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千年一問 父子一路:鄭植羽與他的鄭老師

在兒子心裡,失根的父親是為了台灣打知名度,爭一口氣
2018/5/27
文:江佩凌/攝影:吳翊寧

「人往往忙得忘了『人』的時候,春秋戰國中許多豪情、亮麗的人物,就很自然地吸引了我,那種為了理想、執著而勇於燃燒自己的情懷,時隔數千年,依然讓我感動不已。亂世中淹沒不了光芒四射的人性光輝,反而襯出人的價值。」

這是鄭問1990年在日本漫壇出道連載作品〈東周英雄傳〉裡所寫的文章,如今讀來,鄭問彷彿也在描繪著自己。那麼,拿畫筆的鄭問,和放下畫筆的鄭問,是什麼模樣?

一度封筆的亞洲至寶

儘管被日本漫畫界封為「亞洲至寶」,然而備受日本漫壇重視的鄭問,也曾有過灰心「封筆」的時期──2003年起決定赴中國跨足遊戲美術領域長達約10年,期間未發表任何漫畫創作。

每個人都好奇,鄭問當時是怎麼了?追究鄭問離開和日本合作的原因,追隨鄭問最久的「學生」、也是鄭問兒子的鄭植羽談起這段往事透露,起初和鄭問合作的漫畫團隊,願意放手讓他自由發揮,然而後來新團隊接手,卻要求畫出更商業、暢銷的作品,這與鄭問創作理念不合,因此萌生倦意。

對漫畫家而言,連環漫畫截稿前往往是十萬火急的時刻,鄭問在交稿前幾天都無法睡覺,長久下來身體負擔沈重。看著父親封筆轉投入其他領域繼續創作,鄭植羽雖然一方面感到可惜,但也替父親「可以喘口氣」、和家人有更多時間相處感到高興。

2011年底,鄭問結束了因遊戲美術工作長居中國的狀態返台,2012年代表台灣參加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在封筆多年後希望能藉此行重拾畫筆。當時他還為台灣館繪製主視覺「勿生小像」,帥氣的劍客臉龐搭配水墨畫風,為台灣館留下美麗景象。但一直要到4年之後,鄭問才真正重新展開漫畫創作。

走上父親的道路

今年31歲的鄭植羽,戴著眼鏡、留著率性的鬍子,容貌看上去和父親非常相似,十分有畫家氣質和風範,採訪這天他比預定時間早到,面對鮮少接觸的訪問場合,看得出來多少有些緊張。儘管鄭問是父親,鄭植羽卻慣稱他為「鄭老師」,聊起最熟悉的老師,終於侃侃而談。

鄭植羽從東吳日文系畢業後,曾考慮赴日本攻讀藝術學校,但認為「光讀日文好像也不夠,還必須搭配一個專業,那時就考慮到畫畫」。鄭植羽說,起初父親並未要求他要走一樣的路,「可能覺得這條路比較辛苦,也沒有特別強迫我。」

他鼓起勇氣主動向「神人級導師」父親表示想學畫畫,起初鄭問非常反對,但鄭植羽拿出大學時期嘗試畫圖的作品試圖說服,「(父親)可能看到我的決心」,終於接受,因此鄭植羽自2012年起開始跟著「鄭老師」學畫圖。這個時間點,差不多就是鄭問決定重拾畫筆的年份,或許鄭問受到兒子想學畫的影響,鼓起了重拾畫筆的決心。

「一方面老師覺得我還可以塑造一下,一方面也很高興父子可以一起畫圖。」鄭植羽說,曾聽母親說鄭問時常不經意提起「能和兒子一起畫圖很高興。」鄭問更曾向好友提到:「兒子當兵回來後說要從事寫畫創作,我又驚又喜,怕兒子當漫畫家太累、太辛苦,但也好開心有兒子能繼承自己事業。」

鄭植羽說,2013、2014年間,鄭問主要和台灣華義子公司「原爆點」合作,製作遊戲「戰神魔霸(God of Destiny)」,該遊戲以東西方神魔之戰為主題,收錄包含中國、北歐及希臘神話的各路英雄,完成近100個設定作品,特別的是,鄭問還攜手鄭植羽完成一幅長200公分、高170幾公分壓克力手繪作品,留下父子共同完成的紀念性作品。

