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為了胡金銓飄洋過海 陳世偉:他拍戲比較固執一點

在《俠女》替徐楓從竹林高處翻身跳下的香港小伙子,當年為了胡金銓飄洋過海來台灣,又因胡金銓開創的武俠片風潮回不了家。待在台灣逾半世紀,資深武術指導陳世偉白鬢上頭,心底依舊還是那個尊敬「胡導」的年輕武師。
2022/4/24
文:葉冠吟/攝影:王騰毅/照片提供:中央社資料照、影視聽中心、陳世偉

煙霧瀰漫的竹林裡,遭朝廷通緝的俠士們與東廠殺手決一死戰,雙方在刀光劍影中纏鬥得難分難解。為突破僵局,俠女楊慧貞借助石將軍幫助與竹子反彈力,跳彈凌空、翻滾數回再俯衝殺敵,一劍銳利斃命,化解困境。

電影《俠女》不到6分多鐘的畫面,沒有特效,不吊鋼絲,僅靠彈力床與硬底子工夫,卻讓全世界記得原來台灣的武打戲這麼好看,甚至獲得第28屆坎城影展「法國電影最高技術委員會大獎」殊榮,享譽國際影壇。

胡金銓執導的電影《俠女》以精彩武打調度的「竹林之戰」,獲得第28屆坎城影展「法國電影最高技術委員會大獎」殊榮,享譽國際影壇。(照片提供:影視聽中心/版權所有:聯邦影業)

只是時光飛逝,大俠會老,鏡頭背後,那個眼神比《俠女》女主角徐楓還銳利的導演胡金銓,早已仙逝25年,替徐楓從竹林高處翻身跳下的香港年輕武師「陳仔」陳世偉,也成了78歲的資深武術指導「陳師父」。

陳世偉當年為了胡金銓飄洋過海來台灣,又因胡金銓開創的武俠片風潮離不開身,待在台灣轉眼超過半世紀,兩鬢霜白,心底卻依舊還是那個尊敬「胡導」的小伙子。

邵氏片場 胡導一怒來台灣 

「胡導演是民國54年來台灣,我是民國58年,在胡導拍《龍門客棧》之前,台灣沒有武術指導這個詞」,業界尊稱一聲「陳師父」、拍了《俠女》、《龍城十日》、《十萬金山》等近300部電影和電視劇的陳世偉,年近80,思緒依舊清晰,耳聰目明,說話鏗鏘有力,每天早起,都要先打一套拳,身骨硬朗。

陳師父來自香港,從小生長在武術家庭、學習各類拳法,父親是香港國術道派宗師陳斗,演過《鐵馬騮》等功夫電影,陳師父童年常在香港華達片場玩耍,還被找去當孩童演員,8歲就踏入電影圈。

後來陳世偉偶爾到粵劇舞台跑龍套,也曾以武術替身、武師(台灣稱為武行)身分,與謝賢、陳寶珠、蕭芳芳等演員台演出,同期活躍於香港影壇,擔任他們替身或武術助理,被邵氏影業簽約為班底武術指導,牽起他與胡金銓的緣分。

那時胡金銓正替邵氏拍攝他的首部、掀起台港武俠片風潮的名作《大醉俠》,陳世偉和成龍,沒錯,就是Jackie Chan那個成龍,一起在片中當武行。陳師父還忍不住講了個幕後小往事:「胡導演拍戲……坦白講,比較固執一點,每一樣東西都要求完美」,再白話一些,就是拍得慢。

陳世偉年輕時曾是香港邵氏影業的簽約武術指導,忍不住聊起胡金銓拍攝在邵氏的最後一部作品《大醉俠》插曲故事。(攝影:王騰毅)

來台拍片 領先香港20年

在香港影業最為蓬勃之際,邵氏片場每天都忙得人仰馬翻,邵氏影業創辦人之一的邵逸夫,習慣一早巡視每個場棚,劈頭問這是誰的景?得知是《大醉俠》後,便叫製片部把拍攝紀錄表拿來,一看:「蛤,還要拍15天?」邵逸夫狠下警告:「你告訴他(胡金銓),要是3天拍不完,這部片就不要了,把它消掉」。

陳世偉笑言,胡金銓這一聽火大了,直接在1天裡草草收尾,砍掉大醉俠與山賊尾段複雜武打戲,左一掌風、右一掌風囫圇取代,怒氣沖沖地離開香港,來台灣投身聯邦影業,接連創造出經典作品《龍門客棧》與《俠女》,開啟了台灣的武俠片熱潮,也意外把陳世偉帶來台灣。

