查,最後共同編輯出《我寫的這一年》日曆內容。(攝影:趙世勳)

「你可以用來創造貼文,放在Instagram、Facebook上,拍風景或失戀都可以發文;長輩也可以用來製作長輩圖,我們把這個功能包進來,那就知道除了造字,我們還能用哪?」Timo也分享,前期調查時發現有香港老師購買「你的字」方案,將個人字體用於教學,有朋友因香港反送中事件被帶走時,老師也使用自己的字體寫信打氣,傳遞更多溫度,這讓團隊確定,造字日曆的核心是保存與使用。

至此,目標底定,但不等人的時間已經來到2022年4月。

四名成員異口同聲說:「其實那時候決定要做日曆已經很趕了。」Lily接著說:「這個超可怕。我們編輯內容想像大家大約10月開始會準備買隔年的手帳,但6月時我們收到挖貝的邀請參加計畫,中選後收到通知,8月會舉辦日曆展覽,希望我們可以參與,但我那時候什麼都還沒有,真的超痛苦。」

時間推著編輯工作進行,四個人絞盡腦汁開始思考日曆內容。從消憂解悶的笑話、穿越時空的古今對談、稀奇古怪的世界節日還有經典台詞,通通收錄在日曆中。不同於其他日曆,最困難的是每一天除了主題,還有想辦法讓寫過的字不能再出現。另外還要注意版權,先是和法律顧問確定,也要邀請插畫師重繪,Lily笑說插畫師李昕差點也被逼瘋。

因為需要寫字,團隊更邀請手寫藝術家葉曄、手寫字型師愚魚不時出現在內容中,一筆一畫教學,從基本教學出發,也能融入個人特色筆觸,打造獨一無二的字體。另外紙質也是團隊到了印刷廠,拿起各種筆,一字一句的試寫不同紙質,最後才鎖定單光紙,乍看薄可透光以為是壓低成本,但其實是鋼筆、原子筆都適合的類型,用大部分的筆寫上的字都不易暈開。Timo再次苦笑說:「真的非常棘手,後面還想過一開始說要做日曆是笨蛋嗎?」其他人沒說話,但都用力地點了點頭。

《我寫的這一年》內容多元,包含經典電影台詞。(攝影:趙世勳)

留住手寫字 存下筆觸餘溫

訪談當下,Austin還在趕工寫出app,其他成員則還在忙著處理《我寫的這一年》售後服務。四人暫時沒有打算規劃2024版,一方面是對日曆內容編輯的恐懼還未消除,尚未定調主題,另一方面是團隊都有共識,希望回到推廣字體保存技術的初衷。

守寫字團隊期待未來更貫徹造字並保存的初衷,或許能與KOL或是兒福團體合作。(攝影:趙世勳)

Lily說,未來更希望與知名KOL合作,像是今年推出《2023共識曆》「國師」唐綺陽或是Podcaster敏迪的《2023國際觀察曆》等,由守寫字團隊提供手寫字轉換字體的技術,「像是每天看星座運勢,也可以每天抄一點字,寫一次可以幫助改運。」另外,守寫字也想與兒福團體合作,推出教育版,內容更貼近小朋友,延續《我寫的這一年》方式,為孩子們留下小時候的字體。

訪問尾聲,談起對手寫字的恐懼,疑惑若字不美,有值得留下的意義嗎?

Austin說,「其實我就是那個字很醜的人,一開始也沒太大興趣,是當時的指導教授半強迫的要我做,我是工程師,打字就好了啊!但老師說:『你的字龍飛鳳舞,每個人的字都有自己的個性,都應該被保存下來。』我當時也很傻啦,就這樣被騙了。」

那時開始,Austin自稱是傻傻的開始每天寫1個小時,打程式累了就改寫字轉換心情,幾年過去,Austin的教授才坦言當時他的字的確不好看,現在的才真的漂亮。「我覺得這東西,給點動機、給點信心,其實變化很快。」Austin笑著說:「我現在願意拿出來說,也是想鼓勵大家,創辦人也是一路這樣走過來的。」

告別2022年,你準備好迎接2023年了嗎?或許《我寫的這一年》能為每一天留下紀錄,快樂的字、悲傷的筆觸,都將成為獨一無二的回憶。 

主題照:《我寫的這一年》由守寫字團隊合作工研院的IDD Studio共同打造,期待每個人一天寫一點,一年後造出獨一無二的字體。(攝影:趙世勳)
172.30.14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