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紀錄天才:王師重新踏上尋覓鄭問的旅程

交織著遺憾與崇敬,王師以紀錄片立體化鄭問的旅程剛上路
2018/5/27
文:汪宜儒/攝影:吳家昇

「鄭問老師是天才、異才、鬼才,我們可能需要再一個百年,才可能理解他在東方美術史上的成就,這旅程才剛開始。」

無論是聊電影行銷或談電影市場,牽猴子行銷總監王師的態度永遠專業熱情,神色總是坦然自信,這回聊起鄭問,他的招牌嚴肅臉色顯得格外凝重,受訪過程幾度沈默,數度哽咽,感覺起來不單純是身為鄭問電影紀錄片《千年一問》監製的壓力表現,更像是心中無限遺憾和思念的情緒宣洩。

王師從小愛漫畫,國中讀的還是美術班,從《七龍珠》到《灌籃高手》,從蕭言中、蔡志忠到朱德庸,漫畫閱歷十分完整。國中時期,他第一次認識了鄭問、看了《鬥神》,也看了《阿鼻劍》。

提起初見鄭問作品的感覺,王師眼神晶亮興奮,像是回到青春期的男孩,「《鬥神》暴力、情色,還把女生脫光光,整個人賀爾蒙都上升!」不過,他在high了5秒鐘之後就又沈默下來,頓了一會兒才終於正色的說:「技法之外、讓青春期男孩興奮的畫面之外,在那部作品裡,他辯證了善惡與神魔,不同於一般設定的好壞對立,他筆下的善惡神魔皆是一體兩面,那中間的界線是模糊的,那很有趣、很衝擊人心。」

那些在青春期被鄭問激發的震盪,那些在成長歲月留下的台灣漫畫家記憶,直至王師事業發展有成後的這些年開始在腦海發酵。他在年輕時看了很多台灣漫畫家的作品,直呼自己很幸運,卻也感慨,「台灣曾有那麼多好的漫畫家,為什麼不被記得呢?」

為了不讓青春記憶風化,王師在電影事業上陸續與小莊、傑利小子等漫畫家合作。2015年,他負責行銷侯孝賢導演的《刺客聶隱娘》,靈光一閃,他覺得該請鄭問老師跨刀繪製主視覺海報,但幾番聯絡後,卻又因忙碌耽擱,沒想到那一錯身竟成千古遺憾。王師一說起這事終於再也ㄍㄧㄥ不住,失聲痛哭。

去年10月,曼迪傳播的老闆、也是王師的老友來了通電話,問他是否有興趣合作拍攝鄭問的紀錄片,王師二話不說就點頭了,畢竟曾經錯過,不能再放手讓他溜走。

「講來有點感傷,台灣記得鄭問的人已不多,直到過世…。」王師嘆,很多藝術家生前寂寞,死後留名,「台灣這土地,曾孕育過這些天才,但終究留不住他們,為什麼有才華的人總要到異鄉才會被看到價值?當鄭問老師在日本、在中國被肯定,然後,我們才肯回頭看一眼。我們老講IP,原點不就是這些人的創意作品?」

拋開傷感悲懷,王師積極投入紀錄片拍攝,他說一定要對得起這部作品。他邀來曾執導紀錄片《無岸之河》、《擬音》的王婉柔擔任《千年一問》導演,希望透過王婉柔中文系的背景、女性的細膩,讓風格慣常雄性、陽剛的鄭問有另一種被了解與觀看的可能。王師說,紀錄片中將透過高解析掃描、動畫化等方式,想讓觀眾盡可能看見鄭問作品的細節、肌理紋路,此外,他更想讓鄭問身而為人的面貌立體化。

在王師眼中,鄭問與弟子、與家人的相處,面對作品的選材、不斷突破與變換的風格技法,都是值得追尋的,「漫畫家在開創一種新技法後,通常會在裡面很久,但鄭問不是,從經典武俠、荒誕到奇幻;從彩墨、水墨到沾水筆,他不斷嘗試、突破自己。」

「我們希望藉著他創作路徑的演變去對應人生,然後循著他的足跡:台灣、日本、中國、香港,一路探尋他的內心。透過他的作品,我認為鄭問心裡有一份堅守,那是炫目技巧、奇怪荒誕故事之下仍沒有放棄的人性價值。」

最後,王師說起了拜訪師母、向她說明紀錄片拍攝內容的那一天。

「那天講到最後,她淚流滿面,我也哭了,她對我說:鄭問老師一定會幫你把這部片完成的。」

172.30.14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