一談起台灣的武俠片黃金時期,陳世偉眼睛就亮了,「香港的電影,原本比台灣超越20年,最早拍的廣東片都發行、賣到台灣,在西門町紅樓戲院就能看到陳寶珠的黑白武俠片」,話鋒一轉,「但自從胡導的《龍門客棧》和郭南宏的《一代劍王》拍完後,台灣直接超越香港20年」。

導演胡金銓來到台灣聯邦影業拍攝的第一部作品《龍門客棧》大放異彩,打破香港開埠以來,中外電影最高票房紀錄。(照片提供:影視聽中心/版權所有:聯邦影業)

龍門客棧 反攻香港創紀錄

其中《龍門客棧》在香港票房賣破230萬港幣,開創香港當時開埠以來,中外電影最高紀錄,陳世偉哈哈大笑,「這讓邵逸夫眼睛瞪得大大的,直呼我怎麼放走這樣一個人,就抓著胡金銓要告他,最後還是聯邦賠錢給邵氏,我到台灣來,也讓聯邦陪了20多萬」。這又是怎麼回事?

陳世偉娓娓道來,原來胡金銓籌備《俠女》拍攝時,希望聯邦影業再幫他找2個武師,「不要台灣的,就要香港武師」,因爲先前台灣盛行台語片,動作場面不多,有拍電影經驗的武師、或台灣稱呼的武行更是罕見。

那時陳世偉剛替邵氏影業新作《鴛鴦劍俠》的演員秦萍當動作替身,得在走廊打過幾招後,騰空跳下,再利用彈床反彈,直直跳入僅一人大小的古井,危險難度相當高,卻僅拍1次就完成,精采表現讓聯邦影業的老闆張陶然印象深刻。

當聽到胡金銓的要求後,張老闆便豪爽替24歲、還是邵氏班底的陳世偉付了違約金,請他帶著師弟杜偉和(後來演過《英雄本色》、《龍行天下》)跨海來至《俠女》劇組。

陳世偉說,導演胡金銓(右)對於打鬥動作要求十分嚴格,都會親自指導,每個動作至少都得做上40、50次才會合格,因此大家看到胡導都相當害怕。圖為胡金銓指導女主角徐楓(中)在《俠女》演出。(照片提供:中央社資料照)

竹林大戰 替徐楓縱身一跳成經典

陳世偉永遠記得,工作總喜怒不形於色、嚴肅的胡金銓,見到他們時竟然笑了,「胡導看到在邵氏就認識老朋友特別開心,但也相對嚴厲」,光一個左手拔刀的畫面,陳世偉就被要求重拍36次,哪裡不對也不敢問,只敢乖乖聽口令執行,連武術指導韓英傑也相當尊重胡金銓的要求,更遑論當時演戲經驗不多的徐楓、石雋,「每個人一個動作,最少都得拍個40、50次。」

「胡導演習慣畫分鏡,每個動作都有設計和要求,現場也會先套過一次給我們看」,陳世偉指出台灣的「武術指導」制度,就是由胡金銓引進,讓經過設計的武打場面在銀幕上更加流暢精彩、一氣呵成。

其中被影迷奉為經典的「竹林大戰」,就是陳世偉和師弟的重點場次,兩人飾演紅衣東廠殺手,與俠女徐楓和石將軍白鷹在南投溪頭的竹林裡跳躍、追逐、廝殺,各有3秒亮相的大特寫。

陳世偉當年在《俠女》裡扮演紅衣東廠殺手,有長達近3秒的亮相,現在談起當年拍攝往事仍如數家珍。(攝影:王騰毅)

在還沒有動畫特效的年代,全程宛如輕功的動作,僅靠彈簧床和武師硬底子工夫,還得謹慎遵守胡金銓的動作走位要求,陳世偉笑言:「就算在竹子裡面翻滾,胡導也會規定在哪段竹子區間亮相與出鏡,前一根、後一根都不行」,這部電影光是他們與杜偉和師兄弟倆的戲份就拍了2個多月。

