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姓觀念成現代印度絆腳石
出身低種姓的莫迪宣誓就任總理,代表森嚴階級體系已出現根本性的鬆動;但儘管自印度獨立以來,法律就禁止種性不平等,社會各角落的種姓等級觀念牢固依舊。
文/何宏儒(中央社駐新德里記者)
印度西北部哈雅納(Haryana)省佘撒(Sirsa)鎮的瑪塔(Mamta)是家中四顆掌上明珠的么女。她的三個姐姐都在23歲前嫁為人婦,但25歲的她仍待字閨中,在北印度鄉間十分罕見。
擁有碩士學位的她明眸皓齒,在村落裡可是人見人愛的甜姐兒,目前還是隔壁村的公立學校教師。出身北印鄉間的女性擁有這等學歴和職業,堪稱鳳毛麟角。但她的終身大事卻也因此好事多磨。
瑪塔出身坎博吉(Kamboj)這個種姓家族,依傳統只能跟坎博吉所屬136個次種姓的男性婚配。據統計,目前坎博吉家族在全球有超過180萬人,瑪塔家可以考慮的對象少說也有數十萬個年輕小夥子,可這事就是沒那麼好辦!
父母給她找對象時,所屬種姓、次種姓、家族財富等因素都是「無庸置疑」的條件。除此之外,對方的學歴、職業、年齡、外型,甚至居住地(兩家村落距離不可太遠),都得考量。把條件攤開仔細檢驗後,可能人選又被一一刪除,父母只能繼續努力為她搜尋如意郎君。
雖然緊鄰首都新德里,瑪塔家所在的哈雅納省鄉間民風仍舊保守,婚俗禁忌特多。盛行北印鄉間的最基層行政組織「種姓長老會議」(panchayat),對村中大小事更擁有無上的決策權,前一陣子就有個上了報紙頭版的相關新聞。
掌管哈雅納省希薩(Hisar)鎮附近42個村落、36個種姓的哈省規模最大種姓長老會議「沙卓種姓長老會議」(Satrol khap panchayat)4月20日做出打破存在650年婚俗禁忌的重大決定。
依當地傳統,方圓250平方公里範圍內的男女都被視為出身相同家族,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嚴禁相互通婚,因違抗或奉行這傳統而導致的種姓衝突和跨省婚姻時有所聞,更使下一代越來越難找到合適的婚配對象。
沙卓種姓長老會議主席蘇貝達(Inder Singh Subedar)坦言,區域內橫跨所有種姓已達適婚年齡卻仍未婚的男孩數量不斷增加,許多家庭依傳統根本找不到合適的女孩當媳婦。
長老會議當天在希薩鎮那瑙(Narnaund)村集會,長老們無異議裁定,42個村落家庭的男女,在父母同意下可跨種姓通婚;但是跟相同或毗鄰村落通婚,以及相同種姓之間的婚姻,仍然禁止。
這打破了以賈特人(Jat)為主的當地社群650年來不得跨種姓、跨村落通婚的習俗。蘇貝達認為,破除一部分禁忌讓人對種姓長老會議產生正面感受,也是讓傳統能繼續存在的唯一途徑,「這將對哈雅納省帶來革命性改變」。
上述決定堪稱種姓制度下難得一見的正面消息。這制度源自吠陀時代(約起自西元前1,500年),已維持數千年之久,形成一個完整體系,規範一切社會關係,反映印度的傳統道德和價值觀念。然而,跟這制度有關的新聞,經常只能凸顯結構性的社會病態和根深蒂固的種姓歧視歪風。
北方省(Uttar Pradesh)佈道恩縣(Budaun)格德拉沙達特干吉(Katra Sadatganj)村兩名出身賤民階級,年僅12、14歲的堂姊妹,今年5月28日遭輪暴、殺害,嫌犯還將她們的屍體垂吊樹頭,事件引起舉國譁然。
由於本案凶嫌跟省長阿克希萊希.雅達夫(Akhilesh Yadav)一樣,屬「雅達夫」這個種姓,被害人的父親指控,當局刻意歪曲事實保護嫌犯,以保「雅達夫人」顏面。北方省政府警察局長巴納吉(A.L. Banerjee)甚至公開表示,本案可能是一宗「榮譽處決」(honour killing)案。
由於當地警方向來偏袒「雅達夫人」,低種姓人家即使女兒遭綁,只要後來獲釋返家,被害人根本不會報警。
上頭提到的「榮譽處決」,是指自由戀愛的男女因不聽從父母的婚姻安排而遭自家人殺害,通常是私奔的愛侶遭女方父親和兄長追緝後,以凶殘手段殺害。因「榮譽處決」頻傳而惡名昭彰的,也是哈雅納省。
該省羅赫塔克(Rohtak)鎮嘉惱提(Garnauthi)村20歲女孩妮迪(Nidhi Barak),與同村23歲達曼德(Dharmender Barak)墜入情網三年並互許終身,但兩人隸屬相同的次種姓,觸犯當地賈特人社群的婚俗禁忌。
兩人去年9月私奔到德里結婚,後來妮迪父母打電話強調「只要回家就不追究」。
沒想到兩人被騙回村子後,妮迪家人同月18日狠狠毒打達曼德,折磨半天打斷他的四肢還不夠,女方家人後來甚至砍下他的頭,再把遺體殘駭丟到達曼德家門外。
在此之前,妮迪已先在全村圍觀下,遭家人以私刑處死。妮迪家人火化遺體時,據報趕到的警方才搶下已被燒掉一半的遺體,連同達曼德遺體殘駭,一塊帶回驗屍,並對妮迪父、母、叔父和哥哥等六名被告立案調查。
然而,據信本案只是冰山一角,類似案件因沒報案,慘遭「清門風」處決的許多愛侶就這麼人間蒸發。
種姓制度是一種等級森嚴的「純潔」與「污穢」概念的排列,決定人們在宗教和世俗生活的模式,規範印度各個社會集團的心理特徵,並發展出社會隔離和高低關係的細微架構(註)。階級制度之外,它卻阻礙社會流動,使社會下層的優秀成員難以為國家服務。
出身低種姓的莫迪(Narendra Modi)5月26日宣誓就任總理,下等種姓也可晉升統治階級,不必像千百年來的低種姓一般,只能將對人生的美好想望寄託於來世,代表森嚴階級體系已出現根本性的鬆動。
但這不代表印度人對待傳統的態度已經改變,在關鍵問題上,他們仍會堅持傳統做法。
英國殖民統治和獨立後近70年的現代化發展,對印度種姓制度造成前所未有的衝擊。尤其獨立後政府採取反種姓主義立場,在法律及一切政府作為中,嚴格反對種姓不平等,並盡力提升低種姓者的社會地位。
然而,在種姓意識土壤下滋長的現代印度,社會各角落的種姓等級觀念牢固依舊,並滲透所有階層的精神世界,影響和制約社會變遷的過程。種姓制度仍然是印度現代化發展的重大阻力。(完)
註:種姓制度的劃分與職業和居住地區有關,盛行於印度及南亞許多地方。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