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尹錫悅戒嚴風波 看韓國人的示威文化
這次事件似乎也促成了世代間的溝通。許多過去被認為「不關心政治」的年輕人走上街頭,還將應援手燈等偶像流行文化介紹給年長一輩,8年前要求朴槿惠下台的燭火集會,在8年後變成百花齊放,示威不只有群情激憤,還有平時缺乏的交流。
原本是單純連絡用的電話,陸續增加了鏡頭、通訊協定、全球定位系統等功能,不斷強化的運算能力和演算法,搖身變成智慧型手機。
這個革命性的載具,出門可以不用帶地圖、錢包、相機和電視,隨時隨地都可以連網,輕易取得內容和散布訊息,模糊了傳播者和接收者的界限,改變人跟人的交流和日常生活型態。
曾幾何時,手機扮演起陪伴和塡充角色,占滿破碎的時間,喜歡吃什麼、愛聽什麼歌、在那裡打卡等,好多秘密手機都知道。這項科技不斷刺激和占領身體感官,引用McLuhan說法,手機不僅是一個冷媒體,而且是接近絕對零度的媒體,需要竭盡全力來應付它且深陷其中。
這個透光螢幕,需要高度參與感,卻也把身體困住了。手指滑一滑、眼睛動一動就能擁有全世界,但腳仍然留在原地,一步也沒跨出。當自以為越來越接近這個世界,身體其實那裡也沒去,只覺得愈來愈累。
都知道不該浪費這麼多時間在手機上,卻控制不了自己,手機焦慮、依賴、成癮成了病症。低頭族當久了,也該抬頭看看眞實世界,適度放下手機,想想看上次牽手、握手是什麼時候,做個有溫度的溝通,用腳去認識這個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