「有一幕白鷹托起徐楓的腳,在高空中轉彎,往下一插,把我師弟給插死了,跳下來那個鏡頭的替身就是我」,陳世偉在螢幕裡指出那看不清面孔、穿著徐楓戲服的身影說道。

其中那幕往下俯衝、面部朝下的鏡頭,更是劇組另外在日月潭側搭了7節高台拍攝,以保護武師人身安全。「通常武行做危險動作墜地時,都是背朝下,背繃緊拱著,還能挺過,但用其他地方著地,人一定就沒了」,陳世偉強調,由於劇情要求得臉朝下墜落,落入水中至少還有緩衝,劇組更同時用3部機器抓角度,僅跳一次日月潭就完工。

當年24歲的陳世偉,在《俠女》中擔任徐楓的替身演員,從竹林高處翻身俯衝殺敵,成為全片經典畫面之一。(照片提供:影視聽中心/版權所有:聯邦影業)

這還不是陳世偉替身掉落的最高樓層,在另一部電影《飛龍山》中,導演為了想展示角色輕功飛起動作,要求他在5層樓高的10節高台墜落,在還沒有安全氣墊床的年代,只有榻榻米、海綿墊和紙箱作為保護措施,更遑論當時現場風大到,讓高台在架設過程連續倒了3次。

但陳世偉也只拍一次就OK,他說,不是他厲害,而是替身沒有take2,「因為可能摔一次就沒有了」。有個年輕同行替歌手王傑拍MV,重複拍攝從4樓跳下來的鏡頭,到第5次就出事,因脊骨斷裂導致下半身終身癱瘓,「我現在從頭到腳,也沒有一個地方是完整的」,忍不住嘆了口氣。

「胡導不會對武師這樣,知道有危險鏡頭,只要攝影師說OK,通常就不會再要求替身多做幾次,除非有特殊情況,他也一定會明確表達需要什麼動作,你能不能再來,要不然就明天或後天,當天不會再要求替身再做一次」,陳世偉語氣裡,滿是尊重與信任。

做客胡導家 先喝茶,再抽菸,再喝酒

如何形容胡金銓這個人?陳世偉說,他坐在導演椅上,嚴厲、不講情分,所有人看到導演人影走過會怕,還得站挺問候;但離開導演椅,下了戲,他卻暖心好客,常邀自己到家吃飯,畢竟小伙子從香港來台灣人生地不熟,「胡導最早叫我『小陳』,但我跟導演說,我年齡也不小,他叫說『好,那叫陳仔』,現在同一輩的都習慣叫我陳仔」。

陳世偉更難忘,作客胡金銓家中總有3步驟:「先喝茶,再抽菸,最後喝酒」,胡金銓像本百科全書,什麼都懂、什麼都聊,也會叮嚀:「你們武行啊,千萬要記得,好好保護自己,不要亂花錢,錢要存起來」,是嚴師,也是同在他鄉打拚的暖心大哥。

自胡金銓拍完《龍門客棧》後,台港迎來更熱的武俠片潮,陳世偉戲約不斷(第三排右1),也在王羽(右大圖)自導自演的電影《獨臂拳王》中擔綱武術指導。(圖片提供:陳世偉)

迎來黃金年代 瘋狂拍武戲

只是自《龍門客棧》上映後,台灣迎來60、70年代的電影增產期,最瘋狂時,一年製作電影量超過230部,其中2/3還都是武俠片,四處都在找武術指導,來自香港的武師陳世偉便成炙手可熱的人物,走在西門町路上,常被半路攔截,塞訂金、遞劇本,要陳世偉趕緊來拍戲,因為不只大部分演員沒動作經驗,導演更是不懂。

陳世偉又講起了2個小故事,有回他被請去劇組教資深演員馬驥,在鏡頭前蹲好馬步、擺功夫架子亮相,當時馬驥早以《白雲故鄉》獲得金馬獎男配角獎,但教了半小時還是有些不得要領。

馬驥突然開口問他:「陳師父,請問你學功夫學多久了?」自小學武術的陳世偉回答:「齁,我學了整整20多年」,沒想到馬驥聽完後說:「喔,20多年呀,我才學了15分鐘」,讓陳世偉哭笑不得。

另一則是常在片場發生的事,當電影文戲拍完,一到武戲,很多導演就會丟一句:「陳仔該你了」,就走出片場抽菸、吃飯,甚至有導演荒謬直喊:「陳仔,拍打(拍攝打戲)四百呎(的底片長度),剪出來有兩百呎就可以了」,一樣揮揮手、拍拍屁股離開。在那時,陳世偉總會特別想念胡金銓對動作場面的藝術堅持與認真神情。

