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曙光乍現:龐文真、何飛鵬回首台灣電子書來時路

國際業者來台插旗,背後代表的是本土電子書業者十多年來的努力和血汗
2019/1/19
文:鄭景雯、汪宜儒/攝影:吳家昇(何飛鵬)、裴禛(龐文真)

不過是這兩年的時間,國外兩大電子書業者先後來台插旗,加上強勢通路博客來的大舉進軍,電子書在台灣,後勢究竟如何?

2018年年底的兩個現場是這樣的:在Readmoo讀墨的年度閱讀報告會場,執行長龐文真分享了一張張曲線攀升的圖表,「電子書數量、銷售量,與電子書閱讀時間,都翻倍成長。」另一處,是台灣數位出版聯盟的座談會,現場來了一百多家業者,「以前要大家做(電子書)都不理你,現在是問:要怎麼做?設法教我們怎麼做?」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說。

讀墨2018閱讀報告內容一(讀墨提供)
讀墨2018閱讀報告內容二(讀墨提供)

將時間倒回2007年的11月19日,全球最大的網路零售商亞馬遜(Amazon),推出一款名為Kindle的電子閱讀器,自此,全球出版業者都面臨了轉型關鍵時刻,台灣是自是無法置身事外。

回顧台灣的電子書發展,大約從2008年開始。台灣出版業在當年度國際書展上首度喊出「數位閱讀元年」、「電子書元年」的口號,同年,台灣數位出版聯盟成立,後續又有電子閱讀產業推動聯盟(2009年)、台灣電子書協會(2011年)的組織誕生。

那時的口號響亮,但只聞樓梯響,市場反應小。畢竟在那年頭,全球環境不景氣,相對電子書在台灣承受格式、載具、網路頻寬限制等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干擾,紙本書市場相對可為可守。

2012年,一路催生相關聯盟與協會的幕後推手、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策略性投資Readmoo讀墨,提供繁體中文EPUB電子書。土生土長的Readmoo,後又發展出專為繁體中文閱讀而生的電子書閱讀器mooInk,不讓飄洋過海而來的Kindle與Kobo專美於前,也正式掀開台灣電子書發展的新扉頁。

何飛鵬是台灣中文電子書的推手之一

閱讀不變 載具變了

走進Readmoo讀墨辦公室那一天,有點意外,因為雖是電子書的服務平台公司,辦公室各角落卻堆疊、散落著各類實體書籍。其中,讓人驚喜的一落書,是過去一直堅持不進電子書市場的某出版社最新作品。在那天的整場訪談中,談話總是冷靜也不顯過份情緒的龐文真,對於成功說服該出版社加入電書行列一事,難得顯露了興奮神色。

從2012年起,Readmoo一腳踏入台灣電子書市場,從最初「只有電子沒有書」的荒漠境地,到2018年年底,已有1700家出版社、90000本書與Readmoo平台合作上架。(註:2013年時,合作出版社僅260家,上架12000本書;2017年,合作出版社達800家,上架60000本書)2017年,他們更推出專為繁體中文閱讀而生的電子書閱讀器mooInk。於是,從電腦、平板、手機App到閱讀器,Readmoo的數位閱讀版圖自此完備。

龐文真

「出版業寒冬到來」的說法,已經說了好多年,有些人對此很悲觀,覺得現代人都不讀(實體)書了,但在龐文真眼中,與其說「讀書」,更該談的是「閱讀」,她很肯定,「閱讀的需求其實從未消減,只是人們獲得知識的方式不斷更新,載具變了、形式換了,從樹皮、羊皮紙到現在的平板、手機。」

記者出身的龐文真,多年前曾赴芬蘭採訪NOKIA總部,那時還沒有觸控式手機,是手機僅作為單純通訊工具的年代。她說NOKIA當時推出了第一支能上網的手機,她為之驚嘆,「那太厲害,就透過那個小手機、小螢幕,能帶你接觸全世界,可以從中得到的東西太多。」

大概是從那時起,乘載知識內容的載具日新月異且充滿各種可能的觀念,就在龐文真腦裡生了根,因此也不難理解,何以她敢於大膽投入電子書市場。

突然,龐文真說起改編自《火星任務》的那部電影,但她分享的重點不是劇情,而是太空人帶上火星的閱讀器,「電子書的優勢就是可以這樣被帶出去,而且是跨星球的。」或許「跨星球」這說法,對當前的一般大眾而言有點遙遠或誇張,但實際上,只要去想「跨縣市/跨國」,若要將書籍帶著走,確實有電子書會方便得多,這也是她力推紙本書該變成電子書的原因。她說,有用的、有趣的內容,必然有人讀,最終只是載具媒介不同的差別。

出版社終於願意投入 卻還是最在意紙本

「做電子書是必然的發展,有紙書就一定會朝電子書發展。」何飛鵬如此堅信。他在2012年決定投入做電子書,當時台灣電子書市場還很小,數位出版的佔比連1%都摸不到邊,以這樣的數據來看,當時他決定要砸錢投入這個未知的領域,確實需要足夠的勇氣,「我只是沒想到台灣啟動得這麼慢、成長那麼慢。」

何飛鵬掐指算了算,從2012年投入做電子書,他持續做了7年,台灣電子書市場才慢慢有了起色,「原本以為花3年就能看到成果,現在花了比原來還要多一倍的時間,才看到一點點曙光。」

