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三個人:以當代思維,重塑傳統音樂感官體驗

6月,「三個人」即將推出的《催化效應—融.共感》以音樂與影像、舞蹈共感對話,將長期發展的3條軸線創作理念匯聚呈現,跨域激盪出精采火花。
2022/5/21
文:張瑋珊/攝影:梁大文

「三個人」,由箏演奏家郭靖沐、中阮音樂家潘宜彤及笛蕭演奏家任重組成,為台灣傳統音樂團體中少見以當代思維重塑聲響脈絡,創新展演形式的組合。原來就是好友的3人在2013年成軍,從首張專輯摘下傳藝金曲獎項成為焦點後,一路思考如何突破,並將團體特色與這個世代、不同領域的藝術作結合,這就是6月新點子實驗場製作《催化效應—融・共感》要挑戰的目標。

團長郭靖沐表示:「接下來會以感受出發,考量以往『觀看』舞蹈節目、『聆聽』 音樂展演,較少專注於舞蹈肢體與音樂之間的關係,透過這次組合,讓觀眾感受到3種藝術元素共同詮釋1個聲音作品,並企圖使觀眾思考,這個到底要用什麼方式去理解?」

潘宜彤說,節目起心動念於「動樂、聽樂、看樂3個方向延伸,加入舞蹈、視覺的發展」。架構則回溯到2020年「三個人」赴法國鳳凰劇院進行駐館計畫時,特別委託3位台灣作曲家為他們與絃樂四重奏組合編制的創作為基礎去擴充。

郭靖沐說,以往觀眾觀看舞蹈節目、聆聽音樂展演,較少專注於舞蹈肢體與音樂之間的關係,透過這次組合,企圖使觀眾思考如何理解這樣的關係。(攝影:梁大文)

「本來我們要丟本,後來想到其實我們的文本就是譜,既然如此,是不是透過舞蹈與視覺轉譯文本,跨藝術去產生互文?」任重說明此舉讓他們對與其他領域藝術家的合作,具有相當程度的開放性。藝術家聆聽,捕捉音樂演奏上的聲音訊息,重新再創另一層解讀,構成具象化的視覺效果,不僅實踐多領域藝術融合,也在轉譯過程中,激發出創作火光。

透過3位作曲家的作品,「三個人」根據樂譜的指示和訊息與作曲家討論,任重舉例:「笛子有固定指法,作曲家林煒傑則一個一個試,整理每種可能的吹奏法,彼此討論,企圖呈現笛子最自然純粹的聲音。」他們將2020年法國的音樂記錄提供給影像藝術家進行創作,而舞蹈與燈光設計則是採具體討論,提供他們更多音樂上的訊息接續發揮視覺構圖。

近10年的發展,「三個人」從一開始創團的無設限,到近年的沉澱與梳理,未來將朝著「經典改編」、「跨域合作」、「當代音樂」3種方向深耕。任重補述: 「其實我們一開始組團,除了因為彼此是好朋友,更同時想著:我們需不需要自己的音樂?」

潘宜彤說,《催化效應—融・共感》起心動念於「動樂、聽樂、看樂3個方向延伸,加入舞蹈、視覺的發展」。(攝影:梁大文)

在國樂系學習的他們,演奏的音樂多數來自中國,雖然國樂是一脈傳承的演進,但音樂的演奏詮釋早已隨著世代更替而去脈絡化,當傳統音樂交棒至新世代手中,「三個人」便分別以演奏形式、觀看角度切入,進行重塑。

值得關注的是,「三個人」從演奏身分轉換成創作者後,將傳統民謠改編為平易近人的小品,並持續耕耘委託創作,透過現代作曲家開發演奏技法、拓展器樂聲響的可能,再來,將節目製作視角延伸與其他領域藝術家合作,同時提升自己與觀眾的觀看視野。

郭靖沐解釋:「發展過程中慢慢把這3條路聚焦起來,所以現在可以明確知道如何規劃節目。我們後期的製作走向是以1個節目的概念去發想的,所以樂曲與樂曲間沒有停頓,試著讓彼此間是連貫的。」

任重表示,笛子有固定指法,作曲家林煒傑則一個一個試,整理每種可能的吹奏法,彼此討論,企圖呈現笛子最自然純粹的聲音。(攝影:梁大文)

不管是製作或發想,「三個人」總是扮演彼此的最佳主角,郭靖沐的天馬行空、任重的實作派風格,更有從旁穿針引線後下總結的潘宜彤,相乘之下將持續為當代音樂創造無限的可能。

主題照:「三個人」(3PEOPLEMUSIC),由郭靖沐(右起)、任重、潘宜彤於2013年組成,為台灣少見以當代思維重塑傳統音樂感官體驗的清新組合。(攝影:梁大文)
172.30.1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