不過胡金銓嚴格要求劇組所有演員、工作人員都得全心投入,不得兼任其他工作,拍攝進度卻又無法加快,「拿了人家的錢,沒辦法抽身啊」,身上戲約滿滿的陳世偉回不了香港,也沒辦法參與胡金銓作品,儘管私下常聚會吃飯,但兩人幕前最後的合作,就這樣止步於《俠女》,隔了好幾年,再聽到要合作消息,那是《華工血淚史》。

俠女成絕響 胡導精神長相左右

「我永遠記得,那時候他要飛到美國去時,我送機時跟胡導說,早點回來,我再等你抽煙喝酒」,講到兩人最後幾次碰面畫面,陳世偉的聲音沒再像先前那般宏亮。

80、90年代的武俠電影市場早已不是當年榮景,胡金銓對電影的藝術理想堅持、精益求精不曾改變,卻難以被商業市場接納,晚年默默定居美國,低調籌備著想了近20年的電影《華工血淚史》。

陳世偉說,胡導也曾和他越洋通電話聊到劇本,邀請老友參與,就在《華工血淚史》臨門一腳開拍前,胡金銓卻因心臟手術意外驟然離世。「我一直記得我爸爸說的,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沒人再喊著陳仔喝酒、抽菸,讓陳世偉神情些許落寞。

問起是否還記得胡金銓說過什麼讓他印象深刻的話,陳世偉說,每句都深刻、每句都難忘。

「我跟著胡導演學很多東西,我從來沒有看過一個導演,是片場最早到的人,從來沒遲到過,相當尊重這個職業。常常都說家教很重要,我們這群胡導帶出來的演員,每個都競競業業,跟著胡導演的精神走」。

陳世偉與胡金銓私交好,卻僅有和胡導合作過《大醉俠》、《俠女》兩部作品,遺憾沒能見證胡金銓生前籌備最久的作品《華工血淚史》開拍。(攝影:王騰毅)

到了採訪尾聲,陳世偉說,年過半百後,逐漸淡出拍攝工作、不當替身,畢竟再結實的身體也是肉身做的,轉而開班訓練武行、教教拳法,也曾擔任台北市演藝工會總幹事,熱心服務影視從業人員,尤其是幕後工作者,「有很多資深武行身體也不好,這一兩年也協助他們申請疫情的補助款」。

他更感性分享金馬獎女配角呂雪鳳得獎時致詞影片,尤其那段提及幕後工作者的部分:「演員已經很辛苦,但不管怎樣我都有鎂光燈、都有照片,可是幕後工作人員,他們今天站在台上,明天就人們忘記他了。希望把焦點多給幕後的工作人員,多給他們一些鼓勵,他們才是最大的功勞者。」讓陳世偉格外有感觸。

陳世偉坦言自己有個心願,希望能開設一個台灣演藝文化博覽館,展示過去片場拍攝方式與台灣演藝名人堂。(攝影:王騰毅)

心中有夢 成立博物館重現武俠精髓

不知不覺,年紀早已超車先行離開的嚴師胡金銓。陳世偉坦言不知道自己還能熬多久,但他有個心願總想在闔眼實現。

「我想要開設一個台灣演藝文化博覽館,館裡典藏拍攝老器材、展示《龍門客棧》怎麼搭建,還有每日表演,重現《俠女》竹林大戰怎麼跳彈床,道具刀如何相當寫實地刺進演員……」陳師父越講越起勁,比手畫腳,彷彿用手指上演一場精采武打大戲,靈活地不像個老者。

而館內還有個重要的一隅就是台灣演藝名人堂,陳世偉不希望曾為台灣影視耕耘的幕前、幕後工作者被忘記,語氣放慢,再放慢:「千萬要記得,胡導演的《龍門客棧》打響了台灣的招牌,讓全世界都知道台灣」。

那個站在攝影機後面的大俠導演肉身已遠,但俠風俠骨拓在了底片和劇組的眼底、心底,在流淌不止的時光裡。年紀大了少喝酒,就倒杯茶,點根煙,敬那抹不曾消失的俠影。

來自香港的資深武術指導陳世偉當年為了胡金銓的《俠女》來台灣,意外駐足了半世紀,儘管已年近80,依舊身手敏捷、拳法俐落。(攝影:王騰毅)

172.30.1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