這一路,篳路藍縷。回想初期在台灣推動電子書,何飛鵬說,「一開始出版社都不願意投入,最主要還是讀者閱讀行為還不成熟,」再加上過往將紙本轉製為電子的過程費工、耗時,投入的成本與回收不成比例,傳統出版業者多半興趣缺缺。

因此,除了得不斷說服出版社加入電子書的行列,Readmoo也從初期就開始推廣個人電子出版,擴大電子書的數量。其實,在龐文真眼中,電子出與紙本書是相互拉抬而非競爭的角色,像是暢銷的《羊毛記》,最初就是作者自費出版成電子書爆紅後,被出版商相中出版紙本書的最佳範例。

近兩年,Readmoo合作的出版社雖多了,卻也出現另一個現象:有些出版社仍堅持先出版紙本,過了6個月後再讓電子書上架。這結果其實讓許多電子書的讀者跳腳,紛紛抗議:為什麼不能同步。龐文真苦笑,一般出版社還是最在意紙本。

她隨口說了個故事:之前某出版社很堅持6個月後才能有電子書上架,那陣子,他們有本暢銷書上市,許多讀者不斷詢問何時才有電子書,「我們只好去拜託出版社,先讓我們上架賣一天,一天就好。然後我們告訴讀者,錯過今天,再等6個月。」結果,不僅是電子書賣得好,原本銷量也開始下滑的紙本書竟又隨之衝起一波購買潮,「出版社開始發現,原來電子書與紙本書兩者並不互斥,且有相互拉抬、再度宣傳的效果。」

何飛鵬也分享,暢銷書的定義在近年已然轉變,形式也悄然移轉,像是紙本書銷售2000-3000本就可稱為暢銷,電子書若賣得好,單部作品也能賣到近千本。像是2017年作家林奕含過世後,她的遺作《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熱銷,各大書店、通路全都缺貨,讀者轉而購買電子書,據稱銷售20000本。武俠小說家金庸2018年10月底過世後,金庸作品集電子書每週在Google Play圖書銷售數千冊,堪稱2018年最快賣破萬本的長銷書。或許這些都是個案,但也讓還在觀望中的出版業者,願意跨出大門,伸出雙手接觸。

台灣市場長路漫漫 未來還是得比氣長

市場開了,競爭者也多了,龐文真對此倒是樂觀,她認為這是正面激勵,也是對整個市場的宣示:「電子書不可逆,成氣候了。」

從2016年到2017年,台灣電子書市場成長了3倍,2017年電子書市場佔了近3%,2018年佔了近4%,何飛鵬露出笑容說,「終於看到台灣電子書市場要起來了。」他樂觀看待台灣電子書未來的發展,認為以這兩、三年市場的成長趨勢,推估2019年電子書整體市場可達5%,後續每年若能成長2%,屆時到了2021年,電子書市場就能接近10%,推估市場一年電子書銷售額可達新台幣20億元。

市場傳言亞馬遜(Amazon)將進駐台灣,面對國際電子書平台業者接連來台插旗,何飛鵬認為,亞馬遜最快也要到2019年第2季後才可能進到台灣,「但國際大手會進來,代表大家重視,市場反而會成長得更快,對台灣電子書市沒有太大影響,反而會加速電子書的閱讀行為更為普遍化,對整體閱讀來說是好的」,唯獨對本土電子書平台有壓力。

不過何飛鵬認為,「台灣電子書平台業者,本來就要走得更快、要做更多事」,他提出4個提升電子書市場的關鍵,要有好的閱讀檔案格式、紙書轉製率要再提高、書價格合理、良好的電子閱讀設備,這四項做好,電子書平台會員數自然就會增加。

龐文真說,這幾年Readmoo不斷說服大家出版電子書,一步一步,將市場擴開成當今規模,終於,連國外業者也來了,「這再度驗證這確實是存在的市場,我不會擔心,是因為我相信閱讀是很依靠在地的市場,我們就長在台灣,知道在地正流行什麼、需要什麼,也能第一時間跟讀者、出版業者互動解答。」面對越來越多的出版社與個人出版的加入,她滿懷感謝,「他們開始理解電子書,也瞭解我們這裡是一群跟他們一樣愛書的人,於是他們開始願意跟我們分享,我們也有了越來越多討論。」

對龐文真而言,「好的東西,好的內容,就要用最方便的東西傳播出去,這最重要。再過幾個時代,要傳到其他星球的。」面對還沒有棄守傳統想法的出版社,她打趣:「總有一天等到你!」

不過,面對這幾年國外電子書市場成長趨勢逐漸呈現停滯狀態,何飛鵬認為,「除非讀紙本的人死掉,數位原住民才會成長為習慣看電子書的讀者,」但這需要很長的時間推移過程,否則紙書、電子書各佔市場50%的黃金交叉點,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何飛鵬笑言,「台灣電子書現在連5%都不到,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好奇這麼多年,何飛鵬投入上億元在做電子閱讀器、電子書平台,難道沒想過放棄?有著一頭銀白髮的何飛鵬搖搖頭說,「不能不做啊!放棄就是半途而廢,一切都血本無歸,什麼都沒有。」

172.30.1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