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尹錫悅戒嚴風波 看韓國人的示威文化
這次事件似乎也促成了世代間的溝通。許多過去被認為「不關心政治」的年輕人走上街頭,還將應援手燈等偶像流行文化介紹給年長一輩,8年前要求朴槿惠下台的燭火集會,在8年後變成百花齊放,示威不只有群情激憤,還有平時缺乏的交流。
自捷運昆陽站步行出閘,15分鐘後抵達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碩大建物外頭仍架著施工圍籬,颯颯強風把一旁整排「北流來襲」旗幟吹得啪啪作響,排隊等候入場歌迷的興致卻絲毫不減,一場測試演唱會,即將在此首度引爆。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表演廳今年2月取得使用執照,為配合驗收作業,4月27日以「北流來襲」為題進行場館測試演出,找來滅火器、茄子蛋等人氣樂團表演,並針對場館空間、硬體設施、聲學、噪音及進退場動線等項目進行測試,這場演出一開放線上索票,1分鐘內就被搶光。
這是「北流」首度開放外界一窺內部面貌,讓1400位民眾率先體驗表演廳搖滾區,並藉由「音樂連續化,舞台極大化」為概念,進行2個多小時的演出功能測試。當天我抱著雀躍心情上二樓觀眾席,準備體驗一場別開生面的視聽饗宴,也不禁沉浸其中想像,明年試營運後,在此舉辦的各種流行音樂表演,會如何征服來自各地歌迷的感官。
北流的寬舞台和一、二、三樓觀眾席靠得很近,比小巨蛋二樓以上又高又遠的座位親民許多,很適合和粉絲互動,同時達到音樂交流的共鳴效果。舞台LED燈光可以照到台下每個人的臉孔,左右兩側幾乎沒有視線不良區,僅有二樓後方座位區,因三樓看台傾斜設計加上座位斜度不大,一旦前排有坐人,幾乎只能看前面人的後腦勺,將近一半視野受到影響,多少感到有些可惜。
不過當天表演測試內容,從弦樂、打擊樂、阿卡貝拉到電音、饒舌、搖滾、抒情等曲風穿插,為流行音樂呈現小單元至集體組成創作的多元面貌,進而取得各種測試參數,不得不說,這2小時的演出,真是讓人看得很過癮。
十多年來,北流歷經結構調整、預算吃緊、流標等狀況,始終無法「轉大人」,讓很多音樂人和產業界盼了又盼,如今終於露出曙光,預計於2020年正式營運。
細究北台灣音樂場館規模,從小規模的「河岸留言」、live house,到容納1000人左右的華山legacy、2400席的國父紀念館和3000席的台北國際會議中心(TICC),再跳下一階段便是上看1萬2000人的台北小巨蛋和1萬8000人的南港展覽館,對眾多音樂表演者而言,TICC下個挑戰目標就得進攻破萬人的場館,無疑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
多年前曾在台北聽一場集結眾多日本一線動漫聲優歌手的演唱會,也許是主辦方評估可能票房之後,選擇台北國際會議中心作為演出場地,然而當熱血沸騰、節奏動感的人氣動漫音樂,遇上在會議中心揮舞螢光棒、抓著椅背狂嗨跳動的宅宅們,那是多麼衝突的奇妙體驗,因為燈一亮瞬間就變成開會場景,那衝擊感十足的畫面,至今依舊令人難忘。
看/聽一場演唱會,除了期待欣賞完整live演出,對我而言,更多是享受當下的音樂氛圍,把自己放逐在一首接一首的歌曲中,敞開感官隨節奏直覺晃動,忘卻場外一切煩憂,而相較綜合室內多用途表演場館的小巨蛋、國父紀念館等演唱會場地,專為流行音樂展演所設計的北流,,就讓常採訪演唱會工作的我期待不已。
即將落成的北流表演廳足以容納6000名觀眾,為中型表演場域提供更好的選擇,對不少音樂公司、展演單位而言,無疑能減少更多票房風險,我相信,未來勢必有更多兼具質與量的音樂展演和live show,不僅能孕育更多新銳歌手和樂團,也讓他們的表演實力得以逐步成長,累積挑戰更大型表演舞台的信心,對粉絲而言可說是一大福音,
北流除了能彌補北部中型表演場域的斷層,更加分的是,場內外的噪音與共振實測目前都在官方滿意的標準範圍內,勝過小巨蛋因恐於觀眾集體跳動引發共振的演出隱憂,未來北流可望成為體感效果檔次達到MAX的展演空間。
已聽說有不少海內外表演團隊前來詢問檔期,北流從計畫核定到完工熬了十多年,終於要轉大人了,期待它獨當一面的那一天到來,為台灣流行音樂界颳起一陣新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