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外冷內熱的部長

不是只有我看到一個很不一樣的部長,顯然很多人也都看到了
2019/1/20
文:鄭景雯

「糕渣」是種宜蘭食物,色白,格局方正、額角規矩,看起來就像是油炸過放冷的豆腐。雪隧在十多年前開通時,有次出遊恰巧在桌上見著了這東西,想當然爾,我立刻就伸長了筷子夾起來,緊接著張了嘴就咬了一口。

想不到這看上去人畜無害的「冷」玩意兒,裡頭竟然爆出熱漿汁。這糕渣極其燙嘴,但我忍不住還是又夾了一塊,愛上了它「外冷內熱」的口感。

最近文化部長鄭麗君是風頭上的人物,她看上去大抵就是規矩端正,講起話來不慍不火的,有時候甚至像尊冰山美人。但我總感覺,這位女部長的心中,有個讓人很滾燙的核,有些事情她看得比任何人都重,也看得比任何人更熱切,就像「糕渣」。

一月上旬,前行政院長賴清德率內閣總辭,每回只要碰到內閣異動,記者總是忙翻天,多半得先確認各個部會首長的留任或去職。若是留任,謝天謝地,新聞可以簡單處理;去職就麻煩了,得趕緊追問繼任人選,並且補上接任者的人物稿,以及約專訪談論願景想法。有時不免暗自希望負責的部會首長都能留任,還可減輕寫稿壓力。

然而這一次鄭麗君的去留,完全顛覆了我入行跑文化線近10年的經驗。鮮少有一位文化部長的留任新聞如此被看重,這當然是因為鄭麗君在內閣總辭後,先在臉書發文表達不願留任,要離開政府團隊、回到民間。其後,震波如漣渏般的席捲文化圈,藝文、影視圈火速在短時間內發起「文化向前走,部長不要走」公民連署。

由於不留任的消息保密到家,發佈前只有部長辦公室的幾位幕僚知情,現任行政院長蘇貞昌,似乎也是在鄭麗君發文後才得知,文化線記者更是措手不及。

消息公布後正好遇上週末假期,那兩天心情懸在半空中,一來是得知鄭麗君辭意堅定,週末都在辦公室打包,但又無法確認接任人選;二來有點不捨她去職,她能在兩年半的任職期間,讓不少文化法案通過,並且前所未有的爭取到文化預算超過總預算1%,確實為文化圈爭取到不少權益。

「外冷內熱」的鄭麗君,在眾人挽留下續任部長(中央社記者孫仲達攝影)

故事最後「峰迴路轉」,鄭麗君在最後一刻決定留任,雖然過程有如坐雲霄飛車,文化部員工的歡送影片早已製作了一半,鄭麗君幕僚也把辦公室收得精光,但一位文化部職員說,「雖然白做工,但結果很值得。」

翻閱歷任文建會主委、文化部長的背景,多半是以作家、文人、文化學者之姿接任,和鄭麗君一樣有著立法委員身份,擔任文化首長職務的佔少數。因此在兩年半前她被任命時,外界仍保持觀望態度,畢竟對時常在展現自我的藝術家、文化人來說,會做事的部長比會作秀來得重要。當然,有些立委也很愛秀,但鄭麗君顯然是另一種,問事犀利,但極其理智,幾乎不帶渲染出來的情感。

鄭麗君上任後,她更把過往當立委時的問政鋒芒轉趨內斂,文化部推動的各項法案,她一一舉行諮詢會議,放下身段聆聽、整合業界的聲音,一位電影工作者說,「很多人說藝文圈最難搞、很機車,但鄭麗君花很多時間跟大家溝通,讓大家信任。」

雖然鄭麗君的發言,三句有兩句脫離不了政策,有時內容生硬的像在聽教授講課。而且她的言談如同她的外貌,不笑時看起來有些高冷,難以感受到她的情緒。時間久了會發現,她有她的信念,不容動搖,例如面對人權議題時,每次聽到政治受難者受迫害的故事,鄭麗君就難掩內心激動、感動落淚,希望透過轉型正義,平反受難者冤屈。

她最近在一場台星合製跨國戲劇「你那邊怎樣/我這邊OK」開鏡發布會的致詞,我感受到留任後的她,越來越把內心充滿熱情的一面逐漸展現出來。鄭麗君那天幽默笑說,「過去幾天大家都在擔心,文化部你那邊怎樣?今天跟大家報告,我這邊OK了。」

作為一個政治人物,鄭麗君開創許多文化政策的開端,那是「大破」,接著更難的是「大立」。她必須開始執行並完成那些繁瑣的細節,如果失敗,政治之路不見得能一路順遂,急流勇退或許才是最好的選擇。

然而,鄭麗君靠著專業和執著的態度,感動了文化界,無論是蘇貞昌三次電話挽留,抑或是1513名文化界人士的連署,都「打動」了這位政治人物冷冷的外殼,一個有熱度的人,果然是無法棄好友於不顧。廚房越來越熱,但她待了下來,她知道自己的使命還沒完結。

「糕渣」這種東西,看上去冷,咬下去熱,鄭麗君理智的外表裡,或許真正有種滾燙的感性,比那些政治算計更有重量。

172.30.14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