直到2016年,鄭問才開始計畫以「清明上河圖」為題材重新展開漫畫創作。鄭問在征戰各地後重返台灣創作,各界對於他筆下的「清明上河圖」作品充滿想像,也好奇鄭問父子聯手能創造出什麼樣的迷人世界。鄭植羽說,父親當時認為這個作品很有趣,能利用其中幾個店鋪延伸發揮,還找他一起參與編劇,最後完成10篇小故事。

如今,鄭植羽的個人臉書上,工作經歷欄位寫著「鄭問工作室員工」,也開設個人工作畫室、接案子,最終,他也走在了父親走過的路上。

是嚴師也是慈父

鄭植羽憶及,父親個性雖然比較不擅表達,但對於畫畫非常執著,總是說:「畫畫不能光只是興趣,還要有狂熱,若決心成為畫家,就要不停地畫、不停地創作。」

鄭問平日大量閱讀書籍,鄭植羽說,父親非常喜歡「三國志」和金庸武俠小說,書架上還有電影導演希區考克的書和一些美國編劇家教導編劇的書籍,甚至有意挑戰電影導演。鄭問對閱讀的堅持,其實是受到當兵時一個朋友的建議,認為他「不能光只是創作,還要閱讀,這樣東西才有靈魂、內涵。」

鄭植羽被問及對於鄭問漫畫中的哪些畫面印象深刻,他表示,最喜歡〈阿鼻劍〉裡角色于景和史飛虹的對決,還有兩人在空中交手100多回的畫面,相當氣派動人。

在鄭問所有作品中,鄭植羽個人最喜歡〈阿鼻劍〉,當中最喜歡的一幕是角色于景和史飛虹兩人在空中交手100多回的對決畫面,「黑色線條太棒了…,畫面很有氣勢」。問他有沒有和父親分享過,他則靦腆地笑說:「沒有,因為我們父子間可能礙於都是男生,就不會聊那麼多。」

有趣的是,鄭問的創作裡其實有鄭植羽的影子,在〈東周英雄傳〉首集的封面人物「始皇」,就是依照鄭植羽小時候的樣子繪製,還有〈阿鼻劍〉第一集封面被懷抱的小孩,也是參考兒子模樣。

照片中鄭植羽約3、4歲,父子倆一起和他們養的狗在住家附近社區合影。巧妙發現,照片中鄭問抱著兒子的角度,和〈阿鼻劍〉封面角度十分相似。

談及父親的管教,鄭植羽果斷地說:「很嚴。」如果輪廓抓不好、沒畫好,就會念一下。而鄭問除了教導,也會親自畫給他看,鄭植羽說,由於鄭問在工作上非常嚴謹,加上又是親生兒子,要求就會特別嚴厲,比教導助手還嚴。

不過在鄭植羽眼中,父親既是嚴師也是慈父,不僅要求他工作的態度、對作品的要求「都要顧好、做到位」,也會要他早點休息,「看得出來他是滿疼愛我的」。

台灣曾有這麼棒的一個人

鄭問曾長居日本、香港和中國,很長時間在國外,除了和家人少互動,也曾感嘆「自己像失根的蘭花」。對此鄭植羽表示,鄭問十分期盼台灣漫畫在日本和各地也能有所發展,甚至讓台灣成功被注意到,「我覺得他在國外都是為了台灣,為了替台灣打知名度、爭一口氣」。

鄭問也曾向鄭植羽提過,一直想挑戰歐美風格的漫畫,儘管和以往的中國水墨風格似乎難以連結,但其實也有脈絡可循。鄭植羽說,在漫畫「大霹靂」裡,線條風格就十分接近美式漫畫,和鄭問其他作品相比,人物更偏「美型」,也有較硬派的肌肉紋理,其實要前進歐美市場大有可為。

鄭植羽2015年左右完成的壓克力畫作,用不同筆觸展現水墨風格,當時鄭問也有指導,也是鄭問認可兒子的作品。

問及是否想完成鄭問未完成的作品,鄭植羽不諱言目前能力未及,畫功還得加強,考量先從繪本、插圖等方面磨練畫功,「之前有嘗試畫過,但水準沒有很好,還有努力的空間。」

鄭植羽在即將舉行的「鄭問故宮大展」中參與文宣、美編和日文翻譯工作,與眾多因「鄭老師」聚集且喜愛的人們合力為展覽努力,是他為父親努力的第一步,期許讓更多人知道,在台灣,曾經有一個這麼棒的人。

172.30.1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